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如果我无法得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我就只好结束这场战争。

——阿道夫·希特勒,1942年6月1日于波尔塔瓦

从1941年6月22日踹倒东方邻居的门板那一刻起,德国人踏上了拿破仑130年前未竟的征程。在最初的摧枯拉朽之后,他们未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都未能攻克。至1941年年终,轴心国大军分散在从白海之滨的摩尔曼斯克到黑海岸边的塔甘罗格长达2800公里的战线上。经过一个寒冷而艰苦的冬天,德军已经无复“巴巴罗萨”行动初期的实力,仅能维持一个集团军群的攻势,而希特勒为新的一年设定的目标是高加索的油田,当时巴库、巴统和格罗兹尼的石油产量占苏联总产量的93%,炼油产量的比重也达91%!如果能够完整地夺取油田及炼油设施,无疑会极大增加德国的石油储备,并沉重打击苏联继续战争的能力。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20世纪初叶巴库油田林立的采油塔,在二战之前,巴库油田是世界上主要的产油区之一。

奔向高加索

1942年6月28日,德军沿着从库尔斯克到塔甘罗格的宽大正面发动“蓝色”行动,意在围歼顿河西岸的苏军重兵集团,进而深入高加索,夺取石油资源。从罗斯托夫到巴库的进攻路线上横亘着连绵的山脉和湍急的河流,按照常规的推进方式难以快速达成目标,苏军有足够的时间破坏沿途的桥梁和油田设施,因此德军计划动用擅长特种作战的“勃兰登堡”部队渗透到敌后,夺取关键桥梁,确保道路畅通,同时尽可能地保全油田设施,他们要在苏军后方活动一周,显而易见这是极具风险的作战。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1942年东线德军夏季攻势示意图。

“勃兰登堡”部队是隶属于国防军军事情报局的特种作战部队,组建于1939年9月,该部招募侨居国外的德裔志愿者,根据他们的居住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严格训练,成员精通特种作战技巧,熟练使用外国武器,通晓外语和外军情况,其任务就是在主力部队进攻前深入敌后,破坏或夺取重要目标。“勃兰登堡”部队在组建之初就处在高度保密之中,他们会以各种面目出现在前线,有时是普通步兵,有时又是山地兵或伞兵,更多的时候伪装成敌军官兵。“勃兰登堡”部队在西欧战役、巴尔干战役和“巴巴罗萨”行动中都有出色表现,深为高层所看重。到1942年时“勃兰登堡”部队扩充至团级规模,番号为第800“勃兰登堡”特别教导团。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德军“勃兰登堡”部队使用的部队标识。

当德军发起1942年夏季攻势时,第800团第1、2营被调往东线南部,以连为单位配属于一线部队,担负开路先锋的角色,而深入高加索重镇迈科普,夺取当地油田设施的重任由第1营营部副官亚德里安·冯·福尔克萨姆少尉承担,他是执行该任务最适合的角色。福尔克萨姆来自一个俄国德裔贵族家族,拥有男爵头衔,其祖上长期服役于俄国军队,他的祖父德米特里·冯·福尔克萨姆海军少将在日俄战争时是第2太平洋舰队的分舰队司令,在对马海战前夕病逝。俄国革命后,福尔克萨姆随家人移居拉脱维亚,后来在德国求学并加入纳粹党,1940年5月被“勃兰登堡”部队招募,并在“巴巴罗萨”行动中获得了实战经验。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指挥迈科普行动的福尔克萨姆少尉(左)出身贵族世家,他的祖父德米特里·冯·福尔克萨姆(右)曾是沙俄海军少将。

福尔克萨姆领导着一支由86人组成的别动队,当中大部分人和他一样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德裔,由于苏联在1940年强行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他们对于俄国人极度仇视。别动队的训练完全模拟作战环境,甚至日常交流都要使用俄语,此外还要精通高加索方言,熟悉苏军武器和车辆的操作,掌握苏军的条令规范和行动方式,为了随时随地与俄国人打成一片,还必须练出好酒量。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这张照片是“勃兰登堡”部队罕见的战地留影之一,图中的苏军士兵是“勃兰登堡”部队伪装的。

福尔克萨姆对此次行动做了周密计划,他决定把别动队伪装成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缩写为NKVD)的部队,战前的大清洗已经使NKVD成为苏联最令人恐惧的权力部门。在“严防敌国间谍”的宣传下,俄国民众已经人人自危,对NKVD更是畏惧,稍有冒犯就会被逮捕入狱甚至就地枪决。别动队以NKVD的面貌出现在敌后足以对一般军民和中下级官员起到恐吓效果,令其就范。福尔克萨姆将手下分成两组,他本人带领62人潜入迈科普,设法保住石油设施,另外24人夺取10公里外跨越贝拉亚河的大桥。

