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村民書:關於精準扶貧我想對你說

致村民書:關於精準扶貧我想對你說​​


親愛的老鄉:

你好!

在精準扶貧數據大識別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你是否正在為因“九種情況”被拒之門外而耿耿於懷;你是否正在因“不以大病論低保”而一籌莫展;你是否正在為“二線合一”的新政策而大惑不解,如果是,那麼請你看過來!

首先,我們來簡單解釋一下這些名詞,所謂的“九種情況”概括起來就是有房、有車、有工作,有大型農、工業機械,人戶分離(長期居住在外),住宅及家裝豪華,有門市,高消費,參與賭、毒、打架鬥毆公安機關有備案,家屬有村支書及村主任等。“不以大病論低保”的意思是說評選低保不以大病為由,應綜合考量群眾家庭生活是否真正需要最低保障。“兩線合一”是“低保戶”和“貧困戶”這兩條線應該真正接軌,低保戶需在貧困戶中產生。

以“九種情況”為參考進行數據大識別及“二線合一”的目的是為了更加精準地識別和幫扶真正需要我們幫扶的人,是為了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夢想,所以我們應該懷著一顆平常心,用正確的視角來看待這次大識別。

那麼,有的人會說,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巨大,不勞而獲的錢誰不想要、誰不需要,錢再多它也不咬手。有的人為了爭奪一個貧困戶使盡渾身解數,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自己就是最窮的那一個,有的人甚至以成為貧困戶而感到無比光榮。

老鄉們,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是一種社會壞風氣,古語說的好,人窮志不能窮,物質上的窮並不可怕,精神上的窮才是真頑疾,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始終都在傳唱,朱自清到死都拒領美國救濟糧的故事歷歷在目,錢學森在新中國成立後不顧美國阻撓毅然回國,終成為兩彈元勳……這才是我們中華美德的經典傳承呀!

曾幾何時,我們的村民不再以勤勞致富為榮,反以懶惰窮困為不恥,面對困難不找出路,坐等政府補貼,久而久之便形成不思進取,坐享其成的壞習慣,故而光景過不好,老人無法贍養至終,子女不能撫養而立,生活越過越荒涼,實在是得不償失呀!

想想古時哪個朝代不是國稅皇糧交不完,而如今,就算是上交公糧那也就是二十年前的事呀,那時候我們的群眾吃不飽穿不暖,但公糧那是一顆都不能少的吧!何以現在有如此大好的惠民政策卻弄的怨天尤人!

現如今改革開放幾十年,我們的政府不僅免除了公糧,各種惠民政策是接二連三地出臺,我們有了義務教育,有了醫療保障,有了養老保險,有了高齡補貼,有了危房改造,有了貧困低保......想想吧,這一路走來難道還不足以體現我們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嗎?所謂知足常樂,三四十年前我們吃著“金銀饅頭”,穿著打補丁的衣服,沒日沒夜地勞動還激情澎湃地唱著社會主義好呢!

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以勤勞致富為榮,以懶惰比窮為恥。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政府拉一把,自己蹬一腳,只要咱崇勤奮、尚進取,積極向上比下去,咱這光景一定能夠脫了貧、追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