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歐洲企業從伊朗撤退,中國企業的機遇來了嗎?

kikilala75

所謂大批歐洲企業從伊朗撤退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目前只是有一些歐洲企業因為擔心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而放棄了跟伊朗的經濟往來。雖然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表示,歐盟方面將會推出一系列措施保護自己的企業,防止它們因為跟伊朗存在經濟往來而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

然而歐盟的措施充其量也只是給伊朗壯壯膽,實際對伊朗的保護效果非常有限。畢竟各企業不是在歐盟與美國之間做選擇,而是在伊朗與美國之間做出抉擇。伊朗和美國的經濟實力相差實在過於巨大,而且美國還掌握著世界貨幣和金融霸權,在這樣的情況下誰也不會為了小小的伊朗市場而去得罪美國。

跟美國政府對著幹的後果是很嚴重,前段時間某企業的慘痛經歷就是對其它企業嚴正的警告。不要認為歐盟企業走了,中國企業就可以大規模進入伊朗市場,也許很多我們的企業也會走。畢竟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對全球所有企業都有效的,除非這個企業覺得伊朗市場比美國還要重要,要不然它不會頂著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壓力而衝進伊朗市場。

總之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一個國家的企業敢不敢違反美國的制裁決議進入伊朗,這跟該企業所屬的國家沒有太大關係。只要伊朗跟美國的經濟差距夠大,那麼美國就可以有效制裁伊朗。


李姓先生

伊朗目前對於中國來說不是機遇,而是風險。


因為美國退出了《伊核協議》後單方面對伊朗實施了制裁,這就造成了很多原本在伊朗發展的歐洲企業開始準備撤離,或者已經撤離的趨勢。雖然這次退出協議只是美國,所以目前對伊朗進行制裁的國家也只有美國,但美國的制裁不容小覷。


在伊朗與其餘5國簽署《伊核協議》之前,伊朗是遭受嚴厲的國際制裁,參加的國家不僅有美國,還有歐盟,但,還有例外的國家如日本,當時的美國還允許日本購買一部分伊朗石油,款項作為人道主義目的使用。在伊朗簽署協議之後,歐盟與美國的制裁一部分接觸,來自外國的投資大量進入伊朗對伊朗的經濟產生積極的影響。很多國家的企業也進入伊朗,其中包括中國企業。


但是對於外國企業在伊朗的活動,美國方面嚴格監視,就算伊朗沒有退出《伊核協議》,但幫助伊朗的企業都是遭到了美國商業部的嚴厲制裁。現在美國又恢復更加嚴厲的制裁,這樣幾乎95%以上的企業都要撤出伊朗,除非這些企業,以及與這些企業交往的金融機構不與美國進行交易,否則都會遭受美國的制裁。


中國企業也是在全球化中,如果其餘的企業都害怕被美國製裁而撤出,中國企進入也會被制裁,這樣的結果就是第二個,第三個被美國針對的企業,不僅不能進入美國,其他國家企業與其交易也會被制裁,最終失去更大的市場,這不是機遇而是火坑。


橋本看日本

題主的說法——大批歐洲企業從伊朗撤退,這是不準確的,應該是目前有歐洲企業擔心伊朗受到美國製裁而從伊朗撤退,比如德國的一家能源公司。


歐洲企業從伊朗撤退,中國企業的機遇來了的說法,也不準確。一者,中國在伊朗早就有投資,不存在機遇來不來的問題;二者,歐洲企業從伊朗撤退,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企業要進軍伊朗,機會是平等的。


歐洲企業從伊朗撤退,這是短視行為。美國衰落的趨勢這麼明顯,即使美國製裁伊朗,美國還能一手遮天麼?從伊朗撤退的歐洲企業,目前來看是“跟著洋人造反”,長遠來看會悔恨終身。


有歐洲企業從伊朗撤退,必然有其他企業到伊朗投資,而最先到伊朗投資的企業,恰恰就是歐洲企業,而且還是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的企業——這家企業計劃與伊朗簽署一份為期10年、價值11.6億美元的合約,對伊朗的油田進行開發。不得不佩服這家企業的勇氣和眼光。


制裁是把雙刃劍。美國製裁伊朗,“整不垮”伊朗,美國製裁伊朗、制裁俄羅斯這麼多年了,伊朗和俄羅斯有垮的跡象嗎?美國動輒對大國揮舞大棒,對小國進行軍事打擊,這一招已經失靈了!


