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穷”女孩的故事

两个“穷”女孩的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1113个作品

物质的贫穷让人自卑,精神的贫穷让人自大。

作为一个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身份的认定让小东胆小与孤独。

小东父亲八几年就在城市里务工,那时候当一名工人还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小东父亲光荣的从小东爷爷手里接替过令人眼红的工人职位,或许是运气不好、又或许是情商人脉不足,户口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因此小东父亲只能做一个"临时工"。"临时工"的角色一直困扰着小东一家,究竟有多困扰,举个例子吧,逢年过节,小东家收到的福利总比正式工少一些,小东上学要交学费,而正式工的子弟是免费入学。一旦涉及到个人利益,小东家的主妇总有怨言,不过也只能发泄到小东父亲身上。

小东算是第一代"北漂"的独生后代吧,假如父母狠心一点小东就成了留守儿童。但是北漂生活对于小东来说也并不好过。父母忙碌到没有时间整理家务,脏衣堆成山,小东就一人在这堆山里藏来藏去。6岁的小东独自在家,独立买饭,能发出声音的朋友是电视机。

所以小东经常奇怪:为何别的小朋友的校服总是白得耀眼,而她的校服总是发黄;为何别的小朋友的鞋底,即使是下雨天也都是干干净净的,而她的鞋则满是泥巴。后来她才知道,白色校服是一个不用上班的妈妈洗的,家境优渥;干净的鞋是因为这个小朋友家里有专职司机负责接送他,他从来不走路上学。

小东也常常责备却也能够体谅妈妈的粗心大意,记得她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小东妈妈永远都是那个最后来接孩子的家长,有一次竟然晚到离谱,全园只剩小东和一名陪着她的老师。老师责备起小东妈妈,但又有什么用呢,她确实照顾小店忙不过来,缺勤一分钟就少挣一分钟的钱。的确,在小东最需要父母照顾的时候,父母没有能够积极回应她的需求,以至于小东在长大后也不太积极与父母沟通。

另一方面,小东的小家似乎缺一位能主事的家庭主妇,或是父亲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一个拥有家庭主妇的家,又或是妈妈更爱能获取收入的感觉。90年代,物价没有飞涨到吓人,没有砖家鼓励买房炒房,父亲当工人母亲开小店就让租来的小家很富足,小东可以拥有班上最贵的手表,但物质上的富足并没有让小东在其他当地同学前多么耀眼,相反,没有本地户口这件事有时却会让她很难堪。

小东超级怕查居住证的警察,虽然在课本上警察本应是保护她的人。她也不知道究竟被查到会怎样,他也很纳闷她们一家都是老实巴交的好人,为何还要害怕警察呢?也许别人根本不在乎你拥有哪里的户口,但是小小的又敏感的她已经将没有本地户口的自己认定为一个异类。尤其是每次开学交学费,小东总是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单独去交,还要经受收款老师的质疑的眼光。

即便如此,小东仍感谢父母将自己留在大城市,这里无疑有更多的知识和机会,她学声乐、接触艺术,虽然70年代高中毕业的父母并不能准确说出为什么而学,但起码这样的做法对培养一个淑女还是有用的。

然而到了房价飞涨的年代,小东父母发现已经无法适应这个世界的节奏了,当工人开小店已经沦落到了社会的底层。而十八岁出落成大姑娘的小东,拿着父母卖房的钱走上了留学的道路。

在城市里没有家,又卖掉老家的房子,小东父母拿自己的后路赌小东的远大前程。20年了,小东父亲还是那个没有头脑的工人,他能想到的筹钱的办法,也只有这些了。

当小东学成归来,小东盘算着究竟需要多久能换回来父母卖掉的房。她走得这几年,正是房价飞涨的时候,也许那些钱用在炒房上他们还能小赚一笔,可偏偏小东一家用在了投资女儿身上……那些等待的岁月在涨价中逐渐发酵,让踌躇满志的小东发现无论她做些什么项目,最急缺的、最急需解决的,其实是钱。而这种感觉让她认定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穷人,一定时期内也无法摆脱了。相反,与她年龄相仿的拆迁小主们,已经可以拿着厚厚的资金,随便加盟一些线下门店了,这就是输在起跑线的感觉吧。

