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农村70后是年轻人,80后90后都已经进城,农村即将消失。为啥还要农村城镇化?

幽兰居主人



金水是70后农民。对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走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不会消失;理由如下:

1、农村,顾名思义,就是“村民生产、生活的村子”;这样的村子,在我国有千千万万个,被统称为“农村”。在同一个村子里,村民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互相守望,与自己的村子水乳交融,分不开、割不断!

2、农村的“村民”包括:在家生产、生活的农民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在社会发展中,60后、70后曾是改革开放下第一波进城务工的农民,几十年后的今天,家中的父母上了年纪,绝大多数曾经的农民工又要回到了农村里。其中,70后成了当前农村中的年轻农民;同样,许许多多进城务工的后继者80后、90后农民工,今后也要面临这一生活选择。

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是国之根本。这好比一棵参天大树,无论长得多高,它的营养都需要从根部的土壤中来汲取。

国家要强大,需要农业的强大、需要农民的富裕、农村的富强;目前我国的农村面貌虽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很大,农民难以从自家的土地中实现致富创业。所以相比较之下,暂时进城务工成了一条可行之路。



综合以上三个原因,金水认为:农村不会消失,走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是农村发展、化解农村问题农民工问题的必由之路!推进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即“城镇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地共享现代化社会发展成果,让土地成为致富手段,让农村成为农民生活、工作的平台!届时,“80后90后农民工”便将只是时代的一个代名词,他们将向70后一样乐于扎根在农村的土地上!一一只不过,那时他们的称呼是新时代下的“新型职业农民”!



金水农家

国际市场小麦价200美元一吨 美国一个农场主 耕种100公顷(1500亩地)产量600吨 (120万斤) 产值12万美元 利润5万美元 30万元人民币 中国农民人均一亩多地 种地年收入最多500元 还不及外出打工三天 美国农场主儿子虽然拥有大量土地 也不愿意继承父业 中国农村人均一亩三分地 农民子女更不愿意种 美国耕地是中国的几倍 农村人只有四百万 四亿人生活在城里


那滋味99

首先要说80后90后都已经进程这一点不准确,农村确实大部分年轻人都已经到城里工作,留守的年龄也确实偏大,但不代表年轻人不会农村了,目前来看农村城镇化只是规划和试点,究竟原因就下面分析下,



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

从前些年开始农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现在农收都用了机械化,家中父母就可以收了,还有就是种植也是简单多了,剩余的劳动力都去城里打工,农村的就业机会比较少,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也是一种趋势。



80后有反乡创业趋势

虽然大趋势还是外出打工比较好,但是不少80后考虑到年纪大了以后没有工作了,还不如靠着年轻做一番事业,就好比回农村创业,目前看来也有这方面的趋势了,而且很多地方都有不错的例子了,我个人也是比较看好,



90后大部分在城市工作

在一个感觉农村年轻人少的原因就是现在上大学的多了起来,以前农村人上学的并不多,上完初中就算很厉害了,现在都去外面上学了,还有就是年轻人一部分都去城里打工去了,所以太有这样得感觉,



留守年龄大也是无奈

农村现在都是老年人也是有原因的,一个孩子外出打工父母要在家中招呼孩子和接孩子上学,虽然有些人在城市里买了房子,但是父母年纪大了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搬到楼上感觉不适应,所以很多人宁愿留在家中,


致过去

不请自来。我相信农村是永远不会消息的,或许会换一个名称来替代“农村”。农村城镇化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70后留守农村80后90后进城并无太大的直接关系。

农村为什么还要城镇化?我思考得出以下原因:

1.中国强大👍了,有更多福利政策扶持农村。

纵观中国历史,农民的生活条件始终在底层,这是没有质疑的。到近代社会,农民为中国的独立解放是做出巨大奉献,“工农红军”这一个名称是最好的提现。新中国的建立,农民一样在奉献,只不过没有工人知识分子那么看得见成果。

农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看天吃饭的辛苦付出,给了国家粮食,托儿带口的大部分农民已没有其他的精力去改变农村了。

