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本身並不會產生利潤,那麼投資是如何賺錢的?

林峰儀

這問題有點離奇。什麼叫投資不產生利潤。投資沒有利潤。那個會來投資呢。

但是如果說投資不產生利潤。是不是指甲有一萬元。投資給乙方。就到此為止。是不產生利潤。

但問題是乙方緣何需要甲投資一萬元。是因為乙方某一個項目亟待投資十萬元。而自己差一萬元。投資項目就不能完成。甲有錢。乙方差錢。這就是合作的基礎。兩人簽訂協議。約定有錢賺按比例分紅。

乙方拿到甲一萬元以後。就利用自己的就萬元去實施自己的投資項目。項目假設半年建設週期 完成以後。開始生產銷售。一年下來。到年底結賬。賺了三萬元。 根據協議。甲站10%股份。可以獲得3000元分紅。這就是回報。回報率是30%。

看到募投項目很賺錢。甲乙雙方經過協議。今年不分紅了。籌謀擴大再生產。假定半年以後可以投產。繼續投資十萬元。因為有了3萬元利潤。經銷商哪兒賒欠貨款一萬元。半年以後盈利有1.5萬元。這樣自有資金就有了5.5萬元。再向銀行借貸4.5萬元。第二年年底就會有4.5萬元。但因為借銀行的錢要支付利息。假設利息是2500元。淨利潤就是42500元。年底分紅。兩年回報甲方獲得10%就是4250元。

如果甲方需要資金。想賣出股份。 有一個丙方有錢 但因為募投項目很賺錢。前景不錯。甲持有的股份價值就不是一萬元。可以賣的更高價格。甲與丙商量。一萬元出資以1.5萬元價格出售

這樣甲投進去一萬元。兩年半最後得到的結果是19250元。回報率高達92.5%。回報綠還是蠻高的。


杜坤維

投資是可以產生回報的,回報可以在利潤中體現出來。因此投資是可以產生利潤的。經濟學理論當中的投資指的是實體行業,不包括儲蓄或者購買股票等金融投資行為。

先談實體行業投資。實體行業需要三大生產要素合作才能產生收益。分別是土地、資本和勞動。資本是三大要素的組織者。在經歷了前期投入之後,實體項目進入產出階段後資本可以逐步取得的收益。如果盈利的話,扣除所有成本以及地租和工資之後。剩餘的就是資本回報。也就是利息。但是問題在於,很多投資項目的資本並不完全歸投資人所有。投資人會從金融市場上獲取資金。在獲得利息之後,需要將其中一部分分給原有的資金所有人。這個過程就使得實體投資和金融投資聯繫起來。

接下來談金融投資。以最常見的兩種金融產品為例。儲蓄是最常見的金融產品。儲戶將錢存入銀行,實際上就是將錢借給銀行。銀行以自身信譽擔保存款安全。之後銀行再將錢借給企業或者個人。由於貸款利率高於存款利率,這個息差就構成了銀行的利潤。顯然歸根到底,這個利潤依然是實體行業投資收益的一部分。銀行直接參與了實體行業的利益分割。之後又從其中拿出一部分返還給存款人。股票是另一種常見的金融產品,可以理解為企業直接向個人借款。然後承諾在盈利的時候將利潤分給投資人。因此股票是債券的一種發展。投資股票的回報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公司發放的紅利。這本質上也是實體行業利潤的分配。另一種是在股票買賣過程當中形成的差價一般稱為資本利得。這不是利潤的分配,而是財富的再分配。一人所得,必是另一人之失。原理本質上和賭博一樣。有少部分投機資本專注於這一領域,但能夠長期因此獲利者十分少見。

可以看出,金融投資本質上也是要依賴於實體行業投資。金融業的發展必須以實體行業為依託。金融資產的回報根本上講是由實體行業投資回報決定的。不排除在少數情況下,由於特殊原因會出現倒掛。但這種情況不會長期維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