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2010年10月13日,93岁的吴其轺老人安详地走了,结束了他从王牌飞行员到三轮车夫再到浙江大学地质系技术人员的传奇一生。他曾三次被日军击落,又三次在“自己强烈要求下”重返抗日蓝天。随着吴老离去,“飞虎队”中国队员全部凋零。他的命运,浓缩了一代人的悲欢离合。

寻 找

01

缘起

吴缘的事业就是找人。

一个叫吴缘的人,每天都在寻找和他有缘的人。我觉得这很有意思。他要找的这些人平均年龄都在八十五岁以上,有一半还超过了九十岁,更有数位已近百岁,这就更有意思了。

我说的这些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抗战老兵。

七十年前,在那场壮怀激烈的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有超过三百万的中国军人为国捐躯,还有数百万的军人受伤致残。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尊重,反而饱受磨难,历尽坎坷,甚至有不少老兵到晚年都生活贫困。

吴缘和伙伴们的事业,就是要找到他们,找到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抗战老兵,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温暖,应有的荣誉和尊重。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是他们怀揣一腔热血走上战场,奋不顾身,杀敌报国,如果让这样的英雄晚景凄凉,是我们后人的耻辱。

今年春天,我见到了吴缘。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最右为吴缘

吴缘是杭州"我们爱老兵公益网"的专职志愿者,这个"我们爱老兵网",是由杭州图森木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春建立的,它开宗明义地宣称:"联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为幸存的抗战老兵尽一份子孙孝心,同时给予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必要的生活和医疗救助。"

"孝心"二字让我动容。与其他公益组织不同的是,该网站所需的资金完全由图森木业公司提供,不向社会募捐,大部分志愿者就是公司员工。截止到我写此文时,他们已经找到了1115名健在的老兵,并一一登记,给予固定的关怀和资助。公司经理裘黎阳告诉我,他们公司每年要从公司的利润里拿出30万来做这件事,他认为很值。他本人就是网站的负责人,很多时候也亲力亲为地参加关爱老兵的志愿者活动。

他们是如此尊重老兵,我是如此尊重他们。

关爱抗战老兵,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不过吴缘并非图森公司的员工,之所以跻身于"我们爱老兵"公益组织,并成为这个组织的专职理事,是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

吴缘个子高大,肤色微黑,说一口地道的杭州话。虽然祖籍福建,却比我这个祖籍浙江的更像浙江人。他穿了一身迷彩,戴着一顶有"飞虎队"标志的帽子,谈话过程中不断接听电话,全部是关于抗战老兵的事。就在我们会面的第二天他就前往绍兴,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看望抗战老兵了。他现在的每一天每一天,所做的事都与此相关。你若跟着他走,可以见到许多抗战老英雄。

我见他像个赳赳武夫,熟知抗战史,又如此热爱老兵,就问,你当过兵?他说没有当过。又叹了一声: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当兵?

我瞬间懊恼。因为此前我已看过一些他们家的资料,知道他父亲曾坐牢二十年,父亲母亲是在监狱结婚的,他和哥哥就是典型的"小萝卜头",从小在监狱的环境里长大。他不仅不能当兵,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很难找。前几十年里做过这样和那样的职业,都只是养家糊口而已。不过现如今,年近花甲的吴缘,反倒开启了他此生最好的事业--公益事业。

我前面说,吴缘的事业就是找人,其实这份事业,是从他家里开始的:他先是帮父亲找人,找救命恩人,然后又帮他的堂兄找人,找堂兄父亲的遗骸。

与此同时,他开始了更广泛的寻找,为我们这个民族,寻找幸存的抗战老兵,寻找远去的英灵。

02

默默无闻的英雄

十年前的2005年,某一天,杭州一条小街上,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人被一辆吉普车撞倒了,老人刚从图书馆出来准备回家。开车的小伙子万分紧张,下车扶起老人,问他有没有受伤?老人摆摆手手说,没事,你走吧。小伙子忐忑不安地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电话,走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撞到的这位老人已有八十七岁!老人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推上自行车回家。大街上依然车流滚滚人头攒动,谁也没注意到这个极为普通的个子略微有些高的老人。

而老人真正被称为奇人,还不是因为这个,是因为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他曾是一名飞行英雄,在抗日战争中驾机飞行八百多个小时,与日军浴血奋战。他驾驶的战斗机曾三次被日军击落,三次身负重伤死里逃生。他曾亲临日军投降仪式,见证了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伟大时刻!同时,他又是一位历经磨难、在牢狱中度过二十年生涯的老人,出狱后靠踩三轮养活家人。曾经一度,网上盛传一张照片,我也见到过,一位老人蹬着一辆装满货物的三轮车,说明文字是:最后一名飞虎队员靠踩三轮维生。

他就是吴缘的父亲,吴其轺。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吴缘首先告诉我,父亲名字里那个"轺"读"瑶"。很多人都不认识(包括我)。他本名吴其瑶,少年时觉得此"瑶"过于女性化,遂自己改为"轺"。我好奇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轺"就是车的意思,而且是开道车。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一改,将他的命运一并改了?

