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文史长河

说个99%的人都不知道的冷知识吧~

关于姨妈巾的~嘿嘿~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疑问,为何会将卫生巾称作姨妈巾?

有人说,这是因为月经走走又来来,每月反复,像姨妈一样啰嗦,故有是名。

这种说法好像很有道理呐。

古时候,确实常以年长女性来代称月经带的呢。

称呼一——陈妈妈:

【明】汤显祖《牡丹亭》

羞答答的解释一下哈,陈指陈旧的布巾,妈妈谐音抹抹,所以女子经期所用经带被人戏谑称之为陈妈妈。

当然古往今来不乏段子手,这么一个打趣的机会,怎能错过,所以就有人把好男风者事后所用,称作陈先生或陈官人。

某陈姓同学曰: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某朱姓同学曰:感受到了同样的恶意。

某苟姓同学表示:附议!!抱团哭一个!

称呼二:陈姥姥

陈姥姥是由陈妈妈衍生而来的。

至于诗经这段,有开车的嫌疑,纯洁如我就不作过多解释了~

称呼三——妈妈儿手巾: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这段,非常值得玩味,讲的是安老爷“遵从古礼”,赏赐给媳妇“奇珍异宝”,其中一件宝物呢,就是条堂布手巾(帨),因为很久以前女子出嫁,做母亲的都要备上一份作为嫁妆,以洁身自好为勉。这里谈到的彩帨,是清代女子挂在衣服上的装饰,满文读作密鸦密罕丰库(miyamigan fengku)。早年呢,就是一块大白布,和经带(妈妈儿手巾)差不多,挂在衣服扣上,后来奢靡起来,才逐渐往上绣花。

这里的妈妈儿手巾所取依然是抹抹的意思。

可见,从陈妈妈到陈姥姥再到妈妈儿、姨妈,都是一脉相承的。

姨妈巾,追本溯源,应当还含有一抹,擦拭之意。

好了,今天份的科普就到这里了。

如果有对AC姨妈巾感兴趣的朋友,请在淘宝上搜索店铺“AcFun猴山商城”,并在店铺内查找“AcFun限定款流量包”或“AC娘大姨妈”就可以找到了!

PS.写软文很累的,晚餐求加一根香蕉!

如果有鸡腿投喂就更好了!


AcFun弹幕视频网

首先要说,历史有时候真的很有趣!我来说几个有趣的历史冷知识:

1、宋太祖赵匡胤趁着后周只剩下孤儿寡母,搞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权登基。于是大家庆贺,忽然有人报告,说有人在先朝后周的陵庙哭祭,骂奸臣赵匡胤谋权篡位。宋太祖一听,问:“哭的人是文官还是武官?”举报人回答:是文官。宋太祖听完一笑,说:“让他慢慢哭吧!”赵匡胤认为,如果你是武将,你可能会搞政变;如果你是个文人,让你哭个够!你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就剩下哭。我看不起你!这也是宋朝不杀文人的一大原因,因为你折腾不出什么幺蛾子来!

2、东方的美女王昭君和西方的美女埃及艳后克莉奥帕特拉,基本属于同时代。当罗马人把克莉奥帕特拉往家里抢的时候,正是汉朝皇帝把王昭君往外头送之时!——西方为女人挑起战争,东方用女人换来和平。

(宋太祖赵匡胤)

3、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好动,喜欢出去瞎逛荡,可坑苦了随身护驾的御林军。于是皇家的御林军卫崔卿和刁文懿某天脑袋瓜子发热,就想了个招:趁着月黑风高,冲着李世民的窗户,啪啪啪放箭。意思要把李世民唬住,“外面太乱,别瞎出去溜达了!”李世民可不是吓大的,把这两二货逮住,干净利索地拉出去咔嚓了。这个事完美的诠释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有时候小聪明会死人的。

