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拿“土”当美食,这是真的吗?

太原晚报

网络上的标题虽然一惊一乍,但仔细查看相关信息才发现,人家不但真的吃“土”,而且吃得还很香,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用土做为辅料的食品竟然还是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令人想到就喉咙干涩的食物就是山西长治的特产“炒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末年,是武乡羯人石勒发明的便于携带的军粮。

“炒指”和“炒棋子”的制作过程很相似。其制作过程是,将无污染的黄土碾成粉末状,用铁锅炒熟,再将用面制成的面疙瘩倒入锅内搅拌。待面疙瘩炒熟后,用筛子将面疙瘩上的浮土筛去,散发着泥土和面粉独特香味,咬着嘎嘣脆的“炒指”便出锅了。据了解,吃“炒指”不但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有助消化、养脾胃的功效。


太原晚报

话说我们常用“穷到吃土”来形容一个人的窘迫,不过你知道吗?“吃土”有时候也没你想的那么惨。在山西晋南地区,就流行一种用黄土做出来的美食,吃完,真真是唇齿留香,让人垂涎欲滴。



  

炒棋子可谓是山西省尤其是晋南一带的传统零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冬春时节几乎家家都要炒上几锅。如今,在好多人儿时的记忆里,那仍旧是一种难得的美味。近几年,张明光将传统的手工炒棋子进行了半机械化改进,在保留了传统手工炒棋子独特香味的同时,借助机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标准细化考核制度。现在,张明光带领周边几户村民炒棋子,不仅销往晋陕豫等周边省份,还借助网络平台将炒棋子分不同口味以10-20元每500克的价格销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



在晋南方言里,炒棋子又叫炒蛋子,有甜、咸两种口味,有圆、方、长条等形状。制作时,将面粉里加入鸡蛋以及炒香碾碎的芝麻、小茴香、花椒叶、食盐或者白糖和成面团发酵,经过反复揉捏切成所需形状,然后放炒锅里用黄土炒熟,之后过筛滤土便可食用。

炒熟的炒棋子色泽金黄,吃起来香酥干脆、土香四溢,还有助消化、养脾胃的功效。炒棋子用的黄土是从土崖上挖取的无污染观音土(当地俗称芦土),先将黄土碾碎过筛,然后在铁锅里先行炒黄土。待黄土在铁锅里咕嘟咕嘟沸腾冒泡时,将棋子疙瘩倒入搅拌炒制。如此,棋子不接触铁锅,而是在高温的黄土里均匀受热直至色泽金黄成熟。



炒棋子独特的口味离不开这些炒香的芝麻、小茴香、花椒叶等调味品。

炒棋子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早年间,晋南人离家远行,或是到外地谋生,甚至是上京赶考,带上一袋子炒棋子,既不怕腐坏,又可边行路边嚼食,不耽搁行程又省饭钱。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炒棋子豆当做是一种传统小零食了。

以前每到岁末年初,晋南人家家户户都会忙着炒上几锅,留着待客与自己吃。远行的人特别喜欢带一些炒棋子做干粮,因为里面含有故乡的水土,故乡的面,可以预防水土不服。


瓢虫与萤火虫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是地方传统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然而山西终极的美食体验你未必知道。那就是吃土😁。

而且这道美食还录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不是这样直接吃😂😂😁😓


炒棋子是我省尤其是晋南一代的传统美食,冬春时节家家都要炒上几锅作为零食,现在只能作为回忆了。

将面粉里加入鸡蛋以及炒香碾碎的芝麻、小茴香、花椒叶、食盐或者白糖和成面团发酵,经过反复揉捏切成所需形状,然后放炒锅里用黄土炒熟,之后过筛滤土便可食用。炒熟的炒棋子色泽金黄,吃起来香酥干脆、土香四溢,还有助消化、养脾胃的功效。

炒棋子用的黄土是无污染的观音土(俗称芦土)。碾碎过筛。然后在铁锅里先行炒黄土。待黄土在铁锅里咕嘟咕嘟沸腾冒泡时,将棋子疙瘩倒入搅拌炒制,如此,棋子不接触铁锅,而是在高温的黄土里均匀受热直至色泽金黄成熟,最后再用筛子、干布等把面块儿上的土处理干净来食用。


最后分享个山西人高兴的三个等级

1高兴起来就挖煤

2再高兴的时候就喝醋

3最高兴的时候就吃土

纯属娱乐,不喜勿喷,谢谢


吕梁大小事

以前在电视节目也看过,山西人吃土,好像是拿黄土回来煮食物吧。土只是导热体。而不是真正吃土。


为了梦19

不知道你说这个是何意,难道说是在抹黑山西吗?是的,山西是个经济落后的地方,穷乡僻壤出“饿”棍,所以我们要用土来充饥。没办法,穷吗,加上天公不作美,又无人管,只管在我们这收取贡品,却不管我们的风调雨顺与温饱,没得收入,没得粮食,只能以土为食了。或许哪一天全国人民都富起来了,或许会有人给我们山西一点点怜悯,让我们在这个山珍海味到处都是朱门酒肉臭的时候,可以吃上一顿粗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