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為什麼說梅里雪山是世界上最美的雪山?

大首頁

在雲南、西藏的交界處有一座雪山,當地人把它稱為

卡瓦格博。論高度,它僅有6740米,完全無法在極高山林立的青藏高原上爭雄。論位置,它地處藏區邊緣,無法和藏文化發源地之一的岡仁波齊等神山媲美。然而在藏傳佛教中它卻地位尊崇,位居八大神山之首。


(卡瓦格博在雲南的位置示意圖)

它在藏語中意為“白色的雪山”,在藍天映襯下,巨大的金字塔錐體通體雪白。沒有多少人聽過白色雪山卡瓦格博,只有說出那個被誤用多年的名字時,人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它就是梅里雪山。

(攝影師歐陽宏生)

那麼,卡瓦格博究竟有何神性,才能獲得如此地位呢?

第一次封神

公元8世紀之前,卡瓦格博便已經是西藏本地宗教“本教”的區域性神山,負責統領瀾滄江流域的生靈。這是卡瓦格博的第一次封神。卡瓦格博位於三江並流區域,瀾滄江、怒江分別流過它的東西兩側。

(卡瓦格博周邊山川示意圖及轉山路線)

西側的怒江峽谷,絕壁聳立之下,怒江奔流向前,氣勢如虹。

(攝影師卡瓦格博的雪)

東側的瀾滄江江面海拔只有2006米,而岸邊的卡瓦格博主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省最高峰。兩者高差達4700餘米。

(攝影師艾歐里亞)

這種高差帶給人極高的敬畏感,卡瓦格博正是以這種高姿態,每天俯視生活在其中的居民。

(卡瓦格博的緬茨姆峰,攝影師劉家豪)

巨大的垂直高差還為人類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居住在周圍的藏族、獨龍族、怒族,因此將神山奉為衣食父母。他們在海拔2300米-2600米砍伐櫟樹燒柴取暖,在海拔2800米-3600米撿拾松茸、羊肚菌等菌類,在海拔3800米-4200米砍伐冷杉蓋屋搭橋。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季節還有新鮮的牧草可供放牧。攝影師

高承拍攝的下雨崩村,富饒得頗有江南水鄉之感,卻又有雪山之靈。

這裡還是著名的藥山,生長著貝母、天麻、紅景天、靈芝等藥材,以及極其豐富的野生花卉資源。雲南八大名花杜鵑、報春、龍膽、鳶尾等等,都可以在山上找到。

(攝影師香格里拉探路者、大樹下的小花)

從冰川湧出的泉水順著山溝流下,村民用木製的水槽將其引入田地和自家門前,供應著人們日常的生活用水。

(攝影師高承)

雖然卡瓦格博向村民提供瞭如此豐富的資源,但村民卻不能沒有限制地使用,寺廟高僧會遵照神示劃定'日卦線’,即封山線。線內絕對禁止狩獵、捕漁、摘花、割草,以保證其它生靈和人類一樣都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下圖為明永村村民大扎西繪製的卡瓦格博的動物分佈圖

(圖片源自Azara遊方僧博客)

第二次封神

這是卡瓦格博的第二次封神。

(上述考證源於許韶明,《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903;關於卡瓦格博有許多傳說,此處講述的為流傳最廣的一種)

卡瓦格博位於怒江山脈中段,它既是6740米的主峰的名稱,也是它周邊6座海拔6000米以上以及27座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的總稱。因民間傳說卡瓦格博是喜馬拉雅王的太子,所以民間又用佛教界常用的虛數“13”稱其為

太子十三峰。清晨的卡瓦格博如黃金般璀璨

山尖冷峻、直指藍天,而它的兩側群峰傲立,組成了一支雄壯的雪山儀仗隊,一支威武之師。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攝影師高承)

其中山形更加尖銳的緬茨姆峰是卡瓦格博的妻子,它的旁邊是並排的五個扁平而尖削的山峰,很像菩薩戴的五佛冠帽,所以得名吉娃仁安峰(意為“五佛冠”)。

(攝影師高承)

第三次封神

到了公元9世紀,強盛一時的吐蕃王朝逐漸衰落,而卡瓦格博地處藏區邊緣,雪山北側的佛山鄉還是茶馬古道滇藏段的交通要道,各民族、各地區的割據勢力在此長期爭戰不休,卡瓦格博的子民希望戰神幫助他們鋤強扶弱,於是卡瓦格博又走進了英雄史詩《格薩爾王》,成為千佛之子格薩爾麾下統領東南藏區的神將。