4、春秋时期,晋楚交战,晋军败逃。有一辆晋军战车停着不动,与其捉对厮杀的楚国战车追上,停下问晋军:“兄弟,你咋不跑呢?”晋国战士答:“我他妈车坏了!跑不了。”楚国战士下车,帮其修好战车。晋国战士继续跑,楚国战士接着追。跑没几步,晋国战车又不动了。楚战士追上,停车问:“你咋又不跑了?”晋国战士答:“我车又它妈坏了。”楚国战士再次下车帮忙把战车修好,继续追了50步停下,目送晋国战车远去。

这是春秋时的“骑士精神”,高逼格的战争礼仪:战前,交战双方可以一起喝酒,也可以互换武器;战后,如果一方战败逃跑,战胜方追五十步就可以了,所谓“五十步笑百步”。

5、敦煌秘洞中曾发现一份唐朝人的离婚协议。上面写道:……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大意:老婆,离婚之后,希望你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迷倒一片高官、大富豪。我们不要再互相讨厌、憎恨,好合好离,欢喜而散吧!……这也是今天的人们应该有的态度啊!现在的中国人离婚,还有这么洒脱、浪漫吗?

6、隋唐乱世,隋将王世充占据洛阳,改国号为郑后,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于是在宫城门外,张榜求才,招贤纳言,承诺亲自接见每位贤才。榜文一出,各路大牛大神蜂拥而来,对着王世充一顿神喷,唾沫星子狂溅。结果都是云山雾罩、不靠谱的嘴子货!王世充陪着笑脸、硬着头皮,强忍着听了两天,就躲起来,再也听不起这些酸儒书生的瞎叨叨了。

由此看来,刘邦瞧不起书生也是有道理的。书生误起国来,有时甚于暴君,比如王莽。

7、清朝太监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大红人,在大清皇宫之内,横着走。慈禧太后派他去江南办事,安德海很高兴,终于可以在外面也横着走了!于是,带上自己的叔叔、妹妹、侄女外加一大票随从,有跑腿的、保镖的、做饭的、剃头的、修脚的、说书的,唱曲的,还有个和尚,和尚还有厨子;坐船浩浩荡荡往山东去,船上挂着大龙旗,上书“奉旨钦差采办龙袍”,一路唱着小歌、吃着火锅,乐乐呵呵。到了山东上岸,换大车轿、骡马数十头,继续耀武扬威、牛气喧天、浩浩荡荡前进。山东巡抚丁宝桢一看:你一个小小六品太监,这谱摆的也忒大了!

下令:给我拿下!于是,丁宝桢不等慈禧太后同意,就把安德海给弄死了!

古语有“天欲灭之,必先狂之”;安德海,不作不死!

8、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前,有着谜一般的自信,牛皮吹上天:“我大军把马鞭投入长江,足以使其断流!”这都不算大的,更大的是,仗还没打呢,他就宣言,等我灭晋之后,把晋朝皇帝司马昌明抓来,做他的下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兼国防部长),把晋朝丞相谢安抓来做他的吏部尚书,把桓冲抓来做他的侍中。更绝的是,都预先在长安为他们建造了官邸。

结果,淝水一战,苻坚被打的狼狈北逃、抱头鼠窜,差点被乱箭射死!这故事告诉我们,牛皮不是乱吹的,过度自信是要吃大亏的!

9、晋朝大将桓温,先娶了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为妻,仍然不甘心,又偷偷纳了成汉皇帝李势的妹妹做小老婆。元配夫人南康公主火气“腾”地就上来了!操刀夺门而出,誓要活劈了李家“小狐狸精”而后快。结果,公主一见到“小狐狸精”,怜爱之心油然而生,腾腾杀气顿无,反倒说:“我见你犹怜,何况那个老家伙!”

冲灭女人大妒之火,可以想见这李家小妹妹长得得有多漂亮!


