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位最有氣節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再過一千年,仍會光芒四射

每個時代都有清正廉明、剛直不阿、鐵骨錚錚的忠臣良將,明朝亦不例外。曾經寫下“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竊以為他是明朝最有氣節的詩人。于謙,世稱於少保。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于謙親臨督戰,擊退圍城之敵。最終迫使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避免了中原再次淪落於蒙古鐵蹄下的命運。僅此一點,于謙就足以名垂千古。但很不幸,天順元年于謙因“謀逆”罪被冤殺。諡曰忠肅。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明代,科舉制度已不再是遴選人才的唯一途徑,反倒成了不少人升官發財的敲門磚,人們不再對書感興趣了。生性剛直、博學多聞的于謙對此深感痛心。面對以做官為目的,達到目的而後放棄書本的官場惡習,酷愛讀書的于謙題下《觀書》一詩抒發胸臆,批評讀書現狀。

明朝一位最有氣節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再過一千年,仍會光芒四射

書卷多情似故人

觀書

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這首詩大意是:我對書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無論清晨還是傍晚,憂愁還是快樂,總有它的陪伴。眼前瀏覽過無數的文字後,胸中再無半點塵世間世俗的雜念。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的湧來,永不枯竭,像東風裡花柳爭春一樣時時簇新。那些漫跨著金鞍的權貴們猶嘆芳蹤難尋,他們怎麼會相信我這書齋裡別有春景。

這首詩盛讚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詩人通過自我親身體會,抒發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

明朝一位最有氣節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再過一千年,仍會光芒四射

活水源流隨處滿

“書卷多情是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寫書本與自己感情深厚,好似真摯的老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本詩開篇,即以個人讀書的獨特體會,談出自己和書本的親密關係。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寫讀書之樂,每逢讀書,即愛不釋手,一讀就是幾千字,讀書之多之快,表現詩人讀書如飢似渴的心情,胸中頓覺爽快,全無一點雜念。“直下三千字”,寫為書所吸引;“全無一點塵”,寫書本知識盪滌心胸,心無雜念。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躍然紙上,生動形象。

明朝一位最有氣節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再過一千年,仍會光芒四射

東鳳花柳逐時新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這一聯化用了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句,寫自己堅持讀書,知識不斷增加,思想不斷更新,就象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一樣,永遠清澈。“東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象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結尾一聯,以反襯手法,寫出書齋之樂。“金鞍玉勒尋芳客”指的是整日尋花問柳的富家公子,他們和作者是兩個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們自然不會相信書齋之中別有一個爛漫的春天。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鑑人,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不是玩物喪志的遊手好閒之輩所能領略的。

明朝一位最有氣節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再過一千年,仍會光芒四射

未信我廬別有春

王立群老師說:“書本是人類知識的積累,故而開卷有益。書本使人充實,使人心胸開闊,使人眼界提高。”不管是過去,還是將來,讀書都是獲得知識快樂源泉,充實自我的重要途徑。所以,這首詩寫到的讀書觀念永不過時,即使再過一千年,也還會被人喜愛,被人傳頌,永遠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