兵者诡道

“勃兰登堡”部队的高加索征途以1942年7月24日夜间的一场血腥夺桥战揭幕。第800团第8连在齐格弗里德·格拉贝尔特上尉的指挥下奉命夺取巴泰斯克附近横跨顿河的桥梁,他们在夜色掩护下乘橡皮舟渡河,然后从背后向守桥部队发起奇袭,配合主力部队的正面进攻,成功达成了目标,然而第8连在激战中蒙受重大伤亡,有17人阵亡,16人失踪,54人受伤,连长格拉贝尔特上尉在战死在桥头,被追授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第8连的遭遇充分显示敌后行动的高风险。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在巴泰斯克夺桥战中阵亡的格拉贝尔特上尉,他在巴尔干作战中曾获骑士十字勋章。

借助于“勃兰登堡”部队的奇袭,德军装甲部队成功突破顿河天堑,于7月26日占领巴泰斯克。8月1日,克莱斯特大将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的机械化纵队开进了遍布着玉米地和向日葵田的北高加索,第13装甲师一马当先,在当天占领了新亚历山大罗夫斯克,此地距离阿尔马维尔约65公里,至迈科普的直线距离约100公里。然而,战场上的实际距离在地图上是无法衡量的,德军走完这段路程的时间足够苏联人把所有东西都炸得精光,因此“勃兰登堡”部队必须先行展开行动,抢在苏军实施破坏前渗透到迈科普。正巧此时前方侦察部队传来消息,有七八百名俄国士兵在撤退时掉队,滞留在一处村庄里。福尔克萨姆看到了机会,还有什么比押着逃兵重返战线更好的伪装呢?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1942年夏季,在高加索地区作战的德军坦克及步兵。受限于地形,他们很难在苏军实施破坏行动前抵达迈科普。

等到天色已暗,福尔克萨姆带着62名部下出发了,所有人都穿戴着NKVD部队的标准装束,但没有在里面穿德军制服,那完全没有必要,只会徒增风险。每个人在出发前都得到了氰化物胶囊,一旦暴露就要服毒自尽,他们都清楚被俘的下场只会以更加可怕的方式死去。借着月光,身穿NKVD少校军服的福尔克萨姆带队沿着田间小路向南急行,在次日黎明时分包围了位于克拉斯诺达尔附近的那座小村,随后向天鸣枪,还在熟睡的俄国人瞬间惊醒,很快就在“权力部门”的枪口下慑服了,被解除了武装。

别动队员们将数百名俄国士兵驱赶到村庄中央的街道上,他们当中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西伯利亚人、土库曼斯坦人、高加索人和哥萨克人,差不多苏联版图上的所有民族都能在这些人中找到自己的代表。福尔克萨姆跳上一台卡车的引擎盖,一群手下表情严肃地簇拥在周围,他拿出苏联政治军官的腔调,煞有其事地对这群半睡半醒的乌合之众进行严厉的训斥,批判他们是可耻的逃兵,宣读了领袖斯大林同志的命令,同时告诉这群迷茫的士兵们上级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并有力地做出论断:“高加索山脉将是法西斯分子的坟墓!”福尔克萨姆可谓演技在线,完全没有德国贵族军官的做派,无人看出破绽。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德军“勃兰登堡”部队成员装扮成NKVD部队时的装束,他们手持苏制武器,并携带炸药、电台等器材。

一个哥萨克军官显然对这番政治说教不以为然,大笑起来。两名NKVD立即将他拖出人群,作势要枪毙他。福尔克萨姆挥手示意把他带到一边,继续演讲:“本来该把你们都崩了,但是我揪出了中间的毒蛇,避免你们坠入叛国的深渊,所以都该感谢我。”说罢,他命令所有哥萨克人出列,将他们塞上一辆卡车和两辆轿车。福尔克萨姆带着30个手下押着哥萨克人向北开去,在脱离村内众人的视线后,他让所有人下车。哥萨克人以为自己要被枪毙了,不料福尔克萨姆走到那名哥萨克军官面前,问他是否愿意加入德军,对方是一脸懵逼。NKVD们对着天空放了一通枪,然后告诉哥萨克们在原地躲藏一个小时后再混入难民中前往德军战线,随后转身离开了。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在苏德战争初期列队待命的苏联NKVD部队,他们在战场上经常扮演督战队的角色,可以随意逮捕甚至枪毙逃兵。

村里的苏军听到枪声,惴惴不安地等待那群生死判官回来。福尔克萨姆如法炮制,又放走了乌克兰人和高加索人,最后对剩下的人说:“俄罗斯人和西伯利亚人,回到你们的战线去!”这群如奉大赦的士兵们急忙向南前进,别动队跟着他们顺利地穿过了苏军战线。