品谈客

1.大文豪苏轼,官场斗争失利被贬到岭南。行前,他把自己的数十位姬妾送人了!其中竟然有几位是有身孕的!有身孕的!于是十几年后,有多人自称是苏轼的儿子,其中有一位还是个太监,他就是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梁师成,一个连蔡京都要巴结的主。据说苏轼被定为乱党,还是梁师成向宋徽宗求情,高呼:先父何罪?苏轼才免于被清洗。我们今天能看到苏轼的豪迈大作,恐怕还要感谢梁师成呢。

2.

唐代禁止吃鲤鱼,捕到必须立刻放了,卖者要杖六十。法律说道:言“鲤”为“李”也。

3.宋仁宗时期让男子十五岁娶,女子十三岁嫁;明太祖规定男子十六岁而娶,女子十四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罚款的,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有女儿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还没有嫁人,罚款600钱;唐代男子二十岁以上,女孩十五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也要处罚。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不仅长相极为俊美,更是武艺高超,是当时少有的文武全才。和珅自学、藏、英语。乾隆年间的班禅与满清建交,主要的交流兼翻译便是他。马戛里尼访华,亦是他用英语对答如流。最巅峰的是身为《四库全书》总裁官,纪晓岚只是和珅手底下的众多编纂管之一 .

5.梳洗并不是女子的梳妆打扮,而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它是用铁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来,直至肉尽骨露,最终咽气。梳洗之刑的真正发明者是朱元璋,据沈文的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刽子手把犯人剥光衣服,放在铁床上,用滚开的水往他的身上浇几遍,用铁刷子刷去他身上的皮肉。

6.江南大户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家中庭院栽香樟树一棵,女儿到待嫁年龄时,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该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提亲。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7.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

他们用什么来洗头呢?

古人比我们想像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现在的哪有这待遇?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

头。

8.

古人喝水是生饮还是会煮开再喝呢?

只有当前人才会被这个问题困扰。古时候还没有环境污染,无论是河水、泉水、井水,甚至是雨水都可以直接饮用,不用担心拉肚子。只有天气寒冷时,古人才会把水烧开了喝。虽然可以随时随地取水,但古人要提防水源受到污染,因为古代瘟疫的流行,大多跟饮用水有关。武侠片里的恶人,常使用在水里投毒这种下三滥的招,取人性命于无影无形


双重保

这里我来讲一些,历史方面的冷知识:

1.

秦始皇开始皇帝才开始自称朕,的本意是指舟的的裂缝,微乎其微,秦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建议秦始皇以朕自称,意“天下皆朕,皇权独尊”除非僭越或者国家分裂,不然东亚只有一个皇帝,就是天子。

那么秦始皇之前的皇帝呢?天子自称“余一人”,至于孤和寡,是诸侯王的自称。

2.君主自称寡人,并非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谦称,表

寡德之意,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的品德能不能够资格称得上一国之君。

3.和尚不能吃肉喝酒,其实并非佛经要求,而是佛教的疯狂粉丝梁武帝萧衍下诏强行禁止的,后来就变成了佛教无法更改的规定。入佛戒欲,开始流传。

4.唐朝的时候,称呼十分有趣,那时候叫爸爸是叫爷爷、阿爷或者哥哥,叫哥哥要叫阿兄,叫爷爷就叫阿翁。叫当官的人也不能叫大人,因为大人也是爸爸的意思。每次看唐剧看到喊大人的就十分尴尬。

5.诸葛亮与汉献帝同年出生(181年),然后同年(234年)过世。

6.力士脱靴的三个主人公,李白,唐玄宗,高力士,都于同年(762年)去世。

7.以前清明节没有扫墓的习俗,清明节应该是踏青,寒食节才是扫墓,但是两个节日离得实在是太近了,所以,后人将他们简化,合并了。

8.周星驰演的唐伯虎曾对过一个对子:图画中,龙不吟,虎不啸,看见童子,可笑可笑。棋盘内,马无辔(pei),说声将军,提防提防。其实真实的作者应该是伦文叙,而同年的唐伯虎因为牵扯到科举舞弊案而被终生废除科举。


二皇子讲历史

  1. 南宋时,民间办丧事都喜欢攀比,很多人借钱办丧事,办完之后就欠了一屁股债,有钱的人则会办的倾家荡产;

