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瑙村地處河北省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東麓。四面環山,地形隱蔽。以古石樓群而聞名於世。建築風格南北融合,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建築群落之一。


王瑙村地處河北省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東麓。四面環山,地形隱蔽。以古石樓群而聞名於世。建築風格南北融合,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建築群落之一。

環境優美,景色迷人,村莊西南是風景秀麗的雞冠山和紅風山,春季山花爛漫,夏季飛撲連天,秋季紅楓遍野,冬季白雪皚皚。

村中一座老宅是一進七全院(就是從一個大門進入,可以串遍七座院子,七個院子相連),有東西南北上下左右八個大門,門外有碾子、水井、牛羊圈。有點類似於山西的王家大院以及祁縣的喬家大院。

進村的第一感覺是乾淨、整潔,村口的大戲臺既能體現出山村的文化味,又像是在搭起臺子歡迎四方賓客。

此外,村裡還有一進三全院子,一進四全院,並且院院有樓,房房有耳。

王硇村南是風景秀麗的紅楓山,西南是雄偉壯麗的雞冠山和天然形成的佛祖洞。東西是兩條深谷,北是百丈懸崖和陡坡,王硇村就坐落在這紅楓山的根脈上。

人們就地取材,選用質地堅硬的丹霞岩石為主材,自己燒磚、燒石灰,建起了一幢幢古典式石樓。每塊石頭的重量一般在0.25——6噸以上,樓的高度10——50米不等,牆體厚達80---120公分,幹石壘牆,白灰勾縫,蘭磚出簷,布瓦蓋頂。

來王硇村的遊客不算太多,雖說有些商業店鋪,但商業化不重,民風也很淳樸。

王硇村是革命老區,抗日聖地,八路軍根據地,沙河縣抗日縣政府所在地,沙河縣抗日獨立營、抗日高校所在地,從這裡培養了大批抗日將士。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劉伯承、鄧小平、李德生、楊秀峰等都多次在王硇村居住過,範子俠將軍犧牲後,遺體曾在王硇村王家祠堂停入月餘。王硇村的百姓養育了抗日將士。他們浴血奮戰,將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

王硇石樓具有厚重的古村落歷史文化底蘊,也有著鮮明的建築特徵與價值。它與福建土樓和山西喬家大院在一定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美。

內牆由麥秸泥抹光,再粉刷一新。冬暖夏涼,年久不漏,十分實用。在主樓與配房之間,多數是風道或廚房,炊煙順煙筒從後牆冒出,以保證室內和家院清潔。

這裡有野菜做的各種特色美食,山韭笨雞蛋煎餅,大鍋菜,還有地瓜面做的炒麵,味道都不錯。

據碑石記載,王硇昉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由四川省成都府兩崗村遷入,至今己有五六百年的歷史。

王硇石樓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丹霞岩石壘砌的高高紅石牆,不用彩繪和塗料,陽光下色彩豔麗;石樓的牆角筆直挺拔、尤如刀切鋸解一般齊整,古樸壯觀,令人讚歎不己。

在樓院裡,人們都還普遍栽種一兩棵胸徑四、五十公分的蘋果樹,枝掩房頂、葉映紗窗,春來繁花雍容,秋至碩果飄香,走出耳房,順手摘取,張嘴就吃,甜脆可口,十分愜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