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藝術之開山鼻祖“供春”

據文獻記載和發掘的實物,基本上明確了紫砂壺創始的年代問題。紫砂壺最早始於北宋,北宋中期到明代正德年間期間有無數陶工藝人為紫砂壺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明代正德年間的金沙寺僧和供春是最早的紫砂壺名手,明代周高起著《陽羨茗壺系》記載,一直把金沙寺僧和供春兩人尊為紫砂壺的大師,其中供春的成就更高。供春把紫砂茶具推進為工藝美術的領域。

宜興紫砂壺-邵雲琴紫砂壺-靈芝供春壺

紫砂藝術之開山鼻祖“供春”

邵雲琴紫砂壺-靈芝供春壺

清代吳梅鼎在《陽羨茗壺賦》中對供春誇讚:“彼新奇兮萬變,師造化兮元功。信陶壺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供春,又稱龔春、明代正德年間宜興人,是一個吳頤山的家僮。有很多的文獻記載裡有關於供春,比如:吳騫《陽羨名陶錄》說:“供春,學憲吳頤山家僮也,頤山讀書金沙寺中,春給使之暇,竊仿老僧心匠,亦淘細土摶坯,茶匙穴中,指涼內外,指螺紋隱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現節腠,視以辨真。今傳世者,栗色,暗暗如古金鐵,敦龐周正,允稱神明垂明矣。”《宜興縣誌》記載:“明正德年間,提學副使吳頤山,攜帶書僮供春,讀書於湖父金沙寺中。”

傳說吳頤山帶供春到金沙寺借住讀書。供春對做茶壺很有興趣,一有時間,就學習金沙寺和尚制壺的技藝,自己也去選一些泥土捏著玩。有一次,供春做的茶壺被主人吳頤山看到了,甚是喜歡,便請當代名流加以鑑賞。慢慢的供春出了名,便開始專門從事製陶事業。他的作品被後人稱為“供春壺”。供春壺身肌理,蒼勁古樸,像根瘤盤節,魚鱗錯落,形態各異。在當時負有盛名,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的說話。可見供春壺的工藝成就和當時的社會聲望。

宜興紫砂壺-張偉軍紫砂壺-供春套組

紫砂藝術之開山鼻祖“供春”

張偉軍紫砂壺-供春套組

供春所製茶壺,款式不一。創作過很多經典作品比如:“龍蛋”、“印方”、“刻角印方”、“六角宮燈”等。其中“樹癭壺”最為珍貴。此壺外表看起來像松樹皮,顏色呈栗色,凹凸不平,質樸古雅。供春的製品很少,流傳到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歷史上流傳的供春壺,最早的是清代黃玉麟仿製的壺。此壺製作精良、肌理凹凸有致,成為宜興紫砂壺的一大代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