吴其轺一辈子与"车"相连:前半生驾空中战车,激战蓝天;后半生蹬三轮车,穿梭街巷。

驾空中战车时,他机智勇敢,曾五次击落敌机,四次飞越著名的驼峰航线;在奇袭日军汉口机场的战斗中,吴其轺驾驶战机超低空飞行,一次就炸毁了停在机场跑道上来不及转移的十几架日机,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夺回制空权立下卓越功勋。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吴其轺获得了盟军总部授予的"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航空奖章"。

蹬三轮时他已年过花甲,拖着一只伤残的腿,依然像个英雄,他可以在三轮载满货物的情况下,以极快的速度驶过狭小的街巷,让路人目瞪口呆。还可以把一个后轮翘起来,变成两轮车飞快行驶,还可以反坐在车上往前蹬,将一辆三轮玩于掌股。修三轮什么的,更不在话下。

我总觉得,人与人的差异,或者说普通人和英雄的差异,不是表现在他成功的时候,而是表现在他落魄的时候。

直到这个时候,吴缘和家人才知道,父亲竟然是一位抗日英雄,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飞虎队队员!在此之前,父亲一直对自己的身世三缄其口。

比家人更震惊的是媒体。一时间,中外媒体纷至沓来,据吴缘回忆,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126家媒体采访!吴缘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家专职照顾年迈的父亲。

03

寻找恩人

然而,面对突然到来的喧哗与荣耀,吴其轺却越发的沉默,他常常一个人望着窗外沉默,或者默默地翻看着发黄的日记本。几十年来,他记下了六十本日记,几乎每个本子上都画着飞机,飞机上,还有他服役过的美国飞虎队第五大队的标志,下面用铅笔写着三个小字:俱往矣!

终于有一天,吴其轺叫过儿子说,我要去找他们。

吴缘问,找谁?吴其轺说,找我的救命恩人。吴缘明白了,不无担心地问,那么远的路途,你身体能行吗?吴其轺说,能行。我一定要趁着我还能走去找他们,当面谢谢他们。

吴缘简短地回答说,好,我陪你去。

于是吴缘陪着父亲和母亲,离开杭州,去湖南,去四川,去他三次被日军击落三次被百姓救起来的地方,寻找恩人。

吴缘的寻找,就是从陪父亲找恩人开始的。

2005年,在家人的陪同下,八十七岁的吴其轺回到了湖南芷江,来到了辰溪县龙头庵村。六十年前他第三次被日军击落时,就是在这里被村民救起的。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那是1945年4月,吴其轺和他的战友们对武昌火车站的日军地面部队进行空中打击,不幸,他的战机引擎被日军炮火击中。飞机直直地从空中向下坠落。吴其轺冷静迅速地判断了地形后,果断将飞机迫降在辰溪县境内的小溪边上。借着沙滩的坡度,让机头朝上,这才得以从机舱内脱身,捡回一条命。

当地村民看到有飞机掉下来,知道是飞虎队的飞机,连忙跑过来救援。他们把吴其轺救起来,用轿子抬回村里,还把仅有的一点腊肉拿出来炒给他吃。吴其轺住当地坚决抗日的地主肖隆汉家里,肖隆汉担心吴其轺听不懂当地话,还特意把在长沙读书的儿子叫回来陪他。

吴其轺在乡亲们的热情关怀下很快恢复了状态,两天后就离开村庄返回部队,他先是徒步走了80多公里,然后搭上一辆货车,回到芷江基地。现在的美军档案里,还有他失踪两日的记录。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第一排右二为吴其轺

六十年后重新回到他获救的小山村,吴其轺很激动,村民们也很激动。遗憾的是,肖隆汉和那位陪他聊过天的大学生儿子,都已不幸去世。好在,肖家还有后代,两个孙子。两个孙子也都是中年人了,说起这段往事,居然还有清晰的记忆,他们听家里人说起过,说当时家里做好吃的招待这位从空中降落的奇人,按规矩不让孩子上桌,吴其轺却很和蔼地要让孩子和他一起吃饭,还给孩子夹肉吃。四里八乡的人听说有个人空降到此,都十分好奇,纷纷赶来看望,想看看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人"长什么样,会不会是个神仙?虽然他们见到吴其轺后感觉就是个普通人,但依然很崇拜地排队去摸他,沾沾仙气。

吴其轺开怀地笑,为当年留下的愉快记忆;也伤感地落泪,为恩人的不幸遭遇。他把肖隆汉的名字和义举,永远铭记在心里。离开村庄时,吴其轺站在路口,向着当年他被救起的地方,深深鞠躬,在那迟缓的庄重的动作里,传达出万千感慨,无人能明白。

在芷江的飞虎队纪念馆,吴其轺把自己保存多年的一件飞行服内套、一件军裤、一个飞行旅行袋和一个用飞机机翼制成的洗脸盆,全部捐赠出来。

有人劝他留一件给儿孙做个纪念,他说:"国家需要还是给国家,在我的心中祖国永远是第一位的。再说我得到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这对我的人生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吴其轺在抗日战争中为祖国流的鲜血,没有白流。"

吴琪轺和其他四位抗战老兵(彭嘉衡、林雨水、李继贤、尹月波)一起,来到芷江的日本受降血字牌坊前,五位耄耋之年的抗日战士一起振臂欢呼:我们胜利了!

吴其轺用沙哑的嗓子,唱起了七十年前的《航校之歌》:

得遂凌云愿,

空际任回旋,

报国怀壮志,

正好乘风飞去,

长空万里复我旧河山。

努力!努力!

莫偷闲苟安,

民族与兴亡责任担吾肩!

须具有牺牲精神,

凭展双翼一冲天。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未完待续)

摘自裘山山《第九次在天堂》,重庆出版社,

中国最后的飞虎队员,靠蹬三轮车谋生(上)|有故事的人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人都有故事

| 故 | 事 | 的 | 人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