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鄉的牡丹,迷人的傳說

(無非故事)從前,柏鄉有個花農何爺爺,種了好大一片鮮花,何爺爺一輩子孤身一人無兒無女,終日裡就是與花為伴。有一天早晨,他竟然在自己那棵巨大的牡丹花下,發現了一個剛剛出生不久的女嬰。襁褓中的嬰兒也許是餓了好久,有氣無力地哭著。何爺爺一把扔了花鋤,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了起來。

柏鄉的牡丹,迷人的傳說

從此,何爺爺就有了這個孫女。因為孩子是在牡丹花下撿來的,何爺爺就給她取名叫“丹霞”。 爺爺很愛丹霞,每天都把她背在身上,片刻不離。鄉親們聽說了,紛紛讓自己的媳婦來給丹霞餵奶,送來衣服和各種用品。

就這樣,丹霞在花叢中一天天長大了。也許是每天都沐浴花香,丹霞出落得超凡脫俗、聰慧異常。而且,她從小就喜歡和爺爺一起種花,學到了很多養花的技巧。特別是丹霞培育的牡丹,格外的雍容華貴、異香撲鼻,而且燦若朝霞、觀之忘俗。鄉親們聽說了,都扶老攜幼爭相觀賞,莫不傾心陶醉、流連忘返。

一日傍晚,不知從哪裡來了幾輛富麗堂皇的華貴馬車,拉車的駿馬一匹匹矯健俊美、一塵不染,晚霞映照在馬車和駿馬身上,顯出無以言表的金碧輝煌。有一雍容華貴,端莊典雅老婆婆在眾多漂亮侍女的攙扶下,走進了花田。她徑直走到丹霞的牡丹花前,細細地看了一會兒,忍不住點點頭對丹霞說:“果真是國色天香、無與倫比,好吧孩子,折一枝牡丹花,送到我家裡吧。”說完,轉身上了最漂亮的那輛馬車。丹霞有些捨不得她的牡丹,猶豫了一下,還是狠心折了一支跟了上去,因為那個老婆婆的話裡,有種毋庸置疑的威嚴。一個侍女微笑著把她領到了一輛馬車前,一掀轎簾把丹霞拉了上去。

一跨進車裡,丹霞就覺得心曠神怡、身輕如燕,感覺說不出的舒適和安逸。馬車啟動了,遮著窗簾也不知道去往哪裡,丹霞只聽馬車外呼呼的風聲,好快呀。片刻之間,馬車停了,到了一個丹霞沒有見過的好地方,如夢如幻、虛幻飄渺,到處祥雲繚繞、到處金光閃耀。丹霞禁不住感嘆道:“好美,簡直就是仙境!”侍女們相互看了一眼,忍不住吃吃笑了起來:“傻妹妹,這裡就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凌霄寶殿啊。”

原來,丹霞種植的牡丹太美,連天上的王母娘娘都聽說了,這才親自下凡觀看。看丹霞美麗可人又會侍弄牡丹,就當即把她帶上了天庭。很快,又封她為牡丹仙子,專門掌管天庭的牡丹了。丹霞不知道,自從踏上天宮馬車的那一刻,她就脫去凡胎、飛昇成仙了。

雖說成了仙,丹霞在天庭種植牡丹之餘,還是非常思念爺爺,想到爺爺日漸衰老孤獨一人,身邊連個噓寒問暖、端茶倒水的人都沒有,忍不住常常在花下暗自垂淚。一日,丹霞正在牡丹花下培土,卻聽到有來觀賞牡丹的龍王給別的神仙說可惜,說是已經接到天庭命令,將要在柏鄉連下十五天暴雨。那樣一來,柏鄉必定洪水氾濫,下界百姓自不必說,名滿天下的柏鄉牡丹怕也要難逃滅頂之災了。

柏鄉的牡丹,迷人的傳說

聽聞這個消息,丹霞一刻也坐不住了,因為那裡有養育她長大的爺爺、待她如親人的鄉親啊。趁著沒人注意,丹霞奮不顧身地跑出天宮,下界告訴了爺爺。爺爺拉著丹霞的手,焦急地說:“孩子,你私自下凡,會不會招來大禍啊?”丹霞毫不畏懼地說:“人命關天,管不了這麼多了,快和鄉親們想辦法轉移吧。”大家剛剛安頓好,暴雨果然傾盆而下,很快就洪水滔天了。雖然柏鄉一片汪洋,好在有丹霞冒死下界通告,柏鄉的鄉親們終於平安躲過了這一劫。

百姓得救了,可丹霞私自下凡並且洩露天機,觸犯了天條。王母決定將她打下凡間化為牡丹,永世不得超生。丹霞連忙磕頭謝恩,又懇求道:“丹霞從小被爺爺一手拉扯大,吃百家奶、穿百家衣,至今未有回報。只願回到柏鄉,永生永世陪伴爺爺和鄉親,縱然化為牡丹、永不輪迴,也了無遺憾。”

王母娘娘感嘆一聲,隨手往下界一劃,在柏鄉畫了一個金光閃閃的圈。她告訴丹霞說:“好吧,滿足你的一片孝心,你原本就是天宮飄落到凡間的一粒牡丹種子,從此以後,你就在柏鄉你爺爺的花田裡畫地為牢吧。記住,你要世世代代生活在圈中,永遠不得逾越。”

清晨,爺爺看見丹霞從天而降,緩緩飄入他的花田。爺爺連忙跑了過去,嘴裡不停地喊著:“丹霞,丹霞,爺爺來了。”可是找遍了花田,哪裡都沒有丹霞的身影。突然,爺爺發現在花田的中間,長出了一株巨大秀美的牡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瞬間,花蕾綻放,芳香四溢,引得很多蝴蝶飛過來,翩翩起舞。爺爺明白,這是孫女丹霞回來了。鄉親們聽說了,也趕忙過來爭相拜望,看到這株牡丹,就彷彿看到了善良美麗的丹霞。從此,柏鄉的人們把這牡丹,像自己的女兒一樣的愛護著。

雖然丹霞化作了牡丹,但她的靈氣還在,她一年年的用自己的花,和柏鄉的鄉親們同悲同喜、不離不棄。世事變遷,滄海桑田,至今,這株牡丹仍然“花盛年豐,花衰年欠”的給百姓預告著年景好壞、提醒著豐收荒歉,好讓人們提前有個準備。

柏鄉的牡丹,迷人的傳說

傳說到了漢代,她還曾經庇護過一個被敵人追殺的將軍,就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秀。由於皇帝劉秀的讚譽,慢慢的人們就叫她漢牡丹了。不管叫什麼,她始終堅守著王母娘娘的戒律和她的承諾,只生長在柏鄉的這塊咫尺土地上,人若強行移走,她寧肯以死抗爭、枯萎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