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兒童的血常規?

我不知道有多遠

您好,很高興可以幫助到您,希望可以解答您的疑惑。

那麼,生病為什麼就要查血常規?如何看這個血常規的報告單呢?今天教各位爸爸媽媽,學會簡單地看懂它。

為什麼要查血常規?

很多麻麻認為,寶寶咳嗽吃止咳藥就行了,拉肚子吃止瀉藥就行了,這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普通感冒會引起咳嗽,肺炎、支氣管炎也會引起咳嗽,過敏也會引起咳嗽……不能一概而論,找到病因才能更好地幫助寶寶早日痊癒,不耽誤病情。發燒拉肚子也是一樣,原因是很多的。

而血常規可以初步寶寶病情,一般10-30分鐘報告就能出來,方便快捷。

血常規有哪些指標?

拿到一張血常規報告單後,可以看到上面有二十多項指標,其中有很多向上向下的箭頭,很多媽媽一看到箭頭就緊張,以為問題很多。

上面這張血常規報告,被我用不同顏色劃分成了幾大類:白細胞類、紅細胞類、血小板類,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C反應蛋白。

綠色的是白細胞類指標;
紅色的是紅細胞指標;
黃色的是血小板類指標;
藍色的是C反應蛋白,其實不算是血常規指標,不過很多醫院都會放在血常規裡。

每一項指標後面,都會有一個參考值,這個參考值是成人的,不是兒童的。

白細胞類指標

當我們寶寶發燒咳嗽生病時,主要看這一類指標,反映的是身體的炎症狀況。

我們來看一下,嬰幼兒、兒童的白細胞類指標的參考範圍:

白細胞:細菌會讓它升高。

中性粒細胞:細菌會讓它升高,病毒會讓它降低。

淋巴細胞:病毒會讓它升高。

所以,多數情況下:

白細胞上升、中性粒細胞上升、淋巴細胞降低:細菌感染的可能性較大。

白細胞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細胞降低、淋巴細胞升高: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較大。

紅細胞類指標

對於寶寶來說,紅細胞類指標,多數情況下只需關注 “血紅蛋白”,看寶寶有沒有貧血。

和白細胞一樣,寶寶的血紅蛋白其實和大人參考範圍是不一樣的。

寶寶貧血診斷標準:血紅蛋白值

新生兒<145 g/L
1-3月<90 g/L
4-6月<100 g/L

6月-6歲<110 g/L
6歲以上<120 g/L

為什麼不同年齡的寶寶,血紅蛋白範圍不一樣,這是因為寶寶在嬰幼兒時期,發育比較迅速,相對來說,會有一個生理性貧血的過程,血紅蛋白值也會波動的,不能用一個數值來衡量寶寶是不是貧血。

血小板類指標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凝血。

平時一般不用看這個指標,但是如果寶寶受傷出血的時候,不能比較快止血,或者容易青一塊紫一塊,那最好能關注一下血小板。

C反應蛋白(CRP)

這個指標是反應身體炎症狀況的。

C反應蛋白的值越高,說明炎症反應越大。

但是炎症不代表就是細菌感染,不能光靠它來區分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因為很多原因都可能導致炎症,比如感染、外傷、中毒、中暑等等。

所以,不能因為C反應蛋白一高,就認為是細菌感染,就用抗生素。

它的特點:
1. 局部或者淺皮的細菌感染,一般CRP不會很高。
2. 全身和深部細菌感染,比如肺部感染,CRP通常比較高。
3. 細菌感染一般比病毒感染的CRP高。

當然,光憑一張血常規,就確定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要不要吃抗生素,有時候是有難度的,需要結合寶寶的症狀和表現,有時候還需要連續的觀察。

更多育兒或孕產問題,可以關注哦,或者在評論區留言哦!


芝士媽媽

所以,家長們都開始學習,特別的想知道怎麼看血常規,以血常規準確判斷孩子病情,給與適當的治療。
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這裡,要給家長們潑冷水了,血常規不能準確的提示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只能大概的區分下。下面給家長們簡單說說。
1.血常規最好發熱1天后再做。因為一生病就給孩子查血是不準的,這是時候雖然孩子症狀有了,但是血液裡面的反應沒有這麼迅速,有滯後性,這時進行查血的話,血常規可能是正常的哦。一般,至少12小時後的血常規才有意義,如果能等到24小時再查,提示意義更好一些。
2.通常情況下,如果孩子的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淋巴細胞百分比降低,提示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如果正好相反的話,提示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多數情況下是以上表現,但不能確診哦。
3.要結合血常規和臨床表現一起分析孩子感染情況。如果孩子血常規有細菌感染的表現,並且孩子病情逐漸加重,精神狀態也不好,那提示細菌感染;但是如果孩子精神狀態特別好,吃喝玩睡非常正常,病情一天比一天好,那麼即使時有細菌感染的血象,也不能診斷哦,也考慮病毒感染。
家長們記住以上3條就可以了,具體想分析孩子病情,還得請醫生評估。

我是孔令凱,具有死磕精神的兒科醫生,喜歡把疾病研究透徹,讓家長明白到底如何處理。目前已經寫了100餘篇兒科長篇科普,在頭條搜索兒科醫生孔令凱就能看到,歡迎大家閱讀。


兒科醫生孔令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