抚顺电车是抚顺市民职工交通通勤的首选

与地铁不同,抚顺电车是在地面上飞驰,透过车窗可以看到外面的四季风景。由矿务局车站北行,可以看到浑河美丽景色。坐上刘山开往古城子的电车,可以看到气势恢宏壮观的西露天矿大坑。

在我的印象里,最早是8分钱车票。那时要是上班高峰,三五成群有好几百米,人群中拎着饭盒,赶往电车站。抚顺的公交车是1角车费,比电车贵一角。为了省一角钱,大多选择坐电车,而家住电铁车两旁的,抚顺电铁上班更是首选。

当时上下班车厢里挤满了人,座位上,车门口,甚至脚踏板上都挤满了占满了人。

80年代中期,车票涨到1角、2角,到20世纪90年代涨到5角。后期涨到一元。坐车的人从1990年代开始减少,企业倒闭,职工下岗等,电车再也没有了20世纪70、80年代的拥挤景象。电车的老化,车厢漆皮脱落,致使电车晚点也是常事。

电车的车头号也是有学问的。在1990年代之前大都是日本制造的有100年历史的车头、捷克和中国湘潭车头。编号101、102、109、110的客车是车头牵引。车厢是国铁淘汰下来的行李车,是纵向的两排坐。103至108等客车是本车牵引,类是于北京的地铁,是淘汰下来的有木桌椅的车厢。

当年的电车,也是一个小社会,没做过电车等于没在抚顺呆过。抚顺电车也是一个小社会。小时候,大概也就是11、2岁。那时上课是半天课,下午就闲着就去乘电车,也有逃票的时候。还有等电车开始运行了,就学着铁道游击队的动作,飞跑着拽着车门爬上车,当时这一动作叫挂链。现在想想也是后怕,当时是怎么回事呢,按现在说法,就是虎啊。

小时候,还做过几次电车的“闷罐子”。那时可能是交通紧张,还是为了战备,抚顺电车也挂上了后箱的“闷罐子”,就是封闭的车厢,车厢上方有几个透气的铁窗。在里面可真够闷得,当时图新鲜,坐的就是感到好奇。其实还是挺招罪的。

1981年,当时好像是2角钱一张票,和同学一起上过家住刘山的同学家。还一起结伴上过铁背山。也上过青台子,还有抚顺化工厂。抚顺电车这张网,把抚顺南部的工业区,让抚顺人把抚顺的南部边缘,尽收眼底。

电车,20世纪初开来的列车,在中国只有抚顺、鞍山和长春等极少数几个城市保留下来。2003年4月,鞍山运行了47年的“老摩电”停止了运行。2009年7月1日,抚顺电铁也在抚顺这座魅力城市消失。

据说,抚顺电车的路轨还在,有电车可能还在博物馆,如果抚顺用它来开发旅游,让游客和市民重温那逝去岁月,观看西露天矿大坑,目睹老工业基地遗址,定会引来八方来客,扬我魅力抚顺雄风。

抚顺市共同交通规划为城市交通描绘了梦想成真美好蓝图,其中发展轨道交通,电铁重新启用成为新的亮点。

如今,咣当咣当的电车声,成为抚顺人的永远记忆。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抚顺市民还有来抚顺的客人,能够重新坐抚顺电铁,咣当咣当的电车声再次在抚顺响起。

作者 于海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