這是卡瓦格博的第三次封神。


卡瓦格博的地位達到頂峰,它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統領另七大神山,225箇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維護自然界的和諧與寧靜。從下面這幅罕見的航拍作品,可以看到卡瓦格博周邊群峰巍峨,統領四方之威自顯。

(攝影師為四川大學教授歐陽宏生)

公元1268年藏曆火羊年,藏傳佛教主要派系噶舉派活佛噶瑪·拔希自元大都到卡瓦格博佈教,他開創了卡瓦格博的轉山路線,轉山開啟了對卡瓦格博信仰的具象化形式。此後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牽羊扶拐口唸佛經,繞山焚香朝拜,至今已持續了700多年。2015年水羊年時轉山人數甚至達到百萬人,這條轉山路現今仍處於原始狀態,小轉山約7天,大轉山約15天,行程極為坎坷艱苦,然而對轉山者而言:

苦,就是一種修行。很多人甚至把死在轉山路上當成一種榮耀。

(注意陡坡上行進的信眾,攝影師澤仁平措)

信眾們對卡瓦格博的信仰極為虔誠謹慎,甚至不能在山下談論一切細微之處的美麗,僅僅讚美山神統領的世界的極其微小的一部分就是對山神的不敬,也是對廣博而和諧的自然的不敬。它的信眾主要來自藏區東南部的,瀾滄江、怒江、金沙江流域,覆蓋西藏、青海、雲南20多個縣,形成了一個卡瓦格博信仰圈,大致與《格薩爾王傳》中它的統領範圍吻合,正是在佛教傳播、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卡瓦格博信仰圈完成了神山信仰的心理建設。

(圖片源自中國國家地理,數據由雲南社科院研究員郭淨整理)

又過了大約600年,在佛教西風東漸千年之後,又一次西風東漸開始了。首先到來的是另外一種信仰天主教,是卡瓦格博信仰面臨的來自外界的第一次衝擊,但規模非常有限。1865年,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畢埃來到瀾滄江畔傳教,堅持不懈的傳教士用盡各種方法,最終在卡瓦格博40多公里外的茨姑村建立了一個天主教堂,1905年因排教運動被燒燬,後又遷到茨中重建,一批藏民開始信仰另一神,直到今天不絕。

之後西方傳教士、探險家不斷在這裡進進出出,也開始向世界傳播這裡的信息。比如美國國家地理的撰稿人約瑟夫·洛克,今天我們從他拍攝的卡瓦格博照片上看,雖然因年代久選並不清晰,但依然是幅震撼的作品。

1950年代,解放軍進藏時經過梅里雪山附近,在地圖上標註了梅里雪山埡口。

1957年雲南省交通廳在修路時依據軍用地圖,錯誤地將瀾滄江西側德欽境內的怒江山脈

都標註為梅里雪山,而在當地人的口中,梅里雪山事實上僅指卡瓦格博北側的一段小山脈,卡瓦格博的名字就這樣被弄錯了。

(上述考證源自藏學家王曉松)

這時的中國內地經歷了洋務運動、五四運動,直到源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帶來了社會的鉅變。但整體上而言,西方的人、神、思想,還沒有對卡瓦格博乃至藏傳佛教的信仰帶來太多衝擊或改變,也許這裡就要真的成為被遺忘的香格里拉。然而桃源之外的西方世界,另一種信仰正在快速傳播。1865年一支登山隊登頂馬特洪峰,這個阿爾卑斯山的標誌性山峰之前被認為不可能登頂。

(現代登山運動的起源地馬特洪峰,攝影師FABRICE COFFRINI)

到了1960年代,地球上14座8000米級的山峰都被登頂。現代登山運動在全世界快速傳播,併成為一種不同於宗教卻有著宗教般追求的全新的信仰。登山者尤其渴望成為一個處女峰的首登者。而更大的時代背景下,人類正在為不斷邁向新領域而歡呼: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次向外太陽系發射探測器(旅行者1號、2號)……登山也正是秉承著同樣的探索精神,和對人類極限、自我極限的挑戰,不斷向新的高峰發起衝擊。

(1950年登山家Maurice Herzog登上安納布爾納峰,這是人類首次登頂8000米級山峰)

