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哈拉帕文化

古印度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并称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代的印度人民在印度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印度河全长3200千米,河水丰沛,印度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为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古印度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南亚次大陆的国家合称。中国在西汉时称它为“身毒”,东汉时称“天竺”,唐朝时才称它为“印度”。

古印度哈拉帕文化

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印度考古学家发现。因为遗址最先在哈拉帕(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发现,所以古印度文明通称为“哈拉帕文化”。由于发现的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因此又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帕文化”陆续发现了250多处遗址,分布的区域十分广大,东起今印度的北方邦,南达今印度的古吉拉特邦,西到今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北抵今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北部以哈拉帕为中心,南部以摩亨佐·达罗(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为中心,东西约1550千米,南北约1100千米,面积超过古埃及和苏美尔文明的总和。

哈拉帕文化存在的时间约在公元前2500~前1750年,大体上与我国文献记载的夏朝(公元前21~前16世纪)同时。

古印度哈拉帕文化

一般认为,哈拉帕文明的创造者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但也有专家认为是从中亚侵入印度的雅利安人,还有的认为是来自西亚的苏美尔人。根据遗址中出土的人骨和各类人像分析,专家们发现当时印度河流域的居民有蒙古利亚人种、原始大洋洲人种和地中海人种等。由此可知,哈拉帕文明是几个种族的人共同创造的文明。

从遗址的发掘来看,哈拉帕文明属于青铜时代的城市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的面积和布局很相似,其中摩亨佐·达罗保存得更完整。摩亨佐·达罗城占地约85万平方米,人口大概有3万~4万人,城市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有护城河和城墙,城墙上建有塔楼,还有公共建筑和大型粮仓。城中心有一个大水池,专家分析这可能与城中居民举行宗教仪式有关。下城的街道成南北或东西走向,或平行排列,或直角交叉,建筑物的墙角都砌成圆形。城中街道两旁的房屋一般用烧制的红砖砌成,排列非常整齐,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和手工业区,其中有住宅、店铺、饭馆等。从挖掘的墓葬来看,当时已经有了贫富分化。富人住在两三层的楼房里,庭院宽敞,甚至小孩子的玩具上都镶着金银珠宝。而穷人则住在低矮的简陋小屋里,只能使用由泥土和贝壳制的粗劣的生活用品。

古印度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明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和青铜器,如斧、镰、锯、刀、渔叉等,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了冶炼金、银、铜、青铜、铅等金属,但没有发现铁器。居民们以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为生,农作物主要有大麦、小麦、棉花、椰枣等,牲畜主要有牛、羊、马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