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说蒋百里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

li194773012

蒋百里先生虽然称得上时一个十分英明的战略家,但是对于这种两次打败日本陆军的言论,其实还是出自于一本中国人讲述日本陆军学院的书,可以说这种言论只是国人加上去的罢了。要知道当时的日本人普遍轻视中国,而且极要面子的日本陆军怎么会承认两次被打败?

日本自从甲午战争后便开始轻视中国人,所谓的”东亚病夫“就是日本人叫出来的,对于中国学生也是如此,这个从鲁迅的《藤野先生》就可以看出来,并且当年蒋介石留学日本,就曾经说了日本教官叫中国学员喂马,不肯认真教他们军事能力。从这两个遭遇来看,蒋百里的情况在日本好不到哪去。

并且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陷入了异常的狂热,首次出现了民族主义,对外疯狂排斥外国人,宣称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在1915年到11920年间,日本发生的排外事件就高达数百起。尤其在当年关东大地震后,更是对日本本土内的朝鲜人开展了大规模打杀事件。

所以说蒋百里先生在日本的一些成就时被夸大了的,例如说蒋百里成绩第一名,其实是中国组第一名。日本陆军学院将中国人分开对待的产物,一点也不值得我们过于去夸耀。蒋百里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学出了《国防论》,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本从经济、文化、地理等诸多方面介绍中国对日国防的著作,其要义就是利用中国广阔的疆域同日军周旋,开辟淞沪战场,将日军进攻引到东面的水陆交织之处。

蒋百里先生的开辟淞沪战场的观点,确实避免了同日军精锐机械化师团决战于华北,使得日军没能从西北一代直插中国战略后方,如果像当年成吉思汗一样,从关中进行战略大迂回,先进入四川等地,然后再北上荡平所有军队,那么抗战局面将更加恶劣。


小司马迁论史

对蒋百里的认识是在无意间看到一本他生平好友曹聚仁的书里,此前只是知道他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被民国各大佬争相拜为第一幕僚,我说其中几个名字,大家就能感觉到蒋百里的厉害,袁世凯,段奇瑞,孙传芳,黎元洪,还有蒋介石。

当时觉得言过其实,也有些不明就里,直到看罢此书,才知道他为何这么抢手。才解了心中疑惑。

现在说起来,大概会有人知道他的女婿里有一个钱学森,有一个侄子是金庸,可是他还有一个副官叫蒋经国。而且知道这些的人不会很多。

但是在日本,他是非常出名的,很多人知道他的"国防轮\

li194773012

蒋百里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民国时著名的中国军事战略级专家。

他生于1882年,死于1938年,享年56岁。

生前好友都是民国牛人,比如蔡锷、胡适、曹聚仁、徐志摩等。

生前的大事,我后边再说,先说下他的家属,他的女儿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钱学森夫人----蒋英。他的女婿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他的侄儿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

蒋百里曾是中国最知名军校保定军校校长,为中国的国民革命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他的学生也成为黄埔军校教官的主力。

日本人曾说“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次,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蒋百里在1901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九期步兵科。

那一年同期毕业的日本学生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百里拿走,第二名叫荒木贞夫,后来的日本陆军大将、陆相、甲级战犯,第三名叫真崎甚三郎,后来的台湾总督、陆军大将、二二六事变的幕后黑手。

学校毕业的前六名毕业生可以有天皇御赐宝刀,号称军刀组。因为蒋百里是第一名,就抢走了最高级的日本天皇赐刀。

小日本觉得这是奇耻大辱,却也没办法,从此军校把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开上课,不再一起排名次。

有一个故事说的更神奇,说当时考试一结束,日本教官就哭了,说中国人太牛了。第一名蒋百里,第二名蔡锷,第三名张孝淮。当时毕业发布官是伏见宫亲王,害怕天皇怪罪,只好把第二第三名换成了日本人。