谈笑风生

成功潜入苏军后方后,福尔克萨姆凭着NKVD制服征用了几辆汽车,全体乘车前往阿尔马维尔,一路上都畅通无阻,直到行进至阿尔马维尔至图阿普谢铁路线的一处路口,他们才被真正的NKVD拦下来,一个上校正试图遏制后方的混乱情况。福尔克萨姆下车与上校交涉,他自称是内务部第124步兵旅的特鲁辛少校,隶属于第66集团军,这是德军依据准确情报安排好的细节,不会被识破。上校阴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等你一整天了。”他告诉福尔克萨姆苏军正在向迈科普和图阿普谢一带集结,并严肃警告说:“敌人间谍已经渗透进来,一定要严防死守!”随后就放行了。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这幅画作表现了福尔克萨姆扮演的NKVD军官站在卡车踏板上,挥舞手枪,威胁苏军哨兵放行的场面。

在连日跋涉后,福尔克萨姆一行终于在8月5日抵达迈科普,他们穿过尘土飞扬的街道前往NKVD城防司令部。福尔克萨姆昂首走上大楼台阶,迎面遇上几名军官,碰巧其中一人曾经遇到过他之前放掉的那群俄国人,并告知他已经汇报上级了。随后,福尔克萨姆受到了城防司令佩绍尔少将的热情迎接,显然“特鲁辛少校”处决哥萨克的果断行动给少将留下了极佳的印象,甚至没有认真查看福尔克萨姆递交的文件。少将与福尔克萨姆握手致意,并称赞道:“干得不错,你们是我们的标杆,哥萨克一直都是叛徒!”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战争期间,苏军在城市街头构筑的堡垒。在1942年的迈科普城内,这样的防御设施也随处可见。

在随后两天里,别动队在城内四处活动,刺探情况。在夜间福尔克萨姆会对手下的表现进行指点和纠正:“乌伊什金同志”表现得太文明了,要更像个NKVD;“列贝德夫同志”的任务不是去百货商店和女售货员调情;“巴拉蒙托夫同志”在使用“法西斯”一词时语调不够憎恨和讥讽,等等。在与佩绍尔又畅饮一晚后,福尔克萨姆已经与“上级”相处融洽了,他“提醒”少将迈科普南部防御薄弱,要小心德军从背后发起出其不意的攻击,就像在塔甘罗格和罗斯托夫那样。佩绍尔对他的建议十分赞赏,并着手调整部署。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1942年夏季,在高加索前线与德军激战的苏军士兵,他们拼力抵抗,却不知后方已经被“勃兰登堡”部队搞乱了。

8月7日晚间,第13装甲师已经抵达迈科普北郊,党卫军“维京”师也推进到西北方的别洛列琴斯克。次日,迈科普城内陷入混乱,平民开始逃亡,小股士兵趁火打劫。当福尔克萨姆再次赶到城防司令部时,佩尔绍少将早已不知去向,连档案也带走了。福尔克萨姆立即将部队分成三组分头展开行动:兰多夫斯基带领第一组保护城市西南郊的油井,消灭苏军守卫,清除爆炸装置;库迪勒带领第二组切断城内的通信;他本人亲率第三组设法阻止增援迈科普的苏军。

烈火迷城

8月9日早晨,第13装甲师在迈科普北郊与苏军激战,德军重炮也开始炮击城区。福尔克萨姆带领的小分队乘坐4辆汽车穿过向南涌去的难民队伍,来到一座苏军的通信中转站附近,6名士兵借着炮击的掩护在通信站埋设了炸药,几分钟后这座房屋就在爆炸声中垮塌了。在炮弹遍地开花的情况下,这次爆破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1942年8月逼近迈科普的党卫军“维京”师的坦克及步兵,他们的进攻将得到“勃兰登堡”部队的协助。

不久,一支苏军增援部队从南面赶来,福尔克萨姆故技重施,试图用假情报蒙骗他们改变行军方向,但是带队的苏军旅长似乎不把NKVD放在眼里,充满怀疑地打量着福尔克萨姆,连续抛出几个令人不快的问题,冲突几乎一触即发。就在这时,一名联络官气喘吁吁地跑进指挥所,报告了炮兵撤退的消息。苏军旅长的态度为之一变,对福尔克萨姆的“及时情报”表示感谢,随后率部撤离了,其他苏军单位见状也纷纷加入到撤退的行列。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二战时期苏联NKVD军官的蓝顶军帽,区别于普通部队的军帽,在战场上代表着生死予夺的权威。