毛開雲

筆者多次去過伊朗,並且認識很多在伊朗從事貿易的中國商人,比較瞭解伊朗的情況,總體來說:大批歐洲企業從伊朗撤離,中國企業有機遇也有挑戰。

首先,單就題目中提到的道達爾項目來說,它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前,就已經要撤出南帕爾斯項目,道達爾撤出與伊核協議關係不大

。南帕爾斯項目早就開始有中國公司與伊朗方面進行接洽和談判。

其次,歐洲企業撤離對中國企業意味著機遇:道理其實顯而易見,美國企業因遭制裁,在伊朗沒有投資;歐洲企業撤資後,形成了空白,中日韓等國企業都有機會。伊朗本身是一個人口8000萬的國家,市場很有潛力。

再次,歐洲企業撤離對中國企業也意味著挑戰和風險,且挑戰與風險多過機遇。

最大的挑戰毫無疑問是來自美國的制裁,中興的例子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只要是用了美國的產品和技術,就無法與伊朗做生意,否則,極有可能遭到美國的制裁。而因為伊朗這個一個8000萬人口的市場而得罪美國,顯然是不值得的。

另一個挑戰則來自伊朗政治與外交。在伊朗投資的弊端主要有:政府政策朝令夕改、政府(含法院)偏袒伊朗人、政府腐敗現象突出、效率非常低下;伊朗貨幣匯率不穩定,里亞爾貶值過於劇烈。

在外交上,伊朗與以色列、海灣阿拉伯國家和美國關係不穩,這也是必須要考慮的風險。

再一個挑戰來自伊朗經濟界:伊朗商人極其精明甚至可以說是狡詐,我所認識的在伊朗的中國商人幾乎沒有沒被坑過的,可以說是交了很多學費;伊朗人自恃波斯歷史文明悠久,比較傲慢,骨子裡還是親歐美,認為西方的產品質量要遠遠高於中國,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們還是願意購買西方的產品只有在遭受制裁時才會想到用中國產品進行補充,這種心態就導致他們對中國商人沒有合理的心態來看待。

總之,歐洲企業撤出伊朗,對中國企業來說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和風險,且風險多於機遇。


交談中東

對中企來說,有很大風險,但是絕對是一個機會。

以前美國對伊朗制裁,任何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的企業和國家不但要受到美國的“二級制裁”,而且在國際上會被所有發達的西方國家和企業所不容,因此幾乎就是“非法”。但是從2015年《伊核協議》生效之後,世界上只有美國在5月8日宣佈退出《伊核協議》,而且美國的退出並不改變聯合國決議的合法性。因此,現在任何企業和國家與伊朗之間的貿易都是符合國際法“硬性”規定的,和伊朗貿易不再是一個灰色區域。除了美國,沒有一個西方國家和企業會詬病。

由於美國將會按照其國內法“處罰”所有繼續和伊朗交易的企業,很多歐洲企業確實在退出伊朗。雖然歐盟已經集體宣佈將會繼續執行《伊核協議》,但是歐洲政府的決議並不能實質上保護歐洲企業不被美國製裁。大型企業多多少少在美國都有商業利益,在沒有絕對保護的前提下,不可能為了“堅持正義”和伊朗進行貿易,得罪美國,丟失在美國企業的利益。因此,歐洲企業確實紛紛準備退出伊朗。事實上,歐洲大型企業早已經向它們的政府表示,就算願意留在伊朗,也沒有國際銀行金融系統可以幫助它們繼續和伊朗完成貿易;現在所有的國際運油船也已經拒絕接受從伊朗出發的運輸業務了。

然而歐洲的困難,對於中國來說卻不一定是困難。中國通往伊朗的鐵路已經高調開通,就是向世界表明中國有這個能力繼續和伊朗保持貿易。而中國可以通過國家保護的模式和人民幣結算,達到屏蔽美國監察的目的,有可能讓企業安全完成和伊朗的貿易。

因此,歐洲的撤退,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確實是一次機會。


七號臺

如果帶著意識形態的節奏來思考這個問題,也許就會產生兩個極端對立的答案:一,乘此機會,迅速擴張伊朗經濟的真空地帶!二,順應大勢,迅速終止與伊朗的合作,以規避危機四伏的“制裁效應”!


歐洲一些企業之所以退出伊朗,從本質上是害怕遭到“制裁”的牽連,退出這塊“是非之地”,也是為了保證資本的安全,我們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考驗,先不說兩種選擇哪一個正確,不管是“退出”還是“擴張”,到了實際操作起來,也許會遭遇更大的難度!

