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河安河:千年興西府 安瀾秀秦嶺

一滴水、兩滴水、三滴水……從海拔2428米的石廟梁湧出,匯成涓涓細流,向東南方向流去。

甘肅省張家川縣唐帽山南麓的石廟梁是千河的源頭。從這裡,千河開始了152.8公里的征程。

千河緩慢地流過甘肅省張家川縣、華亭縣,旅行了23.2公里後,在寶雞市隴縣固關鎮唐家河村進入陝西境內。

在隴縣境內,千河的支流多了起來,先後有49條河流匯入其中。在段家峽水庫、馮家山水庫、王家崖水庫,千河稍作停留,休整後繼續奔湧而下,在寶雞高新區千河鎮匯入渭河。這裡有個響亮的名字——千渭之會。

千河安河:千年兴西府 安澜秀秦岭

美麗的千湖。

橫跨兩域

寶雞的地圖酷似一片闊葉,密密麻麻的線條是域內的河流水系;橫亙在葉片中間的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是葉片的主莖;千河、嘉陵江、安河等大大小小300多條河流是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編織成了1.8萬多平方公里的秀美山川。

寶雞山雄塬坦,河流廣佈。以秦嶺為界,300多條河流分屬黃河、長江兩大水系。黃河流域在寶雞市境內的面積1.329萬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面積的73.1%,長江流域在寶雞市境內的面積4882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面積的26.9%。

據《寶雞河流考略》載,黃河流域在寶雞境內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包括渭河在內74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0條。

千河安河:千年兴西府 安澜秀秦岭

千河岸邊的垂釣者、遊玩者絡繹不絕。

文明曙光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人類依水而居、與河為伴的歷史。

北首嶺是個小地方,它位於渭河與金陵河交匯處,東邊面臨潺潺的金陵河,西邊背靠雄渾的陵原。六七千年前,這塊小臺地是先民賴以生存的最佳地方之一。

良好的生態為狩獵和採集提供了天然場所。金陵河、渭河賜予人們飲水和捕魚的便利,臺塬土嶺又抵擋了洪澇之災。綿厚的黃土既是耕作的良田,也是製作陶器的上好原料。

寶雞北首嶺博物館館長劉俊康說:“北首嶺二級臺地高出金陵河河面20多米,先民們在此居住,走下臺地,捕魚取水很方便,洪水一般不會氾濫至此。”

寶雞是姬周興王之地,也是周禮文化發祥地。3000多年前,公亶父(後被追尊為周太王)率姬姓氏族,循漆水越梁山來到周原。周原北倚巍峨的岐山,南臨滾滾東流的渭河,西側有千河,東側有漆水河,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周人在公亶父的領導下,在周原營建城郭,修池引泉,發展農桑。

“善治國者先治水。”歷代君王把治水作為興國安邦的大事。據《寶雞市水利志》載,漢武帝時期開成國渠,這條渠歷經三國、南北朝、唐代數次擴建,渠首西延接納千河之水,乾渠東伸與韋水、莫谷、香谷、武安4水連通,灌溉面積200多萬畝,堪稱關中西部一大水利工程。盛唐時期,隴縣築五節堰、開升原渠,原寶雞縣(今陳倉區)修高泉渠,皆引千河之水,灌溉農田。

千河安河:千年兴西府 安澜秀秦岭

安河橋下安逸吃草的羊。

千河入陝

隴縣西北27公里的固關古鎮,距今已有1700年曆史,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唐武德七年(624年),突厥兵攻隴州,被唐護軍尉遲敬德擊敗。宋金時期,兩軍長期爭奪此地,形成對峙局面。

千河,古稱汧水,是渭河在寶雞境內最大的支流。

在寶雞境內,千河流經隴縣、千陽縣、鳳翔縣、陳倉區、高新區5個縣(區),境內流域面積3272平方公里。千河兩岸群山對峙,北岸為千山山脈,南岸為隴山山脈,中間為山間斷陷盆地,千河橫貫其中,呈西北—東南流向。

張展琥說,千河從固關鎮流入,一直到隔壁的曹家灣鎮,這段河水明淨清澈,河底的鵝卵石清晰可見,兩岸山嶺重疊,森林茂密,被稱為“西北的小江南”。因為這裡海拔高,在盛夏酷暑,每天都有大量遊客前來避暑納涼,旅館一房難求。

千河在寶雞境內接納大小支流63條,其中隴縣境內49條,千陽縣境內14條。隴縣水利局水政監察大隊副隊長楊鐵旦說,歷史上,千河及其支流多次發洪水,所以每到汛期,相關部門都會高度重視,緊繃防汛這根弦。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中小河流治理的力度,千河沿線防汛抗洪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千河安河:千年兴西府 安澜秀秦岭

