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山地旅游开发,还能这么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山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对平原和水滨地区居民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尤其在现在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下。

从旅游角度看,中国形成了山地形态多样、山地景观丰富、山地民俗特色的多样化特征,使得中国山地旅游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但从中国山地旅游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山地旅游的提升面对着一系列的困难。

呦!山地旅游开发,还能这么做?!

一是交通不便

除了少数城郊型山区,多数地方都涉及交通问题。比如北京的小西山,广州的白云山,南京的紫金山这是城郊型的,严格地说算不上山区。

二是其他基础设施不足

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少,不值得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的因素,也有市场不足的因素。现在很多山民,你大规模地路修上去,电通上去,就这么点人还不如把他迁下来呢,这是一个基本原因。

三是季节性制约

如果一年只能经营几个月或半年,山地旅游的发展显然困难。

呦!山地旅游开发,还能这么做?!

四是实际运作

山的品牌一般都大,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则难以把握。比如说太行山、说燕山,太行山800里,哪是太行?可是你得具体说到,比如河南的云台山是南太行,得说到这样具体才行。这里边就有如何具体落地的问题。

五是投资回报

只靠市场化投资,成功的只是少数,政府必须发力。我们中国所有的山地旅游项目,除了少数非常成功,比如像九寨沟、黄山等等,一般来说都有困难。尤其是现在一些不太成功的山,或者资源只是二流的山体就需要研究这些问题。

呦!山地旅游开发,还能这么做?!

中国这么多青山碧水,这么好的山地资源就这么白白浪费吗?当然不!那么,除了传统的开发方法,山地旅游资源开发还有什么更好的法子呢?

1、打破思维束缚,创新山地旅游产品

除了以山岳型景观为核心,打造名山景区的思路外,要看到山地旅游资源的其他功能,要看到其他二类、三类的山地资源也是旅游资源,也可打造为休闲娱乐产品。

山地资源可以开发其运动休闲、科普旅游、野外餐饮、野宿、探险、山地疗养、生态养生等多种功能,做好其中一项,就可打造极具特色与吸引力的专项旅游产品,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扩展发展道路。

2、推进山地运动大众化,开发专业山地休闲住宿

通过密切与户外运动专业机构的协作,开展大众化山地旅游项目。

目前,爬山、攀岩、越野、探险等已走向大众化,但山地滑翔伞、摩托车越野赛、汽车拉力赛、热气球运动、科普研学等才刚刚起步,需要户外运动专业机构给予支持。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旅游地产”开始进入个别山地,如海南三亚“阳光鸟巢”、浙江湖州德清“裸心谷”,就是其中的领先者。

呦!山地旅游开发,还能这么做?!

3、山地旅游文化深挖掘,内在魅力丰灵魂

增加山地旅游的魅力,关键在于挖掘和展现文化。作为山岳型的旅游景观,有些已对相应的历史、人文、宗教、建筑等文化资源作了一定开发,但作为广义的山地旅游,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强对周边文化遗存和文化活动进行开发,挖掘文化遗产、宗教建筑、历史遗迹、神话传说、民俗生活等文化资源,以提升山地旅游魅力。

4、完善公共服务建设,便捷安全又好玩

交通便利是山地旅游开发的前提。山地旅游的可进入性,并非越畅通、越宽阔为好,要根据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的需求,因地制宜选择或限定可进入方式,包括机动车路、骑行绿道、登山步道、探险山路等,以适应不同形式的山地旅游产品。

此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配套服务。例如,配备足够数量和恰当位置的指示牌、停车泊位、夜间照明、凉亭排椅、售卖货亭、公共厕所、免费WiFi、应急报警等。

呦!山地旅游开发,还能这么做?!

5、保护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

对于山地旅游资源,应大力倡导“做减法”,即对于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山地旅游资源,应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减少普遍性开发,减少大规模开发,较大程度地维持原生态。充分、合理的对山地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为游客提供多元、多样、多彩的山地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山地旅游项目。

中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各位一定要抓住机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