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王的祭祖宗祠

时光有时仿佛像散金碎银,密密麻麻地落在地上,在尘埃慢慢落定、遮蔽之后,把一些事件埋藏于过去,成为历史。有的被淹没,有的藏于深处,一旦被挖掘,便会金光闪闪,而有的,埋藏很浅,有时被风一吹,就露出了闪烁的光芒。但是,不管是深埋还是浅藏,只要被发现的东西,都是带着它原始的生命力或者新的生命,常被人拾起。

云南王的祭祖宗祠

当然,事实和传说,也一样带着生命和灵魂。

我想说的是,对于龙云这个人,如果我们把那个与龙有关的民间传说当成是真实的事件,那么,龙氏家祠也仿佛就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自从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昭通大地上诞生时,在昭通的民国史中,成了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个章节。龙云为什么要在此建家祠,为什么要建成这样的格局,家祠正殿的设计包含了怎样的历史信息?关于家祠建筑的相关资料,正史上没有多少记载,有的都只是民间传说。

云南王的祭祖宗祠

龙氏家祠开始筹备的准确时期是“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这一年,据旧志记载:“民国十七年夏,大雨连旬,山水蓄积,淹没南区黑泥地、自发村,西一区三善堂,西二区上洒渔河等处水田共一百六十一顷五十九亩,由县呈报,经省政府批准,蠲免秋米四百二十零一斗五升,条银二百一十八两四钱,存案。”也就是说,在这块土地上,那一年,曾发生过洪灾。

云南王的祭祖宗祠

也正是这一年,从大山深处一路历经风雨走出来的龙云,坐上了云南省主席的宝座。在他担任云南省主席的第一年,他准备在自己的故乡昭通,修建一个家祠,以告慰养育自己母亲的在天之灵,以对祖宗和先贤的祭祀。对于家祠究竟修建在什么地方较好,也有民间传说,当时,龙云从昆明请了一个风水先生。这个风水先生,有名得很。风水先生到了昭通,他在昭阳这块大地上,翻山越岭地到处精心地察看、比较,几乎把这块土地的每一个地方都看遍了,最后他爬在离昭通城市西南十多公里的大松林山上,环顾四周,对着昭通城市的方向望去,他看见了龙山寨、望海楼。近处,就在大松林山的脚下,有一大股龙潭水,汩汩地涌出。这股龙滩水,不大不小,不汹不急,日日夜夜不停地流淌。风水先生仿佛拨云见日,连日来东奔西走看过的地方,没有一处能让他眼前一亮的。而这个时候,连他自己心里都禁不住突然一惊,全身血液沸腾起来,这不就是一块“龙”归大海的好地方吗?于是,他当机立断,龙氏家祠的选址选定在了大松林山脚下的簸箕湾。(有人叫小松山,大松林山的名字是现在簸箕湾村八十二岁老人黄开友肯定地说的。)

云南王的祭祖宗祠

而这个地方,恰好在龙云母亲坟墓的前方。

为此,有了现在坐落在这块大地上的龙氏家祠。

如今,龙氏家祠的存在,里面的一砖一瓦,一块雕塑,在建筑上的每一个部件,或者一花一木,都散发着民国那段历史的气息,隐藏着某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或事件。在民间,单就龙氏家祠这个地点,人人都在说,这是一块藏风纳气的好地方,又是一个五龙抢宝的宝之所在地。当然,民间的流传未必是真,但就方圆的地理位置来看,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一片良田美景,在周围,确实有五条河流交叉于这个地方。地理环境实属很好。

云南王的祭祖宗祠

按照民间的说法,如今的龙氏家祠确实是宝的地方,如果这种说法靠得住,那么有如今摆在过厅前的“五龙捧圣”,又称“五龙抢宝图”石雕。或许,它的存在,正是当初这个地理板块的浓缩。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而已,没必要去深究。

有人说,五龙抢宝图,是整个祠堂的镇宅之宝。

还有人说,五龙抢宝图,它隐藏着龙云的雄心壮志。

更甚者,五龙抢宝图,意指龙云有着九五之尊的霸权!

龙氏家祠建筑含有西方文化元素。

这是由于在民国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时,开始出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中国的其他民居,也有西方文化因子的构筑方式。只不过,龙氏家祠的中西文化合璧建筑,有着更为别致的韵味。因为它所展现的,并不止是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更多的,是植根于丰厚的中国传统建筑土壤的,继续保持着传统的深宅大院的气势,然后结合了部分西方的建筑文化,使得模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

云南王的祭祖宗祠

但是,整座建筑,却又别于仅是中西方文化两者汇集的建筑。它的独特,除了以其精美的中西外在形式来展现,从北方和江南的一些建筑来看,还兼容了北方风格和江南民间风格。更有味道的是,走进龙氏家祠里面,可以看到那种丰富的内在意蕴,比如佛教、道教、彝族文化、地方的民居民族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基本都展现着即传统又新颖的建筑艺术之美。

祠堂文化,本就是中国一种年代久远的民间文化。在龙氏家祠里,它所隐藏的文化,可以说,就在一堵墙上,在一根木柱上,在一块石头上,或者在一个房顶上。处处有着文化的气息,仿佛都在讲述着那些流传久远的故事,传送着人的信仰,道德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云南王的祭祖宗祠

我们不得不尊重历史。历史就是这样呵!在它运行的轨迹之中,不管是快还是慢,不管是颠覆还是延伸,不管是创造还是复制,它都在对每一个时期的岁月,铭记着一切,隐藏着一切,也透露出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