歐洲資本之所以說走就走,那是歐洲與美國只存在經濟上的利益關係,相同的價值觀,不會讓二者在意識形態層面有太大的分歧,也就是說,他們的離開,並不代表著與伊朗政府翻臉,他們留下來,也並不代表以此來對抗美國,中國與歐洲在伊朗的存在,有著戰略意義上的不同,眾所周知,伊朗是中國在中東戰略上一塊比較紮實的前沿陣地,對伊朗的佈局也是按照長期戰略來進行的,


但有一個問題:中國雖然還沒到達“全球戰略”的高度,但戰略觸角也正在朝著“全球”方向延展,而伊朗只是中國戰略的一部分,美國的“制裁”與否並不能左右中國對伊朗的外交與經濟政策,也就是說,即使沒有美國的制裁,中國也會根據國家的需要來不斷調整對伊朗的經濟政策!(比如以前關於ZSY與南帕爾斯油田的基建糾紛中,中國對伊朗所表現出的堅定態度!)

雖然從交往的深度能反映出國家的立場,但國家只有在涉及到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才會表現出:“長期的,一貫的,不可動搖的”堅定決心,然而伊朗因核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遠沒有觸及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如果中國智囊機構預測到美國對伊制裁會給中國帶來超出預想的損害或壓力,中國完全有理由放緩與伊朗的經濟合作,畢竟中國的市場是巨大而廣闊的,畢竟中國的態度也直接決定了國家的利益,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國的視野必須更開闊,更長遠!,最重要的一點: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從眼前的現實出發,前段時間中美兩國劍拔弩張的貿易戰,因為兩國領導人的努力而休戰,但這並不說明由此開啟了中美貿易的坦途,只要打交道,就會有糾紛,只要有糾紛,就得想辦法解決,而解決的方式也絕不是“妥協”與“抵抗”那麼簡單而純粹,而這樣的博弈方式,不但存在與中美,也存在於所有和中國有利益連線的國家,包括伊朗!

假設,我是說假設:美國如果用“休戰”來換取中國對伊朗的態度,中國應該怎麼辦?哪頭輕哪頭重,相信中國高層一定會有明智的判斷!

結語:表面上看,歐美企業的撤出,對中國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機遇,但中國有比伊朗更大的市場,如果中國因為伊朗而失去更多,如果背上意識形態的沉重包袱,用“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來決定國家的走向,那就會面臨一個問題:伊朗與世界,哪一個能讓我們得到更多?我想中國高層對這個問題的考慮,已經非常成熟了,,,!


冷兵器TILLLINDEMANN

美國太牛,十年前就挑起是非,從突尼斯、也門、埃及、利比亞,分別掀起動亂,歐洲盟友也鼎力支持,各國政權得到替換,完成了美國的心願,歐洲收到了一群難民。

後美在敘挑事,引起敘內戰,歐洲盟友也鼎力支持,局勢未能如美所願,大批難民湧入歐洲,歐洲苦不堪言,社會治安每日俱下,民眾多有微詞,傳統黨派在競選中優勢漸漸消失。

奧巴馬主政時,領著英法德和中俄互相配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與伊朗達成"伊核協議"。

協議落實後,大批歐洲企業擁入伊朗淘金,各方安好。

川普上臺,腦洞大開,惡招接連不斷。

一.祭出增加鋼鐵鋁製品關稅的措施,逼迫歐洲屈服。

二.老美霸道蠻橫,強使北約各國要多繳軍費,否則老美要大棒侍候,

三.不顧簽署國反對,公然違背承諾、與道義,背信棄義,對德、英、法諸國的懇求不與理採,撕毀了"伊核協定",德英法臉面全失。

四.魔鬼附身,將美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激起中東新的衝突,可能引發大規模的混亂,從而產生潮水般的難民,若這波巨量難民湧入歐洲,歐洲各國將面臨失控的危機。

因此,歐盟無奈,決不再上老美的當,故強懟美國,堅守"伊核協議"。

各歐洲企業正在盤算,若在美生意多的企業考慮暫時避避風頭,若在美生意寡的企業繼續與伊朗合作。

從總的局勢而言,歐洲企業並沒有發生退出潮。

同時,歐洲企業與伊朗合作的項目,有自己特色,同中國的交集少,因此對中國企業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大機會。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這個說法真的是有問題的。美國之所以到處撕咬是有原因的,並不是特朗普真的瘋了,至於歐企從伊朗撤資,我們是不是敢去大量投資!

故事背景

伊朗最近和美國的小跟班以色列在中東搞事情,老特撕毀“伊核協定”。以色列和伊朗在各自邊界一方都陳兵數十萬,給我們一種大戰一觸即發的感覺!在這種環境下歐洲的企業為了自己資本的安全紛紛從伊朗撤資。

歐洲企業撤資後去哪

當前世界的經濟重心在東亞以及東南亞,特別是越南,最近幾年突飛猛進。所以這些資本有絕大部分會流向東南亞,有少部分會流去美國,美國的強大和發展多樣化,非常有利於資本的發展。但是這不是美國需要的,美國需要的是世界上大多數資本都回到美國本土,來促進美國自身的發展。歷史上美國曾多次通過戰爭使世界資本回流到美國,來促進自身的增長。這裡的戰爭不僅僅是有硝煙的戰爭,當年索羅斯席捲亞洲之時,多數的世界資本都回流到了美國!


