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小小的合同居然還有兩幅面孔?

企業日常經營離不開合同,然而伴隨著合同的起草、簽訂、履行、終止,每一個階段都可能因為疏忽而產生讓公司頭疼的問題。比如

合同約定與實際履行內容不一致怎麼辦?合同原件丟失了會不會有風險?是否可以為他人的合同或證明蓋章等。

本文準備了10個常見的與合同相關的問題,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1、

合同約定與實際履行的內容不一致,請問簽訂的陰陽合同如何處理?

無訟顧問: 你好,陰陽合同中陽合同一般無效,陰合同是否有效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具體如下:

1、陽合同因不體現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而不發生法律效力。

2、陰合同通常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因此只要內容合法,應為有效。合同雙方應履行相應約定。

3、如果雙方利用陰陽合同來實施違法行為,或者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違法的目的,則不僅陽合同無效,陰合同也因違法而無效。

4、需要注意,簽訂陰陽合同很有可能違反稅收管理規定,如果屬於偷稅行為,將面臨罰款、拘留等行政處罰。

2、

合同約定我方先付款,但已得知客戶不能如期交貨,我方是否仍應該先付款?

無訟顧問: 你好,公司可通過以下方式中止或延緩付款期限:

1、合同法規定了不安抗辯權,即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 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 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 喪失商業信譽;

(四) 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但需注意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2、如果對方也認可自己不能如期交貨,則建議公司與對方簽訂補充協議,重新約定付款時間及交貨時間。

3、

合同簽署後原件丟失了,僅有掃描件會有風險嗎?

無訟顧問: 你好,這種情況下,是有較大風險的。

1、掃描件相當於複印件,很容易被篡改,因此掃描件一般不具備法律效力。在訴訟中需要提供其它相關證據進行佐證,形成證據鏈條,掃描件才能作為定案證據。一旦產生糾紛,你方很可能會面臨舉證困難。

2、建議與對方補籤合同。如不能補籤,也應在掃描複印件上由雙方簽字或蓋章,並註明“經雙方協商,該複印件經雙方簽字(蓋章)後,與原件享受等同效力”。

4、

合同中沒有約定合同期限,但雙方都已蓋章,這種合同有效嗎?

無訟顧問: 1、合同期限不是必備條款,合同中沒有違法內容時,合同依然有效。

2、雙方可以通過補充協議確定合同期限,或在希望合同終止時雙方再另行簽訂協議確認該合同已終止。

5、

員工因考試需要,要求公司開偽造職位和工作時限的證明並加蓋公章,公司有什麼風險?

無訟顧問: 你好,存在以下風險:

1、員工可憑蓋有公章的證明資料,主張相應的權利,例如將實際普通員工的職位偽造成經理職位,將實際3年的工作時限偽造成5年,從而要求公司給與經理級別、5年工齡的年假、福利待遇等。

6、

朋友讓我幫忙在競標合同上蓋章,是否可以蓋合同章?

無訟顧問: 你好,蓋合同章的行為是有法律效力的,但為他人蓋合同章協助投標可能存在風險隱患:

1、為獲得中標而聯合其他公司圍標,違反招投標法的要求,涉嫌弄虛作假。給招標公司造成損失的,投標公司和圍標公司承擔連帶責任,金額較大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2、中標後不能完成招標公司的要求,將被追究違約責任。蓋有合同章的競標合同生效後,蓋章公司將承擔履約義務,一旦不能按約交付,將被要求賠償,甚至被告到法院。

7、

無訟顧問: 你好,通常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2、被許可人應該進行調查,確定許可人明確擁有該技術的所有權,並擁有處置該技術的權利。

3、還需明確約定技術許可的起止時間。

8、

電子商務買賣合同是否能在合同中約定退貨支付違約金?即便該貨物不影響二次銷售?

無訟顧問: 你好,需要根據貨物的種類判斷該合同條款是否合理。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大部分電子商務買賣合同都適用七天內無理由退換貨。但是以下幾種貨物除外:

① 消費者定作的;

② 鮮活易腐的;

③ 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

④ 交付的報紙、期刊。

所以,若貨物不屬於以上種類,通常這樣的約定是不合理的。

9、

客戶沒有按照合同約定付款怎麼辦?

無訟顧問: 你好,建議如下:

1、與對方協商瞭解對方不付款的原因,是否存在服務質量、財務發票等問題,解決對方的付款疑慮。

2、保留合同、溝通記錄等證據。如果根據合同約定,對方沒有正當理由拒不支付費用的,可以通過EMS快遞和電子郵件等方式發送書面催告函,作為向對方追討過貨款的證據。

3、如果對方仍然未付款,建議向法院提起訴訟。

10、

已經簽署的合同如何作廢?

無訟顧問: 你好,雙方可以再簽訂一份《合同解除協議書》,通過書面形式明確已簽署的合同解除,雙方簽字蓋章後生效。注意,已經簽署的合同不能自動作廢,僅僅雙方撕毀合同是無效的,一定要簽訂解除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