  2. 曾国藩为证清白,彻查国库金银之事,脱掉所有衣服进国库进行盘查;

  3. 在宋朝之前,百姓一天都是吃两顿的,直到宋朝之后,夜市繁华,才有人开始吃夜宵,逐渐演变成了要吃晚饭;(这个我笑了)

  4. 唐朝人饭可以不吃,但是茶一定要喝的;


  5. 南唐后主李煜亲自为僧人制作厕筹(擦屁屁用的),为了验证光滑不光滑,来回在自己的脸上磨蹭;(哈哈,这个皇帝好)

冷知识就写到这里,下面写几个我每次一看都会哈哈大笑的句子

  1. 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
  2. 同志们,抗战已经七年了,大家再坚持一年
  3. 我爷爷九岁那年就被鬼子残忍的杀害了


我是羽评历史,您的认可就是我创作的动力,码字不易,谢谢右上角关注】


羽评历史

1.秦始皇没有立过皇后 。

2.乾隆大概只有1米66左右 。

3.我们一直有个历史误区:即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其实他只是灭了六国,并未统一全国,当时还有一个卫国作为秦的附属国存在,直到秦二世时才被灭掉。

4.秦桧所创的“宋体字”是整个南宋时期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尽管南宋大多数时间都将秦桧作为反面典型。

5.徐志摩这个名字是他老爹在他出国前给他改的,来源是小时候有个叫志谐的和尚摸过他的头。

6.南宋时期,熟练雇工的工资高于知府工资。(宋朝知府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 贯以上,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人民币),貌似现在只有欧美发达国家才这样。

7.东汉有个太监,凭借为皇后诬陷其他嫔妃上位,皇后死后,他立即又傍上了另一个皇后,简直就是个皇后控。这个人政治上的作为不堪入目。他叫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8.隋炀帝是历史上相貌最出众的皇帝。

9.杨延昭是杨业长子,杨业一共3个儿子,六郎是契丹人给他的绰号。

10.北宋清明上河图有人物1600多人,比四大名著中任何一部出现的人物都多(三国1200人) 。

11.屈原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先祖因被封于屈邑,其后代以封地为姓,遂称屈氏~离骚第一句就说了[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12.张飞其实是帅哥,书法写的好,还擅长画美女图,其书画作品均属上乘,是一位具有文士素养和气质的武将。他的两个女儿都当了皇后,史称大小张后,估计这两个姑娘基因不错,如果丑的话刘禅会要么。

13.宋仁宗时期让男子十五岁娶,女子十三岁嫁;明太祖规定男子十六岁而娶,女子十四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罚款的,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有女儿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还没有嫁人,罚款600钱;唐代男子二十岁以上,女孩十五岁以上还没有结婚的也要处罚。

14.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原是褒义。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武将一品绘麒麟,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因此,人们称文武官员为“衣冠禽兽”。衣冠禽兽原指的是当官的,它是褒义词,后因明代中晚期某些当官的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自然就成为贬义词了。

15.姓氏在古代的含义不同 姓是母亲一系的,氏是父亲一系的。比如姜太公,他爸是吕,他妈是姜,所以其实他的叫吕尚 。姜子牙的资料介绍是这样写的:“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现在人后来慢慢搞错了,把姓当氏用了,所以叫姓名 ;日本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现在还叫氏名。


哏儿都人

我也来说几个吧,互通有无:

1、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多次出家,然后让大臣们花钱把他赎出来。梁武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寿命长,在位48年,“侯景之乱”被囚饿死的时候已经86岁,要是晚年没昏庸乱用侯景,没准就能成为最长寿的皇帝了。



2、虽然辣椒是明代传入中国的,但是中国人吃辣历史悠久,没有辣椒不代表没有辣味,提供辣味的有芥姜、葱蒜、茱萸等。

3、秦始皇开始规定天子自称“朕”,在此之前,天子自称是“余一人”,至于孤和寡人,都是诸侯王的自称,汉初所封的诸侯也是自称孤的。而且君主自称寡人并不是很多影视作品中孤家寡人的意思,而是寡德,提醒自己德行还不够好,还需要更加努力的意思。