伊朗事態的背後

伊朗、敘利亞、俄羅斯,這三個國家都屬於反美派,美國一個接著一個的收拾一定是為了給後面的行動,做個鋪墊。只有沒有後顧只有才敢真正的對付自己的真正對手;在有就是伊朗的在中東的戰略位置很重要,而我們自己的利益在中東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以伊朗為支點的。所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還有就是我說的為了使資本流向美國,至於流去東南亞的資本,我估計美國還要搞事情!


歐洲企業撤資中國企業真的就迎來了春天?

從新聞裡我們知道,伊朗外長出國訪問的第一站就是我國,為什麼不去俄羅斯呢?俄羅斯不靠譜!那是不是來了我們國家之後的企業就會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啊!

伊朗原本和歐美國家關係不好,所以對我們的投資進行了很大的支持,我們本來就擁有眾多企業。以及為了更多的適應國家的戰略要求,我們必須的幫助伊朗去發展經濟!只有伊朗等其他國家比較強大時我們才會有和平穩定的發展機會!

但是,我認為,次輪投資應該主要集中在國企,對於私人企業來說,投資的不會太多。畢竟沒有一觸即發的大戰,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限制。就如《戰狼2》中於謙的扮演者,一場戰爭,一輩子的東西都沒有了!所以私人資本應該不會多!

我相信,當我們國家的海外軍事實力不斷增長是,或者說擁有一支強大的印度洋艦隊時,我們的海外企業才正真的迎來了春天!


樹先生776

謝網友雨默BENBEN之邀

美國退出伊郎核協議,緩衝期過後美國"史上最嚴歷“的經濟制裁,就要登場,英法德等歐盟國家還灰依依不捨的執行著"伊郎核協議“,精明的歐洲企業看到風頭不對,暴風驟雨就要來臨,為避免損失提早撒離是明智的選擇。

美國在世界上一家獨大,霸權主義思潮根深蒂固,特郎普做事極不靠譜,新任國務卿與前國務卿蒂勒森不同,與特郎普同樣的作事風格,這兩人走到一起世界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很多歐盟與伊郎合作的大公司從伊郎撒出給中國企業預警,涉足伊郎經濟領域要冒風險。



中國和伊郎是友好國家,與伊郎在經貿石油天燃氣等領域有廣泛的合作,美國如果真的對伊郎進行嚴歷的經濟制裁對中資企業在伊郎業務肯定充滿挑戰,同時也是戰略機遇。應加大伊郎民生衣食住行領域業務投資,中伊獨創的以物易物也是與伊郎進行經濟貿易發展方向,總之機遇中充滿挑戰,美國在世界上的倒行逆施,一定會引發包括歐盟在內世界上尊守信譽國家的集體反對。

謝謝各位


快樂老張

大批歐洲企業從伊朗撤退,這有點危言聳聽,不應那麼誇張。其實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歐洲核心德法英也是極力反對的,三國認為伊核協議能夠維護全球核不擴散機制。所以歐洲有理性的企業也不會那麼輕易地撤出伊朗。



但若真的有大批歐洲企業撤離伊朗,是不是中國企業的機遇?歐陽認為這是一種風險很大的機遇!做生意機遇與風險共存,通常情況下,風險越大利潤越高。

中國早先佈局伊朗的企業,可以乘機擴大業務,收購戰略性企業,拓展戰略空間,而其它未入伊境的企業不必跟進。這樣進可攻,退可守,一定要鞏固中國在中東的這個戰略支點。



在國際事務中,各個國家劃分不同的陣營,一般敵人的敵人即是朋友。伊朗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一直都不錯,都處於一個被強權制裁的陣營,若伊朗被美國無理制裁而轟然倒下,那對中俄將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特朗普的各個擊破之計我們不能不察,唇亡齒寒的教訓我們不能不吸取。美國對伊朗實行嚴厲的經濟制裁,那麼中俄就要聯合其他國家與伊朗做生意,支持伊朗的經濟發展。




伊核協議,是中美俄英法德共同制訂的,伊朗是當事國,歐盟是觀察員身份。美國擅自單方面退出,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是對國際法的踐踏和其他大國的不尊重,那麼伊核協議也可象"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一樣,美國退出,協定照常運作,其他國家可以照樣履行維護伊核協議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各取所需,這個世界缺了誰地球都正常運轉,希望誰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



圖片源於網絡,在此深表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