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安逸!從“爛房子”住進四合院!宜賓這個村的人有福了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宜賓新聞網

宜賓人關注宜賓新聞網

易地搬遷,對許多人來說,老家難捨;搬進新房,能否適應,也有顧慮……

在高縣大窩鎮陳垇村,一棟兩層樓的嶄新四合院,即集中安置點——居家養老中心特別引人注目。2016年,居家養老中心拔地而起,26名貧困戶“拎包入住”,開啟他們的新生活。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喜悅寫在貧困戶的臉上。精準扶貧,改變了這些貧困戶的居住條件,也改變了貧困戶‘等、靠、要’的依賴思想,真正實現了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

農家四合院有檔次

精準扶貧,對許多邊遠貧困戶和無房戶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易地扶貧安置。

兩年前,陳垇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所在地還是一片荒坡坡。而如今,這裡是全村的“明星”基地。

“集中安置點建設,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環境文明的建設,有利社會的安定團結,構建和諧社會。”

在陳垇村村支部書記趙小華看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貧困戶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也為鄉村旅遊的打造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服務功能。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登高遠眺,這棟兩層樓高的四合院藏身於茂密的黃桷蘭樹下,咖啡色的屋頂、深灰色的圍牆,靜謐素雅。

古樸寬敞的大門上方赫然寫著“光景無限”四個大字,左右上下聯工整、押韻,寓意扶貧攻堅“創造”祥瑞幸福的美好生活。

小樓四周是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長廊和涼亭點綴其間,身處其中,就像在公園裡一樣。

笑逐顏開入住新房

村民王永均站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新房前,手裡捧著過去老房子的照片,笑得合不攏嘴,連說:“做夢都不敢想有生之年還能住上這麼漂亮的房子。”他的房間,是標準的一室一廳,沙發、冰箱、電視機,生活用品一應俱全。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楊開付是陳垇村8組的村民,也是村上貧困戶之一。他和很多貧困群眾一樣,大半輩子住在山區破舊的土木房裡。他的泥巴房裡面如果不點燈,則是漆黑一片,裡面是簡易的木梯和屋頂用來遮擋風雨的塑料膜。

說起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新房,楊開付讚不絕口。他說,以前聽到孤寡老人在家生病,跌倒多少天都沒人知道,總擔心有天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現在樓上樓下都是鄰居,再也不用擔心了。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我們村易地搬遷高齡未婚和無人照顧殘疾人士較多,自主建房難度大,經徵求易地搬遷戶同意,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決定集中新建居家養老中心。”趙小華介紹,陳垇村居家養老中心座落在陳垇村中心位置。

項目總投資254.68萬元,建築面積1281㎡,以四合院的進行修建,共21套房。“目前,居家養老中心實行住戶入股住房實物配租的方式,現已規劃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26人。”

發展產業實現脫貧

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

當初宣傳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政策時,許多貧困戶都有“疑惑”。“我是不相信這樣的政策,就好像天下掉下個餡餅,哪有這樣的好事?”李青光說。

看著項目逐漸落地,項目建設開始,施工方進駐,房子慢慢修起來……事實勝於雄辯,李青光相信了!

好安逸!从“烂房子”住进四合院!宜宾这个村的人有福了

不僅是李青光信了,其他的搬遷戶也信了。

“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就不會貧窮。陳垇村發展的產業,就能夠幫助這些貧困戶就業。”大窩鎮黨委副書記肖連說,圍繞貧困戶脫貧、貧困村退出的工作目標,大窩鎮培育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以“專合社+大戶+貧困戶”的模式,充分利用貧困村產業發展基金、小額分險基金等資源,帶動貧困戶大力發展生豬、肉牛和土雞等養殖業,實行種養循環,即解決了貧困戶短期收入增加,又培育了誠信精神。

從2014年—2017年,大窩鎮已成功退出貧困村2個(太源村、龍嘴村)、貧困戶脫貧621戶169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2.97%;成功創建省級四好村1個、市級四好村3個。

今年陳垇村計劃退出貧困村、計劃貧困戶脫貧260戶601人。預計到2018年底,大窩鎮未脫貧貧困戶僅135戶253人,貧困發生率將降至0.88%。

領導說了,您點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