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強國看浙江③點亮美好生活願景

電力強國看浙江③點亮美好生活願景

電力強國看浙江③點亮美好生活願景

這是一條看似普通的新聞——在剛過去的4月15日,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首張電子發票正式面世,標誌著電費增值稅普通發票從紙質時代切換到電子時代。

“只需通過手機‘電e寶’App繳納電費,便可‘足不出戶、一次都不跑’下載打印易儲存的電子發票,太省事了!”4月20日,在桐鄉濮院紫吉女裝工作室,剛剛在手機上收到電子發票的老闆沈培良有些意外。

在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中,這一條算不上顯眼,也難以產生轟動效應。但是,這著實是一條不該被忽視的新聞。

轟轟烈烈、驚心動魄的電網大事件值得我們銘記,而像浙江電力“最多跑一次”這樣“潤物細無聲”的改革,就其難度、深度和廣度而言,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更加久遠、深刻。如今,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嚮往在人民心中升騰起夢想與希冀交相輝映的時代註腳,對用電體驗和用電營商環境的更高要求賦予人民電業新的內涵。

順時而動,率先垂範。這一程,浙江電力人牢記國家電網公司“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服務宗旨,以民為向跑出了全國“第一速度”,照亮城鄉百姓每一個至美笑顏。

美好生活,從“少跑腿、多辦事”開始

4月23日下午,衢州下著瓢潑大雨,可這天氣並沒有影響正在衢州供電公司營業廳辦理新裝電錶業務的市民凌潔的心情。相反,親歷了全國首例最潮辦電模式“零證辦”後,凌潔頗感興奮,因為她是通過“刷臉”辦成用電業務的。

刷臉怎麼刷?業務怎麼辦?櫃檯營業人員徐一超介紹,在支付寶證件模塊,對著鏡頭刷下臉就可以領取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藉助浙江省大數據中心與浙江電力之間的數據貫通,辦理用電業務時就能靠“刷臉”獲取客戶有關信息,不用攜帶任何資料證明。

在暫時還沒開通“刷臉”服務的地方,浙江的辦電也早已實現“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

“現在還真方便,供電公司的大門我一次沒進,公司的增容通電工程就辦好了!”說起網上辦電經歷,浙江迪邦達軸承有限公司電氣負責人杜中一深有感觸。他在國家電網客戶端掌上電力App上辦理高壓增容申請手續還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全部的增容通電工程。

杜中一的辦電體驗,是浙江電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深化“互聯網+”營銷服務建設應用,著力打造最佳用電營商環境,不斷提升“獲得電力”便利水平的縮影。

浙江是經濟大省,更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佔比全國最高。當下的區域競爭是營商環境的競爭,更是制度環境和制度供給的競爭。靠吃“改革飯”發展起來的浙江,正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重點撬動各領域改革,以改革優化發展環境,以改革惠及更多群眾。

僅憑一張身份證就能完成新房電錶過戶手續,通過手機App就能“一次都不跑”開具電費電子發票,根據客戶線上線下行為積累的海量數據形成360度畫像,定製個性化營銷服務……全面聚焦客戶需求,創新服務模式,這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場景,已在浙江成為現實。

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多辦事”,是起於微末的點滴變化,卻是浙江電力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而作出的用心實踐。圍繞政府“放管服”改革要求,浙江電力從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入手,2017年所有居民用電和企事業單位日常用電等16類業務已經實現“一次都不跑”,企事業單位相對複雜的5類辦電業務也實現了“最多跑一次”。今年,浙江電力還將推行“一證通辦”、試點聯動業務“零證”辦理,努力實現更多辦電業務“一次都不跑”。

剛剛購買了新房的市民陳先生來到溫州供電公司鹿城營業廳諮詢電錶過戶流程和所需資料,卻沒想到,在引導員的幫助下,僅憑一張身份證就完成了新房電錶過戶的手續辦理。原來,通過聯通政府大數據平臺,打通政務數據網絡,溫州供電公司已實現“最多跑一次”深化版“一證通辦”。