1980年代日本登山隊正在尋找一個新的目標,卡瓦格博進入了視線,因為它除了是雲南省的最高峰,還有一個更為有意義的地位橫斷山脈最高峰。

1987年中日雙方決定組成聯合登山隊,現在卡瓦格博信仰面臨著第二次衝擊。

在正式攀登之前,中日登山隊進駐山腳下的明永村、雨崩村等村莊進行科學考察和偵察性攀登,以便了解卡瓦格博的情況。接待他們的村民們,完全沒明白登山是什麼意思。他們向登山隊提供了房屋,還用燻肉、青稞酒和隊員們建立了友誼,但當他們得知登山隊是要攀登他們的神山時,他們震驚了。他們認為:“人類一旦登上峰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災難將會降臨”。

神受到了挑戰,不少村民開始在寺廟祈禱,村裡的老人說如果登山隊登頂成功,將放棄對卡瓦格博的信仰,但也有些當地人依然幫登山隊運送物資、傳遞消息,登山前期的準備工作依然在逐步推進,卡瓦格博山勢呈南北走向,與東西走向的孟加拉灣水汽相交,使這裡終年氣候難測,雨雪不斷。

(水汽來源與降水示意圖,自北向南視角,Atcmkt製圖)

山峰常年被包裹在雲霧之中。

(航拍,攝影師Orion)

山峰東西兩側擁有四大冰川:明永、斯農、紐巴和濃松冰川,每一條都體量巨大,長達數公里。明永冰川更被認為是世界移動速度最快的冰川。它從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天雪地,一路“奔騰”至海拔僅2700米附近的原始森林中,如果從滇藏公路經過,你就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它令人歎為觀止的奔騰氣勢。

(攝影師高承)

山體被冰川切割嚴重,刀劈斧砍般的懸崖絕壁,以及危險的懸冰川、暗冰縫隨處可見

冰崩和雪崩隨時發生。另外雪山的坡度很大,每攀登百米海拔便會上升36米,所以登山隊不敢掉以輕心。,他們考察了從各個方向攀登的可能性,包括至今極少人知曉的卡瓦格博西坡,在西坡山腳下的甲應村,卡瓦格博成了一隻臥倒的巨大白海螺。

(攝影師卡瓦格博的雪)

鏡頭拉近,“白海螺”的殼頂居然還有著螺旋線,螺身通體都像完全由冰雪構成。

數年詳細的考察及偵察式攀登之後,登山隊基本摸清了各個線路的情況,最終正式攀登選定了雨崩方向。

登山隊由42位隊員組成,包括登山隊員及後勤保障人員。1/3的登山隊員有著8000米以上的登山經驗,並配備了最先進的衛星雲圖接收儀器,加上前期偵察充分,他們對登頂充滿了信心。一位隊員在一封永遠沒有寄出的名信片中寫:“11月10日,從神戶出港,經過天津、北京再次來到雲南省。我們的登山隊到今天已經在德欽8天了,現在是旱季,持續了10天的晴朗。12月初就要開始攀登梅里了,我們預定1月初登頂,我高興地期待著回國以後的會面”

出發前登山隊員還在飛來寺接受了喇嘛的祝福,喇嘛為每一位隊員繫好保佑平安的紅布條兒。

2001年,當地人大正式立法不再允許攀登卡瓦格博,然而兩大信仰之間的爭論並未因為禁令而停止,對神山的信仰已經越過千年,現代登山運動也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但歷史並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信仰神山沒有錯,那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信仰登山也沒有錯,真正的登山是對自我的挑戰,而非“征服”自然。連續的登頂未果,神山背後的神秘故事開始廣泛流傳,這讓卡瓦格博全國聞名,每年都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前來朝聖,雖然遊客不一定信仰神山,但遊客對精神世界的某種追求,卻可以在人類無法染指的神山找到寄託。

(攝影師高承)

更重要的是,遊客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越來越商業化的村莊,與外界接觸越來越緊密的年輕一代,這些都是卡瓦格博山腳正在發生的變化,也許這也正是卡瓦格博面臨的第三次衝擊。

一個進步的社會中,一定會有不同的信仰發生衝突,關鍵是你是否有自己堅信的信仰,或是沒有信仰渾渾噩噩地活著。

(攝影師大樹下的小花)



桃子要旅行

國家地理是中國國家地理還是美國的國家地理啊?如果中國國家地理的話,我記得最美雪山排名第一是南迦巴瓦,第二名是貢嘎。當然,梅里雪山也是極美的。雖然我苦等四個小時無緣一見,也許像傳說中的那樣,當時周邊有日本人。不過,神奇的是,在當天去得榮的路上看到了隕石墜落。


二手老法師

因為梅里就是如此美麗,不需要任何人的說辭也一樣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