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三|最後30天,你為什麼不能堅持?

這兩天聽了不少家長和同學都有抱怨:

“感覺孩子到最後了,沒有全力以赴。”

“最近孩子狀態一般,就不想複習了。”

“最後30天了,覺得啥啥時間都不夠,沒有足夠完整的時間。就不太想再深入或者紮實搞一個東西了。”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有人說,最後30天了,調整心態就好了。

但是心態歸心態,努力還歸努力。

30天,其實還是能夠在保持手感練習的同時查缺補漏;30天,還是可以在基礎穩固的情況下,謀求一些章節的突破;30天,還是可以再抱抱佛腳,記憶一些作文素材。把30天拆分成6個五天,其實還是不少時間。

不同的學校專業,不同的人生走向

其實每所大學之間的差異,每個大學之中專業的差異,從高考錄取分數來看,無非幾分,但從學生的未來發展上看,差異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很多同學,在高中階段,水平和能力本沒有那麼大差異。但在高考時,卻可能因為發揮的不同,進入了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專業。幾年以後,學校平臺的差異、專業與興趣的匹配度、周邊環境氛圍的影響,就會將你們的差異變得天差地別。

如果少了幾分,我可能會怪最後的30天,自己不夠努力,自己放了水,自己沒再去查缺補漏,自己沒做各種事。

如果你堅持了,最終真的只差一點,你也不會懊惱,不會對自己失望,畢竟考試嘛,總有一些運氣。無非時運不濟,你只需不墜青雲之志就好。

站在更長期的角度來看,我們所追求的是成長

如何保持成長?這可能是很多人都關心的話題。

保持成長無非兩個方向,第一是時間的積累,第二是專注度。

時間的積累不用多說,Tesla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說過:“拼命工作。每週至少花80到100小時在你的工作上。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如果別人每週工作40小時,而你工作100小時,即便你們在做同樣的事情,你已經快人一步。”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10000小時理論很早就深入人心。只是有時候很多人會努力贊同一種新說法: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藏戰略上的懶惰

格局比勤奮更重要

但是如何提升你的格局,如何有戰略意識,不外是讀萬卷書,行千里路,這不又回到了勤奮和積累?

不要忽略專注度的問題

專注度越高,相同的努力時間,你的成長就更多。專注度低的人,生活中,會喪失敏感性,一些能引起思考的細節,就無法捕捉到。而專注度高的人,不僅學習中,在生活中,他們捕捉一些細節,進行思考,也能積累,也有成長。

和我們比較相關的,生活的有序性和娛樂的優先級,是影響專注度的兩個因素。

■ 1.生活的有序性,比如你的房間是不是有序的整潔的,你的每日計劃是不是明確的,你的行程是不是清晰的。這些事情的有序排列,會使你的思路更加清晰,更能發現自己的問題;

■ 2.娛樂的優先級,自然需要降低娛樂的優先級。並不是有沒有娛樂影響你的狀態,而是娛樂的優先級影響。我必須每天看看球,我必須每天打一會王者榮耀這種想法,就說明著,你的娛樂優先級太高了。這會使得你專注於學習的意志力下降。至此,可能你願意開啟新一階段的自己,那麼就談不上什麼請你堅持,相信你已經思考明白。

至此,可能你又有了堅持的動力,話不多說,高三的你,去學習吧。

至此,可能你只是讀了一篇雞湯,那麼,請堅持下最後的30天,記住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要幻想維持住就可以,因為你越想維持,往往就越維持不住。

致高三|最後30天,你為什麼不能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