库迪勒小组趁乱冲进了迈科普通信总站,大声散布撤退的假消息。这时,通信站长出现了,对撤退命令表示质疑:“NKVD都跑路了,我没必要也这样。”库迪勒冲他大吼道:“我就是NKVD!”他的气势彻底压倒了这位苏军少校。库迪勒趁热打铁,声称奉命炸掉这座楼,限少校带人在15分钟内撤走,并威胁说:“不然就把你们一起炸飞!”少校顺从地执行了命令。

别动队顺利接管了无线电和电话交换机,然后用俄语发布各种不利战况,并下达向图阿普谢撤退的虚假命令,进一步加剧了城内的乱局,更多的苏军部队被卷入撤退大潮中。正午时分,第13装甲师突入迈科普北部城区,同时,越来越多的苏军单位开始怀疑信息的真实性,纷纷向通信总站询问库迪勒的身份,而他们得到的答案是手榴弹的爆炸声。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迈科普油田的采油塔架。“勃兰登堡”部队的渗透行动成功地保住了油田的大部分石油设施。

相比前两个小组,兰多夫斯基的小组遇到了麻烦,他试图用野战电话联系苏军指挥部,欺骗他们下令撤退,但没有奏效,于是命令手下分头行动。他们手持“上级命令”接管了警察局,然后通知下面立即撤退。但是,百密一疏,负责迈科普-石油城一带的保卫部门领导怀疑命令有假,又无法联系到上级,于是下令摧毁吊机和油罐,爆炸声响起,其他守卫以为是上级命令,纷纷启动爆破,却没有反应,原来分散行动的别动队员已经及时拆除了炸药引线。最终,迈科普地区的30座油罐全部完整无缺地落入德军手中,15台吊机中也仅有1台被炸毁。得益于勃兰登堡部队的协助,德军第13装甲师在8月9日晚间占领了迈科普,俘虏了近千人,并在城市西北郊的机场缴获了50架完好的飞机。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跨越贝拉亚河的大桥,通往图阿普谢的公路从桥上通过。在”勃兰登堡”部队的配合下,德军完整地夺取了该桥。

负责夺桥的24名别动队员乘坐4辆缴获的卡车于8月10日17时赶到桥头,带队的普罗恰斯卡少尉在那里被一位苏军将军拦住,他声称接到命令保护路口,得到了通过的许可。大桥周围有一个排的守军,负责疏导交通的苏联警察示意别动队的车辆给难民让路。当轮到他们过桥时,第一辆车却发动不起来。不知大难临头的苏联人还热心地帮忙摇动启动摇杆,终于发动了引擎。卡车开到南岸,这些NKVD跳下车用PPsh冲锋枪向守桥卫兵扫射,并迅速拆除了爆破装置。普罗恰斯卡打出两颗白色信号弹通知己方部队突袭成功。“维京”师的装甲纵队开始向桥头冲锋,难民们在坦克引擎的轰鸣声中惊恐万状,四散奔逃,1辆IV号坦克撞开路障,冲过大桥,步兵和反坦克炮紧随其后,完全控制了局势。然而,别动队在战斗中有8人阵亡,其中包括普罗恰斯卡少尉,他可能被埋伏在附近的苏军狙击手打死。

后记

迈科普的渗透行动是“勃兰登堡”部队在战争中最成功的敌后作战之一,福尔克萨姆少尉以巧妙的伪装和过人的勇气带领部下完成了任务,保全了迈科普的大部分油田设施,并帮助主力部队顺利夺取了城市,他因为这一功绩于1942年9月14日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然而,德国人的成功也仅限于此了。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1942年9月14日,福尔克萨姆少尉因为夺取迈科普的战功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他后来继续参加了多次敌后作战,1945年1月在奥德河前线阵亡。

德军占领迈科普后,一支特别组建的石油工程旅随第49山地团进驻油田,他们遗憾地发现苏联人早就用水泥和废铁将油井堵死了。在随后几个月中,德国技术人员一直努力恢复油田的生产能力,这项工作进展困难,尤其在不断遭到游击队骚扰的情况下。到1943年1月,德国人仅修复了13座油井,日产量仅为可怜的70桶,而要将整个油田修复则需要数年之久。战局发展没有留给德国人更多的时间,随着德军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迎来覆灭,高加索的德军也放弃了已经取得的战果。1943年1月,苏军向北高加索发起反攻,石油工程旅匆忙拆除设备撤退,已经开采的石油因为无法运走而就地毁掉,元首的石油战略最终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我为帝国夺石油:1942年德军第800“勃兰登堡”团之迈科普战记

■ 上面两幅照片是1942年夏秋时节,德军的石油工程旅在高加索地区进行采油作业的留影。由于苏军的破坏和战局变化,德军得到的石油资源非常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