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气功心法《青玉行气铭》新译及炼功方法

中国最早的气功心法《青玉行气铭》新译及炼功方法

中国最早的气功心法《青玉行气铭》新译及炼功方法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中馆藏战国《青玉行气铭饰》一件,原为李鸿章的后代李公木所藏。早在三十年代,曾被称之为《玉刀珌》,罗振玉将其命名为《剑珌》,闻一多将其命名为《玉珌铭》。新中国成立,郭沫若将其命名为《行气玉佩铭》,而这个名称在后来的气功界较为流行。而陈邦怀将其命名为《行气玉铭》。但毫无疑问的是,《青玉行气铭饰》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养生理论文物资料,据考为战国后期的作品。

该铭饰为十二面棱柱体,每一面经抛光,自上而下阴文篆刻三字,有重文符号,记述行气要领。该铭饰高5.2厘米,宽3.4厘米。上不穿顶,中空如帽,用来套在杖上,顶部为圆形平面,空白无铭文。下部有一孔与内壁相通,疑似与杖连接。

周天搬运法此外,观察到《青玉行气铭饰》的原文并没有逗点,而重文符号其实既表示重文也可表示逗点,可见古人的构思和设计十分巧妙。因此根据周天搬运法的亲身修炼体验,会有另一种更加贴近原意也贴近真实修炼过程的解释:

原文改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即整合为十二段,每一段都有独立的含义,是修炼的十二个过程。在记述文字上,或三字或五字为一段,大体均为奇数(最终一段为双三组成,由于含义阴阳互照,不可分拆)。铭文具有以奇始,以偶终的形式美。而“十二”为偶数,符合古代十二音律和十二时辰之数。奇偶构成阴阳之数。

译文:“导引真气功夫日久,真气自然积聚。真气积聚,则真气自然充盈;真气充盈,则自然下行。真气下行,则营卫丹田;营卫丹田,则丹田充实;丹田充实,则萌发生机;萌发生机,则真气下行至极;下行至极,则真气绕转上行;绕转上行,则真气直达头顶;头顶有真气集聚;脚踵有真气贯通;顺其自然则有助于养生,逆于自然则有害于养生”。

整个修炼方法,可以将其命名为“行气铭导引术”,这也是中国最古老、最纯朴、最简洁的真气导引修炼方法,完全摒弃了后人对于修炼功法的穿凿附会和故弄玄虚,尤其适合有静坐功底的人。具体修炼方法为:

1、“行气深则蓄”:即“导行真气日久,真气自然积聚”。导引真气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常人的真气较弱且散乱于四肢八脉之中,不堪大用,所以通过导行功夫对真气进行梳理,并将真气积聚起来,为我所用。初始入门的方法是:身形端坐,心情放松,舌头轻抵上腭(搭鹊桥),眼观鼻,鼻观心(心窝部),意念集中于中焦(膻中穴,即心窝部),用鼻轻柔地吸气,以口轻柔地吐气,长纳短吐,静听轻柔的吐气声传到中焦部。吐纳之声,犹如在深山之中唱一句山歌,再侧耳静听深山的缓缓回声。

初始入门的方法即为筑基功夫,不可着急,要顺其自然。静听吐气声传到中焦部,久而久之,就会感觉到中焦部(膻中穴)附近不断充实的感觉,好象有一种温热的能量在积聚。期间,尤其要注意各种杂念纷起,以及各种旧伤病痛、或者仿佛虫叮蚊咬、皮肉跳动等感觉。此时要毋忘毋助,顺其自然,耐心忍耐。

2、“蓄则伸”:即“真气积聚,则真气自然充盈”,真气在中焦部积聚到一定程度,则真气自然充盈,此时真气有一种萌动的感觉,犹如老树发出新芽含苞欲破。

3、“伸则下”:即“真气充盈,则自然下行”,真气充盈,萌动的气机产生,忽然间新芽的芽苞绽开,则真气自然下行。随着呼气的绵长,真气随呼气沿着任脉(奇经八脉之一,身体前胸中间线)下行延伸。

4、“下则定”:即“真气下行,则营卫丹田”。在修炼一段时间后,随着真气下行,会在丹田继续沉淀下来。丹田好比是一个池塘,从中焦溢出的真气,踏着呼气声轻柔的节奏,沿着任脉汩汩而来,不断在丹田部位集聚,真气在这里暂时安定下来,营卫着丹田。

5、“定则固”:即“营卫丹田,则丹田充实”,真气继续在丹田集聚并营卫着丹田,真气就越来越充实,并给予身体一种充满力量的感觉,并能切身感觉到丹田充实。

6、“固则萌”:即“丹田充实,则萌发生机”,丹田充实,犹如老树根基扎实。老树待机发出新芽,萌发新的生机。此时仍要固守丹田,对于真气的运行毋忘毋助,不揠苗助长。

7、“萌则长”:即“萌发生机,则真气下行至极”,真气在丹田集聚一定程度后,也会如中焦一样产生满溢现象。此时真气继续沿着任脉下行最终到达会阴部。

8、“长则退”:即“下行至极,则真气绕转上行”,真气从丹田出发下行至会阴部,则会绕转到身后沿督脉(奇经八脉之一,大部分在背部中间线)上行。

9、“退则天”:即“绕转上行,则真气直达头顶”,真气沿督脉上行最终到达头顶。

10、“天几舂在上”:即“头顶有真气集聚”,真气到达头顶后,真气会暂时驻留,环绕盘桓不前,真气波动如捣粟。待后续真气不断补充后,真气会从头顶百会穴,沿着督脉继续前行,通过“鹊桥”连接任脉,此时任督二脉打通,亦表明通了小周天。(“舂”字意是“波动、跳动”之意,即常见的经络因真气充盈而跳动的现象。)

11、“地几舂在下”:即“脚踵有真气贯通”,下盘牢固。打通小周天后,继续修炼,真气会贯通四肢。最具标志性的就是真气贯通脚踵,真气波动亦如捣粟。继续修炼则在一呼一吸间全身真气充盈,最终达到“真人呼吸以踵”的境界,契合上古丹书所说的“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之意,奇经八脉逐一打通,最终打通大周天。

12、“顺则生,逆则死”:即“顺其自然则有助于养生,逆于自然则有害于养生”。在整个修炼过程中要做到听其自然,静观其变。顺其自然,毋忘毋助,不揠苗助长。否则容易出现偏差,导致走火入魔。要牢记“物极必反”,以及“谦受益,满招损”的古训。

最后揭示一点核心要旨。之所以要将这篇功法刻于青玉之上,有其深刻寓意。青玉是一种软玉,并不适合于硬碰硬,炼功也是一样,在遇到阻碍时,不可硬碰硬地去修炼,否则要出偏差,这或许是第一个寓意。此外,青玉器物的表面以细腻润滑为特征,在日常保养中需要以温养为主,修炼过程中的行气过程也要以圆润、细滑为意象参照,对于真气也要温养为主,这或许是第二个寓意。当然,青玉行气铭置于杖首,并不着力,于手杖功能而言,只是装饰而无大用。所以,无用也是一种寓意,取无用才得长久之意,或许这是第三种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