在更進步的社會里,我們才關注到更細節的東西。所以,當浙江電力開始注重“用戶導向”和“用戶體驗”,當他們不滿足“最多跑一次”、追求“一次也不跑”,本來就是一種“取法乎上”。

從“用上電”到“用好電”,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宗旨,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現代服務體系,這是一種進步。但更大的進步,是浙江電力人不斷審慎挑剔已領跑全國的成績,不斷創新超越自我……

美好生活,從“鄉下不比城裡差”開始

電力“最多跑一次”服務的不僅僅是城裡人。

源田家庭農場是溫州地區最大的水稻種植基地,年產值超1000萬元。應環境汙染治理的有關要求,燃煤稻穀烘乾機被關停,必須配置電加熱稻穀烘乾機。“經驗”告訴農場負責人項寶榮,變壓器要擴容升級,手續可不簡單,少不得跑一趟市區的電力營業廳。

沒想到,傳說中的 “最多跑一次”改革,項寶榮很快就享受到了。手機上下載掌上電力App,填寫基本信息,上傳相關資料,提交辦電申請,坐等工作人員主動預約上門服務。不到半個月,電加熱稻穀烘乾機就接上了電。

電力服務只是城鄉統籌發展中的一個小細節,卻實實在在影響著百姓生活品質。“進城生活”並不是浙江百姓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唯一途徑。相反,“鄉下不比城裡差”“鄉下生活”成為很多浙江“城市人”生活之嚮往。

走進富陽東梓關村,白屋連綿成片,黛瓦參差錯落,一排排新式杭派民居就這樣倏地出現於鬱鬱蔥蔥的水稻田與雲霧湧動的群山之間,恰似一幅天然繪就的水墨山居圖。百里富春江穿越村莊,風吹過,村邊的稻田掀起千層綠浪。空中不見電線杆,不見高低壓架空線,連電纜分支箱、大型配電房、變壓器都住進新“洋房”。

聞連明是杭州市富陽區供電公司的一名老師傅,在過去的10多年間,他曾3次參與東梓關村的線路改造“從第一次的接戶線改造,到第二次的絕緣導線、路燈改造,再到最近一次的線路 ‘上改 下’工程,一系列改造升級更好地保障了村民們的用電穩定和安全。”聞連明介紹。

作為基礎性、前置性環節,農網升級改造伴隨著“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歷了一段久久為功、持續升級的建設歷程。如今行走在浙江大地,一道道旖旎清麗的鄉村生活圖景接連呈現,千姿百態、各美其美。

杭州餘杭區喬司街道和睦村,一排排紅色的五層洋房中機器轟鳴、人聲嘈雜,這裡家家戶戶都辦起了服裝加工。向陽正拿著訂單本查看全自動電腦橫機的生產情況。看著整潔的街道,他一臉滿足:“以前樓房之間遍佈‘蜘蛛網’,胡亂附掛和私拉亂接隨處可見。現在不僅整個村子煥然一新,用電也更可靠,所有機器一起開都不會跳閘。”

要實現城鄉統籌均衡發展,除了農網改造升級的“硬件”強,“軟件”服務也必須跟上。為了軟件服務“跟上去”,浙江電力2017年還開展了內部業務協同運行、人員一專多能、服務一次到位的“全能型”鄉鎮供電所建設,429個鄉鎮供電所全部完成低壓營配業務整合。

目前,浙江鄉鎮供電所故障到達現場的時間已由42.3分鐘縮短至33分鐘。9.3分鐘的變化,提升的是服務者奔跑的腳步,拉近的是與用戶的距離,窺見的是浙江百姓的美好生活。

人網相依,枝葉關情。石印鐵痕已刻寫在內心深處,我們記錄這些平凡的浙江電力故事,記住一個時代如何於細微處漸漸脫胎換骨。相信浙江電力人以民為向,民智洶湧,終將春水足而艨艟起。(朱怡 徐俊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