千河溼地蘆葦搖曳,青草鬱郁。

千渭之會

千河繼續平靜地流淌,一直流到了千渭之會。

千渭之會,也稱汧渭之會。秦人從甘肅天水向咸陽逐步東遷過程中所建的都邑,就在千河與渭河的交匯地帶。西周時期千河流入渭河的地方在現今鳳翔縣長青鎮附近。在那裡,當年秦非子受周天子之令從天水來到關中為周王室牧馬。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周孝王時代,生活在天水、禮縣一帶的秦人先祖非子因擅長養馬,被周天子召到千渭之會的地方為周王室養馬,並因此立功受封。周王室將非子封於秦,邑於秦亭——今甘肅省張家川縣城南。

立著的兩通石碑上,都寫著“利民渠”3個大字。據村民說,這兩通石碑是清朝時兩任縣令題寫的。

據介紹,利民渠是一條自唐時就有的水渠,在明清時被重修。清朝雍正年間,果親王允禮來寶雞視察時,曾為利民渠專門題詩:“太守開渠民利賴,停車使者為題詩。好將南畝勤耕作,更勉兒孫孝弟規。”後來,群眾將這首詩刻在石碑上,並將其立在渠邊,紀念此事。從此,利民渠也被魏家崖村村民稱為“皇渠”。

安河橋上

安河是嘉陵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鳳縣河口鎮安河寺村秦嶺父子嶺梁,源頭海拔2376米。幹流長36公里,幹流流經河口和鳳州2個鎮,於鳳州鎮鳳州村匯入嘉陵江,匯入處海拔2060米。

安河流域面積604.8平方公里,大小支流22條。安河東西橫貫鳳州盆地,水流緩慢,水資源豐富。

安河流域治理開發歷史較早。安河流域的河口鎮一度是鳳縣最富饒的區域,有“小四川”之稱,但安河也有兇險的一面。據《鳳縣政協文史資料》載,1981年8月,鳳縣暴雨洪水造成重大災害,安河流域發生大規模泥石流130處,範圍在1.5畝以上的大滑坡411處,洩流等地質災害不計其數,總侵蝕量達30多萬立方米,導致安河流域從鄧家臺至孟家店綿延20多公里內工廠陸續搬遷,給當地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許小軍說,近年來,安河實施舊堤加固、險段處理、河道清障等整治措施,在提高河道行洪標準的同時,理順和控制了主河道,確保了沿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河長上崗

據寶雞市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魏靖明介紹,2017年年底,寶雞市已在市域內所有河流全面推行河長制。目前設市級總河長2名、副總河長2名,市級河長7名;縣級總河長25名、副總河長31名,縣級河長105名;鎮級河長488名,村級巡查員1549名,形成了市、縣、鎮、村(村級為巡查員)四級、涵蓋所有河流的河長組織體系。

魏靖明說,總河長、副總河長負責領導區域內河長制全面工作,副總河長協助總河長督導相關部門和下級河長履職,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問責。各級河長是河湖管理保護的直接責任人,縣、鎮級河長對其承擔的河湖治理和保護工作進行指導、協調、推進、監督,村級河長負責村內河湖的管理保護。

2017年,寶雞市縣級河長開展巡河55次,鎮級河長巡河600多次,發現和督促解決河湖突出問題100餘起,組織治理河道22條,處理涉河違法案件30餘起,移交司法機關2起,處理涉案人員3人。

2017年年底,寶雞市水利局組建4個考核小組,對13個縣(區)進行了現場考核。考核小組依據河長制工作評分細則進行考評,評定出一類縣(區)3個、二類縣(區)6個、三類縣(區)3個、四類縣(區)1個,並將評定結果報送市考核辦作為考核縣(區)的依據之一。這對推動河長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和促進作用。

4月23日上午,寶雞市湖長制工作正式啟動。寶雞市將全市水庫、湖泊等所有水面全部納入湖長制管理。這既是河長制的補充和延伸,又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舉措,必將對寶雞市推進水資源系統、科學、有效治理產生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寶雞位於關中平原西部,秀美如畫的八百里秦川,從這裡徐徐展開。寶雞有大大小小300多條河流,被稱為“關中水龍頭”。這裡既有黃河水系的千河、渭河,又有長江水系的安河、嘉陵江。這些水系如樹葉上的莖脈,源源不斷地滋養著這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她們涵養了早期新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孕育了姜炎文化和周禮文化。周公在此制禮,秦人在此牧馬……歷史證明,無論是渭河兩岸的農耕文明,還是關山草原的遊牧生活,文明的每一次進步都與“水”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