当国家富裕了,不收粮食了;当国家城镇发展了,农民在城镇找得到工作了;当国家义务教育实行了,农民子女读书机会多了;当国家医疗保险的普及,农民健康有了保障……所有的,都因为国家强大了,农民才得到更多的机会去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家庭命运,为自己家乡出力。

2.农民自己的期盼和追求

我外婆时常感叹“现在时代那么好,我不想死,要多看看,多走走,你们生的好哦,生在这个好时代。”外婆大字不识,胆子小,但她喜欢看电视,喜欢智能手机📱,喜欢冰箱等等。她在做出所有的努力的跟上时代,显得那么的可贵。

现在,基本在农村务农的农民,绝大部分都有外出打工的精力,尽管他可能就在镇上,但都去开拓他们的视野,冲击了原有的就得观念。回到老家时常感叹“原来生活可以这样!”

3.农村城镇化符合社会要求

我们都知道:西部地区的人往沿海城市跑;区县的往主城跑;农村往城镇跑;偏远的农民怎么办?不跑的话,教育医疗交通不便,跑的话,买不起房子又无稳到收入等等原因都困扰农民。

总之,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自己的思考,如你还有其它想法,可以留言交流。

喜欢我的回答,点一个赞👍,谢谢。


树子的梦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但是如今我们走在农村的道路上,会发现路变宽了,楼变高了,人却变少了,大多年轻力壮的农民,都选择进城打工,而留在农村的,都是60多岁的老人,80后、90后不在的农村,国家为何还要城镇化?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可是在农村仍然有将近2亿的闲散劳动力,2亿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仅仅靠着手里的一亩三分地,养家糊口,农民的生活不能得到保障,收入无法提高,因此城镇化,可以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转向城市,减少农民的数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除此之外,城市需求的蔬菜、粮食等,都通过农村给予,因此将城市和农村联系起来,能形成良性互动,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的话,农民就不会因为短期的收入,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让城市人吃不到安全绿色健康的食品,因此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最后需要提一下的是,在农村,不管是医疗、教育、养老等,都不如城市,所以在城市建立和谐的社会制度,势必要城镇化来完成。


天黑了204270061

农村城镇化,体现了党的政策,表现在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各项优惠政策差距在逐步缩小,农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农村城镇化后,可以招商招商引资,更多的企业愿意入驻农村,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年轻人就可以回农村就业,既可以照顾身边的老人又疏散了城市的人口,减轻了城市的各项负担。


lvzzf

六十后和七十后还是农村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乡村情怀土地情结深深扎根于心中。忙时务农,闲时打工。向一只候鸟式的风筝。八十后九十后大多数在城中买房,有了学区房才能让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举全家几代人之力,为了城里有蜗居之地。车贷房贷,人人都如绷紧的弦。


50046512605踏雪无痕

农村永远都不会消失,因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尽管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城市发展很快,一部份农民工已融入城市,但人口比例还是农村人口多,加之这一部分融入城市的农民工大部分户口仍然在农村,真正农民变城镇居民的不是很多,尤其这几年城市建设放缓,农民工进城活又难找,一二线城市人口增加又有限制,同时国家又提倡回乡创业和振兴乡村经济计划和农村土地长远有人耕种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等一系列措施,相信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会回乡创业,所以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只会越来越好,不会漫漫的消失,因为这复合中国的国情。


小桥流水1171092

农村城镇化这是未来大的发展方向。

目前来看农村逐渐在消失这是不变的事实,农村和城市巨大的生活差异使得未来的农村青壮年主力都奔向了城市。为了使得农村真正合理化开发利用,那就必须城镇化。这样劳动力才不会消失,而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云飞扬5600

毛遂自荐而谈,这是我们国家的终结发展的观点,工业逐步走向高科技无污染,农业走向现代化有特色,最终30--50年农村青山绿水,更具有现代化的特色城市。当然这断路任重而道远,国家投入的同时更需要市场资本能自由,吸引,投入农村,因此前期的规划,和国家的政策倾斜是密不可分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