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裡最亮的星——電建水電七局白鶴灘施工局五一一線勞動者

消費日報網訊(王文宇)“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烈日的陽光,漆黑的洞室都有你們揮灑汗水、勤勤懇懇工作的身影,沒有轟轟烈烈、萬人矚目事蹟卻始終在平凡的崗位上編織著七局夢、中國夢,你們的微笑是白鶴灘工地最美的風景,勞動節到來之際,向你們表示真誠的敬意。

郭江浩:巾幗不讓鬚眉。44歲的她是大型橋機操作手,安裝工區職工,她的堅守詮釋了此心安處便是家。自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先後轉戰龔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幾十米高空的操作室,施工現場一覽無餘,舉手之間物料運行來去自如。在旁人眼裡看似輕鬆的背後是夜以繼日的堅持,24年如一日,她總是說:“當把工作變成一種習慣時就會熟能生巧。”

吳奕輝:看到我迎面走來,先是面帶微笑而後慌慌張張整理了一下帽帶說道:“我戴了安全帽的。”誤以為我是現場安全員,事實上在白鶴灘工地隨時隨地都會有現場安全員巡視監督現場標準化作業,保證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51歲的他是一名鋼筋工,“我什麼活都幹裝卸、搬運、模板搭建遇到活就做”這是他說的最多的話。從最初的導流洞開挖到主變室澆築,來到白鶴灘水電站整整5年,他見證了工程的從無到有。

陳剛:46歲,電焊工,來白鶴灘1年,卻已經從事相關行業20多年,在燈火通明的地下洞室、整齊劃一的鋼筋結構、耀眼刺耳的噪聲中他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焊”水。

羅誌慶:一個23歲的90後年輕小夥子,白鶴灘水電站一名普通的鋼筋工。2016年拎著行囊獨自離開家鄉雅安,來到水電七局白鶴灘水電站施工現場,見到他時正在打磨母線洞牆體,爽朗的笑容裡看不到絲毫的疲憊,他說:“累了抽一根菸就是中場休息”。

陳登喜:師傅朝我這兒看!相機捕捉到的他總是笑的很開心,一撲到工作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嚴謹甚至讓人覺得有些過於嚴肅。47歲的他是一名鋼筋工,先後轉戰小灣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2012年正式進入水電七局承建的白鶴灘水電站,從事相關工作已經十餘年,一根根纖細的扎絲在他嫻熟的手上變得唯命是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