在小东当小北漂的时候,她与曾是房东的女儿小西成为了发小。城乡结合部的房东一家,靠给别人打工过日子,后来,城市的高楼大厦占据了他们的村庄,他们平白无故得拥有了很多房子,银行账户平白无故加了好多零,接下来再没有给人打工的必要了。

一切来得太快,来不及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头脑暂时还匹配不上这些财富。小西经常对小东八卦他们村里的光怪陆离,精彩程度简直堪比狗血电视剧呢。她某个同学的爸爸在外面和酒店小姐又生了一个孩子,她的亲姑姑背着老公与自己家的司机好了,谁与谁复婚了两次,谁为了多得到一份人头钱离婚了或者提前剖腹产了……

金钱考验着各种关系,哪怕是剪不断的亲情,听上去他们好像都没有经住这种考验。然而这样的钱,却是小东梦寐以求的东西。

逐渐不缺钱的小西父母,开始逐渐包办小西的一切:上学、工作、甚至是婚姻,却从不培养小西应有的技能。小西从没上过任何兴趣班,她的兴趣就是看偶像剧。小西接受父母给予她的一切,自然也不敢顶撞父母。这竟然让小东有些羡慕,因为小东从小就自己拿主意的人生让她累觉不爱。

小西常向小东炫耀父母准备让她进某事业编,哪怕是个收费站的收费员她都觉得非常自豪。小西对小东描述她众多的相亲的对象,一定要介绍男方的父母和亲戚如何有钱或有权,这样她和他的价值才能够体现出来。

虽然不苟同小西的炫耀理由,但是有人给你包办的感觉真的让小东感觉好极了。不过小东却劝说小西,你现在之所以总在享受父母给予的一切,是因为你自己还不够强大,靠你自己还得不到他们能直接给你的东西。如果有一天,你能证明靠自己完全能得到比他们给的更好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不会再瞎叨叨了。

小西不懂。继续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和看韩剧。

越走越远的她们,不仅仅表现在地理上,更多的是三观上。太久不联系,小东猜小西应该到了准备嫁妆的日子,然而发消息过去,却回复她已经离婚了。仅仅是一段为期20天的婚姻,而这期间她却经历别人了7年之痒才有的水深火热。

小西怀疑男人出轨,找证据、查电话记录和开房记录,她用她的思维这些证据串联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大闹男方工作单位,男方被开除,他们也终于离了婚。

这个场面像极了小西曾对小东讲的,村里人光怪陆离的故事啊。小东虽然很同情小西,却没有站在小西这一边。小东没说几句安慰的话,反而一直劝说小西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努力成长。

小西也坦白,直到如今,她也看到很多努力的人境遇都还不差,她原以为她令人艳羡的拆迁身份就能幸福一生了,可是很多通过自己努力而有所收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你记得吗,你初中说你长大了必须要出国,师夷长技以制夷,当时我以为你在吹牛,而现在,没想到你真的实现了。

小东无奈地笑笑,其实心底却正在盘算小西家的几套房产和地产最近又涨钱了吧。

小西依旧从事重复性的工作,依旧不断地接受相亲。当90后的小西说出,她是否还有人要的时候,让小东恍如隔世!她似乎已经看到了小西今后生活的样子,找个人结婚、生子、今天重复昨天的工作、30岁如此、50岁亦如此……

小东和小西是发小好朋友,一个向东走,一个向西走,她们很想成为越来越好的朋友,但现实却是越走越远。她们偶尔也会联系一下,寒暄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因为小东说的事情小西不懂,小西的八卦新闻小东也不想听。唯有女生之间的情谊还在,让她们无论远在天涯海角,仍能在特殊的时刻,想起对方……

"喂?你,还好吗?"

/

『有故事的人』长期征稿,稿酬600元/篇。

一经采用,即可获得凤凰新闻客户端、一点资讯客户端、企鹅号等中国知名网络媒体等大量强势的传播资源,并有机会被改编成广播剧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故事酒吧》(调频FM95.4)播出。

审稿周期30天,欢迎长期关注、来稿。

阅读更多故事,请关注有故事的人,ID:ifengstory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人人都有故事

| 故 | 事 | 的 | 人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