4、汉献帝刘协被迫禅让皇位给曹丕后,被曹丕封为他为山阳公,在封地继续供奉汉正朔和服色,允许建立汉宗庙和祭祀,曹丕甚至对他说“天下的东西,我们一起分享。”总之曹丕没有杀害刘协,不知道刘备称帝为汉的时候,尴尬不尴尬。14年后,汉献帝刘协才寿终正寝,比曹丕死的还晚,被魏朝以天子礼下葬。



5、皇帝里面武力值最强的应该是南朝宋武帝刘裕,《资治通鉴》记载了刘裕的一场战斗说道:刘裕带领十几个亲卫前去侦查,被发现后受到数千人的围攻,于是奋力反抗,身边的人都战死了,等到大将刘牢之前来相救的时候,见到令人吃惊的场景:数千人在前方逃命,刘裕一个人拿的刀在后面追杀。。。难以想象!

6、地震最多的朝代是明代,有记录的就有1159次,其中1556年关中大地震,今三千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死亡83万。还有明天启大爆炸,不知道算不算地震里面?;水灾最多的朝代是元代,没错,就是才90年的元朝,高达1870次,最后元朝也是亡于水灾引起的农民起义。


Pan878

我就随便说三个小故事吧。

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的典故,出自北宋神宗初年。

当时在政坛上有几个风云人物境况不同,如参与执政的王安石锐意变革;曾公亮年迈(又有“附和”王安石之嫌);富弼因足疾长期告病在家;谏官出身的唐介与王安石争辩失败,旋即因背疽发作而死;赵抃依违其间,追悔不已。

时人对此现象加以嘲讽,便总结出了中书“生(王)、老(曾)、病(富)、死(唐)、苦(赵)”的名言。

死后的“绿帽”

明初的名将方瑛,“天姿英迈,晓古兵法”、“为人廉,谦和不伐”,他为将“严纪律,信赏罚,临阵勇敢,善抚士”,是明代坐镇西南方面的一员良将。

方瑛一生参与数次麓川之役,又作为主将讨伐了南方各地苗人之事变,《明史》称“平苗之功,前此无与(方瑛)比者”。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名将,生荣死哀,却不幸被绿得上了《明宪宗实录》(印象中《宪宗实录》专门有一句是下诏惩治“奸夫淫妇”的)。

据“野史”《万历野获编》记载:

僧官常琇者,拜故南和伯方瑛为父,因与修武伯沈煜等交好。琇至各家饮,俱设妓乐,比更衣即与妓乱。又通瑛妾,为其徒所告,诏下锦衣衞狱。以琇奸义父之妾,杖一百充铁岭卫军。煜停禄,戴平巾闲住。又御马监左监丞龙闰,娶方瑛妾许氏为妻。事发,上命离异,闰送司礼监治之。

大概是说,僧官常琇凭借义父方瑛与勋戚沈煜等攀上了关系,没想到此人是好色之徒,常常在饮宴时勾搭各勋戚府上的歌妓。如果只是这样,那便罢了,然而在方瑛死后,常琇竟与义父的小妾私通,此事被告发后,他以“奸义父之妾”的罪名被流放到铁岭卫充军了。

在差不多时间,御马监的左监丞龙闰,又娶了方瑛的寡妾许氏为妻,头疼不已的明宪宗强令二人离异,并将龙闰交付司礼监审治。

我想对于方瑛来说,这是死后最大的不幸了,一世贤名,都被家庭丑闻败坏光了。


状元与外貌协会

我们现在常说:人们只“看脸”。其实在古代,相貌的美丑也能害苦了一个人。

北宋的状元蔡齐,“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对这个“名副其实”的状元郎非常满意,特地分享了想法给宰相寇准:“得人矣。”为了宠遇这位青年,真宗特命“