蒋百里先生经过认真研究,先提交了一份应战战略分析给南京国防部,后于1937修订成了《国防论》,成为指导中国抗战的伟大理论著作。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解释了为什么能打败日本人,而蒋百里先生《国防论》则解决了怎么样打败日本人的问题。

主要内容:第一,整军备战,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打倒日本,训练几十万现代军队和现代军事人才。第二,如果日本从北向南打,因为地势太平,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推进;只能把日军进攻方向从北方吸引到上海,从上海开打;从上海向西进攻,到处都是水泽,经江苏湖北湖南,到处是水田,日军的机械化军队无法发挥优势。第三,以空间换时间,中国军队打不过日军是事实,但要利用山水的有利地形,处处抵抗,拖住日军。只要国际局势一变化,中国就有机会胜出。

在书中蒋百里深情写到:“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只可惜先生死的太早,1938年就离世,没看到抗战胜利那一天。但他的战略思想在抗战中得到实施,中国人民才最终打败了日本鬼子。


新知传习阁

没有上过任何战场的陆军上将——将百里!


猛对于蒋百里大家可能不是太熟悉,因为严格来说,他是一位军事理论家。从来没有指挥过一场战役,但是他的思想理论武装了军队。



1882年出生在浙江海宁,1938年于转移的路上不幸病逝,享年56岁。可能活得相对来说太短,大家不了解他。

但是提起他周边人,大家可能如雷贯耳!他的老师是梁启超,女儿是蒋英,女婿是钱学森,孙子是钱永刚,侄子是金庸,同学是钱均夫。

毛主席写了一本书《论持久战》,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可以打败日本人。而蒋百里的《国防论》则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打败日本人。从这个方面,称他是军事理论家更为合适。




至于说两次打败日本人,第一次是在其留学日本期间,当时是在日本士官学校读书。他们学校有个传统,但凡前六名都有机会获得配刀。

虽然都是日本天皇亲自颁发,但是第一名会获得最高资格天皇御赐配刀。蒋百里从所有人中拔得头筹,带走了日本人最想要的荣誉。从此之后,这所学校开始将日本与中国留学生分开教学,分开评定等级。


这本书有两大论点!其一是让国防设备费用有益于国民生产,其二是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本书中根据中国实际,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罗列出战胜日本的优势。

蒋百里先生更是在扉页上写下一句话: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但是很遗憾,蒋百里先生并未能看到自己理论的胜利。

在1938年出任陆军大学校长后,于同年11月份转移过程中,不幸病逝。


史之策

蒋百里先生生前获得不少赞誉,去世后又被蒋委员长授予上将军衔,一生也算辉煌,不过遗憾的是一位军事理论家毕生没有亲身指挥过一场战斗,不能成为一位军事家。

我们都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所以只能根据那时候的历史文献资料客观公正的评价蒋百里先生的一生。

我不知道是哪位日本人说出了两次打败日本陆军,但是这两次第一有一个应该是指传说中蒋先生获得陆军毕业生第一名获得天皇赐刀并因此日本改为日本学生与中国留学生分别上课一事。就此事我要说,第一蒋先生并不是那年毕业生第一名,蒋百里先生是1902年入学,1905年毕业,那年因为日俄战争有两届毕业生, 1905年第17、18期步兵科首席分别为篠塚義男与安井藤治。前者官至第十师团长在中国作战,电视剧《亮剑》中曾出现他的形象;后者官至第二师团长,后曾出任鈴木貫太郎内阁的国务大臣。


而天皇赐刀只是针对陆军大学前六名学生而言,蒋百里先生只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只有在陆军士官学校取得前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才有进入陆军大学的资格,这赐刀一说显然不实,一般士官学校对前几名是赐银怀表,事实上前几届学生都是银怀表。

有人说因为蒋百里先生获得第一名,学校因此感觉丢脸从1905年后采取日中学生分别授课,从历史资料来看也不真实。1901年13期就有日本毕业生与中国留学毕业生毕业仪式同时举行的记载,说明至少从那年之前日中学生就是分开授课的,而那年蒋百里先生还未入学。

还有人说那年前三名都是中国留学生,第一名蒋百里,第二名蔡锷...事实上蔡锷比蒋百里先生上学要晚一年,怎么可能同时毕业?

