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普的石頭經過藝術家的手法真會讓人感覺出是奇蹟是生命,你們說是不是啊?


這樣的普的石頭經過藝術家的手法真會讓人感覺出是奇蹟是生命,你們說是不是啊?

肉石,也稱肉形石,顧名思義就是外觀像肉的石頭。肉石可分為天然肉石和工藝肉石。系天然石種,多數屬沉積岩,硅質岩或變質岩,是在地質運動過程中與其他礦物質接觸色化而成。

這堆石頭是不是天然瑪瑙石頭?好像不是我國的石種啊?你們有木有知道的。討論下,學習下啊?

天然肉石: 即具有天然形色的肉形石。工藝肉石: 即以肉石為基底,人為參與切割、打磨、成型的肉石。

肉石多數屬沉積岩,硅質岩或變質岩,是在地質運動過程中與其他礦物質接觸色化而成。國內出產肉石的產地不少,例如內蒙古、河北、山東、浙江、江西、廣西、安徽等地。出產的肉石基本是硅質岩石,不管材質是瑪瑙、碧玉,還是黃蠟石,其主要成分都是以二氧化硅為主。單從成分上考慮,大自然中能滿足成為肉石的石頭並不少。但是地表出產的天然肉石卻少之又少,能稱得上象形精品的,更是鳳毛麟角。


代表性肉石分別是:東坡肉石、蜜醬雞腿、紅燒肘子、同安封肉、五香牛肉。石友稱為大肉、雞腿和肘子、封肉、牛肉。

東坡肉石也稱紅燒肉石,是臺北故宮三大鎮店之寶之一,高5.73公分,寬6.6公分,原型是一塊天然的玉石,由人工雕刻而成。該石產自內蒙古阿拉善。清宮舊藏,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被稱之為鎮館之寶 。

東坡肉是在清朝康熙年間供入內府,此奇石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肌理也相當逼真,現它與翠玉白菜、毛公鼎並稱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雖說表皮經過"琥珀燙"方式的輕微染色,但也不失為國寶珍品。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其它石頭難以望其項背的。有石齡的石友若不知何為"東坡肉",就好比木匠不知誰是魯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