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夢幻與自由的顏色

當現實的生活不乏美好,內心深處的嚮往似乎總會被淹沒。而這一次,大海的召喚如此平靜而深邃,帶著藍色的誘惑,終歸還是在傑克的內心掀起了滔天巨浪,讓他義無反顧地投向了自己命中的歸宿。

關於呂克·貝松,大眾更熟知他的代表作《這個殺手不太冷》,這是一部兼具較高的商業性與較高的藝術性的經典好萊塢式影片。而他的另一部口碑佳作《碧海藍天》在更早年間便使呂克·貝松獲得了國際聲譽。《碧海藍天》作為1988年戛納影展的開幕影片,是一部愛情冒險片,影片極具感染力與色彩辨識度的畫面展現出了導演的非凡才華與個人風格,而細膩深沉的故事與舒緩有度的節奏又引導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主題:總有一些人是不滿於現狀的,或者說是無法適從,他們願意為了心中的嚮往而捨棄一切,友誼、愛情、榮譽,想要在大自然中去試探人類自身的極限,痴迷於神秘的森林,或是偉岸的高山,又或是深邃而寧靜的大海。最後甘願投身於心中的那一片聖地,向死而生。所以,與其說它是一部愛情冒險片,我更願意認為這是一部導演關於夢想與自由的獨白。

《碧海藍天》夢幻與自由的顏色

影片開頭的黑白色調使得故事在一開始就蒙上一層壓抑與沉悶的氛圍,但是清新爽朗的濱海小鎮風景又弱化了了不幸事故所帶來的悲傷感。自小生活在海邊的傑克,並沒有因為父親葬身於大海而就對大海產生恐懼的陰影,相反,他痴迷於大海似乎大海的深處有著誘人的秘密。傑克潛水不是為了獲得榮譽與利益,只是因為他堅信一個童話:知道該怎樣才能見到美人魚嗎?要游到海底,那裡的水更藍。在那裡藍天變成了回憶,你就躺在寂靜裡。待在那裡,決心要為她們而死。只有這樣她們才會出現。她們來問候你,考驗你的愛,如果你的愛夠真誠夠純潔,她們就會和你在一起,然後永遠把你帶走。電影開篇以黑白畫面來講述小時候的傑克與夥伴們的故事,以及他如何失去他的父親。對於這一整部“藍色電影”來說,這個片段顯得尤為突出,黑白的色調彷彿是回憶,但事實上是導演按照正常的敘事在講述故事。那一段令人難以回首的往事就如同大海里黑灰的礁石,被掩與湛藍的海面之下。

《碧海藍天》夢幻與自由的顏色

故事直接又從二十三年後講起,畫面變為彩色,至此,整部影片的畫面基調定了下來:無處不在的藍色,“blue”。無處不在的藍,大海、天空、女人的衣裙甚至主人公的眼睛。大量的長鏡頭,或移動或靜觀,令觀眾以絕美的視角欣賞到了真正的碧海藍天,配合大氣雋永的配樂,使人不禁想要幻為一頭自由遊弋的海豚。但是沒有人能忽略,“blue”一詞,在英文中還有一個意思——憂鬱。心向大海深處的人,即使他的外在如海風一般爽朗,行為同海浪一樣活潑,他的內心永遠是憂鬱的。傑克猶如他偷偷放生的那隻海豚,生來就該屬於大海,只是到陸地上來走了一遭,離開海便會死去。傑克所繫的是一個解不開的情節,關於海。海里有他的夢想,有他的幻想,有他的自由,有他的父親。他的所愛全在海里。正如他自己所言:潛水的痛苦在於,當我身處海底時,找不到讓自己浮出水面的理由。

但是當他遇到留在岸上的理由時,他便陷入了痛苦與糾結。年輕美麗的喬安娜與傑克在秘魯的冰湖上邂逅,傑克憑著自身的純潔與對大海的執著獲得了喬安娜的愛,傑克也適時地選擇像喬安娜表明心跡。

《碧海藍天》夢幻與自由的顏色

與此同時,童年的競爭對手與夥伴恩佐也出現了,他與恩佐有著特殊而深刻的友情。愛情與友誼對傑克來說是一種幸福,同時似乎也是一種羈絆。“你那樣子看海讓我害怕”。喬安娜毫無把握能與大海這個漫無邊際的巨大誘惑爭奪愛人。而當恩佐由於盲目挑戰潛水記錄而即將死去時,他要求傑克將自己放入海底:“你說得對,海底是個更美好的世界。”恩佐永遠留在了海底,這對傑克是一種指引,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奔赴。故事的結尾,傑克不顧已經懷孕的喬安娜,即使喬安娜大聲地呼喊:“我是真實存在地!”,

而傑克還是選擇熱愛那一片蔚藍的幻覺,在迷亂中永遠的地奔向了海洋,潛入了海底尋找到了傳說中代表最純潔最真誠的愛的美人魚。

《碧海藍天》夢幻與自由的顏色

藍色與故事情節所奠定的沉靜的影片基調,在影片內容上也得以表現:主角們都沉默寡言,幾乎沒有什麼火爆的大幅度的動作鏡頭,就連水下救援這種驚心動魄的片段也是有條不紊。大量的水下鏡頭為我們展示了靜謐的水下世界,營造了一種與世隔絕的孤獨感與歸屬感,這對傑克的內心情感刻畫有著重要的作用。傑克那對大海的無限熱愛,正如平靜時的大海一樣

——看似平和,實則蘊含了無窮的能量。這種使人不得不聯想到《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兩個人都無法適應“現實生活“,而選擇將自己的一切都獻給夢想中的世界。不過1900是將他的精神是世界寄託於永不離開的船,而傑克將他的愛都傾注於永遠無法填滿的海。兩個人的結局在常人眼中都是註定的不幸,但他們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而已。這也印證了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一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也可看作是導演本人對自己夢想的致敬。呂克·貝松兒時的夢想其實就是海豚飼養員與潛水運動員,而少年時的一次潛水意外使他的夢想擱淺。

《碧海藍天》夢幻與自由的顏色

所以,我們在電影中所感受到的傑克對大海的一切情感,其深刻的程度全部來自於導演投入的真情實感,帶有濃烈的自傳性色彩。饒有趣味的是,在影片中可以稱之為受害者的喬安娜可以看作是呂克·貝松的女兒的角色,因為在拍攝《碧海藍天》期間,他的女兒病重正在住院,而作為父親的他甚至沒有去看望女兒。我們也不難理解傑克這個走向大海向死而生的角色是如何而來的,他只是一個更激進的呂克·貝松而已。呂克·貝松將自己的幻作了生活在西西里的海濱小男孩:一部分幻作了笑容陽光燦爛,而又憂鬱深沉的傑克;一個是爭強好勝,散漫瀟灑的恩佐。他們同樣地深愛大海,深愛自由,執著於藍色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