第一个打败日本陆军已经可以说明不存在了,下边阐述第二个。

蒋百里先生1937年出版国防论,里边内容大多是翻译国外军事理论著作,另外还有军事与经济理论。事实上,这本理论书籍直到1938年毛泽东主席那部论持久战的出现才名声大噪,其中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国民政府为了打压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才把蒋百里先生的这本书炒了起来,用意在于说明毛泽东并不高明,国民政府就有这样的军事理论家。那么,国防论写了什么呢?国防论并不是专门针对日本的作战策略,里边鲜有提及对日应该采取何种应战策略!



其实国防论的最精彩的地方不是持久,而是对现代化战争的精辟论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靠买几个德械师撑起来的,国防必须建立在国家经济工业之上,自制才是根本。蒋百里先生说的这些切中要点,恰恰是中国当时的软肋。应该说这些是蒋百里先生过人之处。

下边开始说国防论与论持久战谁更论述全面,更系统。

前边说过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确实提到持久,空间换时间等理论。但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形式,抗日战争的几个阶段,战争形势的运用,战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对策都没有论述说明!而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中都有阐述。毛泽东主席在书中还阐述: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战胜敌人。贫穷;一直是汉奸们宣扬中国必败的理由,在毛泽东的眼里,却成了克敌制胜的法宝。落后的基础设施无法支撑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可怜的工业没法提供有效的战争资源,中国是个自足自己的农业国家,我们有粮食就能撑下去,而日本不能,天长日久,日本会死在我们前面。

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出于1937年,早于毛泽东主席的持久战的1938年,但是最早在1935年毛泽东主席就有“关于对日本帝国主义持久战之策略”文献。而且国防论通篇没有“持久战”三个字!我择录两段证明

“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但是看似相反,实是相成:因为德国当年偏重于速决,而不顾及于如何持久,所以失败,若今日一味靠持久,而忘了速决,其过失正与当年相等。”

“坚固者,于各事之冲突上所生意志之抵抗之谓,忍耐者,则意志抵抗之自时间上言者,二者甚相近,而其本则相异,盖坚固仅由于情之强,而欲其持久不变,则不能不藉于智之彻,盖行为之继续愈长,则对于行为之计画亦愈密,而忍耐力则实生于智力之计画者也。”

两段一共二百多字,都是文言文,如果你一定要说这就是对日持久战那我就没有跟你争论的必要了。

大家都知道立论和阐述理论有很大的区别,提出一个观点和把一个观点上升成理论和战略指针是有本质区别的。

最主要的是,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发表于抗日战争爆发(我仍然按照1937年爆发战争)第二年,那时候因为对日作战屡战屡败,国内悲观一片,十分彷徨。就在这时,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论持久战,可以说这部军事理论著作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因为当时人们看不到关于对日作战的的指导性方针,有了这部巨著(因为贡献大才这样说),许多悲观者又看到了希望,主张投降者言论有所降低,不过很可惜,蒋百里先生就在这一年去世。

蒋百里先生关于从东向西引导日军作战事后被证明确实战争是如此发展的,这也确实是蒋百里先生的高明之处。

蒋百里先生一生没有指挥领兵作战,这是很大的一个遗憾,英年早逝对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损失。

有人会说我跑题了,其实我也是看了不少人的没有根据道听途说随意编写有关蒋百里先生的生平,才写了这篇文章。

都是讨论,欢迎雅正!