金吾给(蔡齐)七驺,(金吾卫士)传呼(状元之名)以宠之(蔡齐)”。这就是我们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新科状元游街一般的荣誉的起源。

作为明建文帝建文二年(1400年)的榜眼王艮,本该是状元。只是因其貌丑,便被建文帝朱允玟打发到第二名去了,而第一名的,便是仪表堂堂的“伪君子”胡广。

在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年)的廷试中,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孙贤脸黑,第二名(榜眼)徐溥脸白,第三名(探花)徐辖则是脸黄。针对这种情况,当时便流传着“

铁状元,银榜眼,金探花”的段子。


浔阳咸鱼

我来给大家说两个《春秋。左传》中的冷知识。

一、在《左传》·《僖公四年》中,齐国先是“侵蔡”,然后“伐楚”,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都是攻打别的国家,一个用“侵”,一个用“伐”。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在《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中作者说明了一下,“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意思是说凡是出兵,有钟鼓之声叫做“伐”,没有叫做“侵”,轻装部队快速突击叫做“袭”。所以这里的“侵蔡”就是楚国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史书中就用“侵”来记录,而攻打楚国的时候就是大张旗鼓的进攻,史书就用“伐”来记录。

二、同样在《左传》·《僖公四年》中,齐国“师进,于陉。”,这里的“次”通常译为军队驻扎,其实在《左传》·《庄公三年》中就有表述,“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意思是凡是军队在外,驻扎一夜叫做舍,两夜叫做信,两夜以上叫做次。所以这里的实际意思就是齐国把军队在陉这个地方驻扎了两天以上,来等待楚国的答复。

以上两个小知识很生僻,但是对更好的阅读古文很有帮助,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


趣撩历史

关于刘邦的冷知识:

刘邦给大家的印象是一个流氓,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邦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青年时的他最仰慕的人,就是有战国四公子之称的信陵君魏无忌。

刘邦有生之年没有见到他的偶像,这是被他视为最遗憾的事情。还好,他跟随过魏无忌的门客张耳。张耳是魏国名仕,刘邦曾经跟随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就是因为刘邦仰慕他,所以刘邦在张耳归顺他后,把张耳封为了赵王。刘邦当皇帝后还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

刘邦的天下是骑在马上打下来的,所以,他对儒生很不尊重。他说话不但对儒生毫不客气,而且严重的时候,他会拿儒生的帽子来撒尿。正如儒生郦食其在见他的时候,刘邦正在泡脚做足疗,这在当时是对人极其不礼貌的一种表现。郦食其看了刘邦这副熊样大为生气。

那一次郦食其极力的呵斥了刘邦一顿,不过刘邦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你说的对,即使他看不起你,他也会向你道歉承认错误,这就是之所以他能得到天下的原因。就是因为郦食其和陆贾两个儒生,改变了刘邦对儒生的看法,自此之后他才会高看了儒生一眼。

刘邦很好色,只要有点姿色的女人,他都会纳入到自己的后宫当中去,正如他灭了魏国魏豹之后,把魏豹的一个叫薄姬的妃子纳入了后宫,这个薄姬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汉文帝的母亲。

刘邦也有男宠,西汉的皇帝可以说个个都有男宠,这在史记上是有记录的。他们可能是史上记录关于双性恋最早的人之一。

刘邦很虚伪,他和项羽争霸的时候,明明是他下的命令赏千金,封万户来买项羽的人头的。可是,等到刘邦死后,他又假惺惺的跑到人家坟前大哭了起来。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当了皇帝的刘邦还是难消对项羽的恨。他对曾经项羽的部下说,只要你们投降我,称项羽为项籍,就能来我这里当官。不能称他为项羽,称他为项羽的一律免职,回家种地。

刘邦为什么要较这个真呀,因为羽是项羽的字,古代一般称呼别人的字,是对这个人的尊称。项羽都死了,这这点小事,刘邦还在计较。真的是虚伪透顶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