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患者需警惕“倒春寒”

溫馨提示

  俗話說“可度三九,難熬春寒”。雖然已經立春有一段時日,但初春時節天氣變化頻繁,你看昨天的長沙還是陽光普照如初夏,明後天又可能進入陰冷的冬季。乍暖還寒時,氣溫忽高忽低,難免會讓一些疾病鑽了空子而威脅到人們的健康。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倒春寒”時期尤其應該注意防範。

什麼是倒春寒?

心腦血管患者需警惕“倒春寒”

  倒春寒是一種自然氣候現象,一般出現在每年的立春之後,立夏之前,即2月初至4月底。初春時節,溫度回升較快,但春季後期,常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較快,所以還會出現一段低溫的寒冷天氣,這種“前春暖,後春冷”的天氣被稱為“倒春寒”。

  人體的循環系統,特別是血管的狀況,最容易受氣溫的影響。“倒春寒”時期受寒冷刺激後,人的抵抗力下降,血管也會收縮,血液循環加快,多數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血壓會升高。如果患者的血脂高,血粘度大,就容易出現腦溢血或腦梗塞。因此,老年人,或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三高”病人更應該警惕。

心腦血管患者需注意什麼?

  1.要注意保暖,跟上溫度變化。

  2.睡覺前,用熱水燙腳。

  3.起床前或半夜起來上廁所,先在床上躺一兩分種後再起,可大大降低風險。

  4.飲食上,少吃油膩食物,多食用水果和蔬菜。

  5.生活有規律,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疲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