好评一麻袋

蒋百里确实是个传奇人物,旧时流传这样一句话:“男交蒋百里,女交林徽因,方不负此生也。”可知他的名望地位有多高,坊间流传的他两次打败日本陆军,说的是这么两件事。

第一件,是他和梁启超的弟子蔡锷一同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在1905年参加步科第十三期毕业考核时,力压所有日本学生,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好友蔡锷位居第二。

留学日本的经历,也为他以后成为一位军事战略家、提出抗战战略“第二次打败日本陆军”奠定了基础。

图注:1906年夏,蒋百里(右一)与友人在日本合影,蒋百里时任近卫军第一联队见习排长

后来,蒋百里又留学德国,回国后当过浙江都督府总参议、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袁世凯和吴佩孚的高级顾问等。他之后赴日考察时,发现了日本的狼子野心,认为中日之战不可避免,拟定多种计划,呼吁备战。

他跋涉10余个省,结合他对日本的分析研究,于1937年初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

这本书,可以称之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国防理论著作,也是对日作战的战略指导依据。书中,蒋百里断言中日之间全面战争不可避免,在书的扉页上他写道:“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关于对日战略,他提出三个观点:

第一,用空间换时间,等待局势扭转;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防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

而后来战争发展,恰恰按照他的预料进行,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他也因此被后世誉为国军第一将领

这也是后世称他“第二次打败日本陆军”。

他死后,名流宿彦纷纷送上挽联、挽诗。而几年之后,他更是以国哀之礼风光大葬。纵观民国,能够得此殊荣者,唯其一人。

(兵说团队:苍山论剑)


兵说

蒋百里是硖石蒋家,与溪口蒋家(蒋介石)是远亲。蒋百里第一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是指他在日军士官学校取得第一,获得天皇御偒佩刀的事,(只有前三名有此荣誉,俗称金刀组,在日本陆军中获晋升和重要职位的概率要远超同级其他学员。蒋百里那一届第二名是蔡锷,第三名也是中国人,名字想不起来了,日本就是从这一届开始把日本人和外国人分班。所以蒋百里也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二次是他的国防论,他认为如日军从平津沿华北南下,一路上地形对中国极为不利,很难防守。应迫使日军由东至西攻击,让日军一直处于仰攻状态,消耗日军。以空间换时间。他提出中国对日本是有办法的,只要不讲和。日本和中国拼消耗最终会走向失败。这也是蒋介石发动淞沪会战的原因之一,在中国东部大打,迫使日军大本营增兵上海,在事实上形成日军由东至西的攻击中国。因为地理原因,不能快速解决中国,被拖持久战的泥谭。


null156312920

蒋百里乃浙江海宁人,字方震,是近代一个著名军事理论家和国民政府高级幕僚。日本人说蒋百里两次打败了日本陆军,包含有两层意思:

第一,蒋百里少年就有神童之名,早年中清末秀才,后鉴于时局,东渡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1905年在毕业典礼上,获得了第一名,拿到了天皇御赐之佩剑,一时引发震动;

第二,蒋百里归国后,开展军事教育,担任保定陆军学校校长,撰写了《国防论》《日本人》及《抗战基本观念》等一系列著作,提出持久战及系统的国防理论,“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为抗战战争的纵深拖延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持。这是一种文学性的表述。实际上,蒋百里亦深受德国军事国防理论的影响,留学德国后,再次提升了他对军事作战及先进编制的认识。与冯玉祥共事办军事教育班后,学校曾流传:孙子曰、岳飞曰、华盛顿曰,乃至蒋方震说。

蒋百里性格比较类似于文人,随心所欲,颇具高人风骨,拜梁启超为师,又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鲁迅、胡适、黄炎培、竺可桢、王芸生等人关系亲密,正所谓: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典型的儒将风流。

蒋百里较少参与过实际战斗指挥,但其培育军事人才,理论的光辉却不容抹杀。可惜天不假年,1938年蒋百里56岁时,患病去世,被追赠为陆军上将,没有看到中国的最终胜利。其女蒋英,侄子金庸,女婿钱学森,外孙钱永刚,皆国家精英。黄炎培先生的挽联或许可见当时政界与文化界对他的评价:

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嗟君历尽尘海风波,其才略至战时始显;

一个中国人,来写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这里是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

历史传讯社

是这样的,蒋百里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校。而日本陆军大学校的前6名可以获得天皇御赐的军刀,被称为军刀组。而军刀组的第一名可以获得觐见天皇的特别奖励。而蒋百里毕业的时候他就是第一名,所以搞的日本人觉得很丢人。

然而,这是假的,是一个经典的谣言,最初流传于1940年。首先,蒋百里是通过清末组织的军事速成班去日本的,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制是12个月,仅仅能培养一名合格的步兵。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授课也是把日本人和外国人分开的。所以纵然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名能获得天皇御赐的银怀表,蒋百里也绝对没有机会获得。

而日本陆军大学校,招收的学生仅针对在役军人(对服役时间,军衔,年龄都有要求,并且要服役所在部队上级主官推荐)。入学率仅有10%。一旦进入日本陆军大学校,不夸张的说,只要不犯事,是绝对能够当上将官的。日本陆军大学校的毕业生可以获得一个毕业徽章(类似于19世纪日本发行的一种货币,天保通宝)

所以日本陆军大学校毕业生都被称为天宝钱组,而高级军官中,天宝钱组占了大半。因为日本陆军大学校的设立就是为日本陆军培养高级参谋。

所以蒋百里作为一个外国人是断无机会进入日本陆军大学校的。从1883年建校到1945年废校,日本陆军大学校总计毕业生也才3485人。比如著名的东条英机,东条英教等战犯都是出自这个学校。

关于蒋百里,《国防论》那本书说实话跟《10万个为什么》没多大区别,没太大意思。


贞观防务

答案是:夸大事实

首先,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日本人讲过“蒋百里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这种话,如果有的话,烦请楼下的诸位答主出示一下,哪位日本人,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下说过这种话,在下不胜感激。

我们看一下楼下几位高分答主的说辞,一是说“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获得了天皇陛下的佩刀及‘军刀组’的荣誉,可谓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

这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其一,蒋百里根本就没有在所谓的“日本陆士”拿过第一名,蒋百里参加的是清朝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清国留学生队,在陆士的学习时间只有12个月,属于军事速成教育,教育内容只有单兵战术、武器使用等等,教育出来的充其量算是一个具备了部分基层战术单位指挥能力的合格步兵,谈何去和通过了陆军士官学校全部课程、具备指挥分队及以下战术单位遂行作战任务的陆士学生竞争第一名?就没这个可能性吧;其二,所谓的陆士第一名属于“军刀组”更是扯淡了,“军刀组”及在天皇面前宣读毕业论文压根就不是陆士学校学员享受的荣誉,而是陆军大学校(即俗称的陆大)毕业生前六名才有的待遇。至于陆士到陆大的天花板有多难打破……这个属于冬日饮水冷暖自知,谁最难受谁知道。不过,陆士学校虽然没有“军刀组”,但是和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一样,毕业生名列前茅的可以获得皇太子所赐的银怀表一只——看样子,蒋百里手里头并没有这么一只怀表。所以,说蒋百里拿了陆军士官学校的第一名,其真实性大家听听就得,是吧。

还有答主说蒋百里的“国防论”为中国的抗战指出了必胜之路,甚至说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抄袭”了《国防论》……这个……果粉老谣言你又拿出来说一次,这等于你也有责任,是吧。其实《国防论》又不难买到,又不是《战争论》那种大部头且写的晦涩难懂的厚书,你看一遍你就知道,这本书其实更应该起名叫做《西洋军事科普》。至于《论持久战》,跟《国防论》的关系,不会比跟T.N.杜普伊《武器与战争的起源》关系更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