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我們都知道,汽車上通常都有A柱、B柱和C柱,也就是從車頭到車尾的三個立柱。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不過同樣是“柱”,B柱卻有著和A柱、C柱截然不同的命運。甚至有一段時間,設計師一度將B柱摒棄。

最初,這種無B柱設計被稱為Hard Top。它的出現,剛開始其實只是為敞篷車在雨雪天應急用。不過後來人們卻發現,沒有B柱的汽車不但造型漂亮,而且視野開闊。於是這種風潮便在歐美逐步流行開來。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凱迪拉克 de Ville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1961款林肯Continental 4-door convertible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無B柱車型的鼻祖Nissan Gloria問世。該車造型沉穩,是當時日本主流商務車之一。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NISSAN GLORIA Gran Turismo SV

同期,豐田也推出了無B柱的皇冠,日產還推出了無B柱的公爵。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無B柱日產公爵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同一車型,無B柱版本要比有B柱版本貴出許多。而直到現在,奔馳、寶馬等高端跑車也還在沿用無B柱車身設計。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而且隨著車企將關注度更多的投向車輛使用便利性方面,一時間,無B柱設計似乎又成了汽車圈的一種時尚。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被放棄的偏偏是B柱,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當然不是。

我們知道,A、B、C柱不僅撐起了汽車駕駛艙,而且對車內乘員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保護作用。在車輛發生碰撞、翻滾時,A、B、C柱能夠有效避免駕駛艙擠壓變形。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其中, A柱在車頂和底盤的連接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去掉A柱,我們開車出門就要像賽車手那樣戴頭盔,以保證行駛途中車內人員的安全。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佩戴,但沒有A柱就沒有靠譜的擋風玻璃,想想大冬天寒風帶給面部的撕裂感,是不是很疼?你捨得麼?就算你捨得你媳婦也不答應啊。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C柱的作用,主要是支撐車頂和後擋風玻璃。當車輛後方受到撞擊時,會起到保護後排乘客的作用。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而從造型設計方面來看,C柱也使得車輛外觀線條更加流暢美觀。

C柱對視覺重心的影響最大。早期的汽車,C柱厚重,能夠提升穩重感。隨著肌肉車時代的遠去,懸浮式車頂以及“假三角窗”等的設計,則讓C柱很好的體現了車輛的靈動感。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寶馬的霍氏彎角(霍夫邁斯特拐角)是將C柱重要性表現最為淋漓盡致的。自1961年推出的BMW1500上採用並延續至今的一個經典設計元素,C柱靠近後窗的位置有一個小小的彎角,這個彎角設計可以讓車輛看起來更具運動性。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筆,至今仍無人超越。

B柱的主要作用是支撐車頂蓋,同時還要承受來自前後車門的壓力。此外,車內的一些附加零部件,也會安裝在B柱上,如前排安全帶、空調出風口等。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不過雖然B柱的作用也不小,但它也有幾個讓人不能忍的缺點,那就是“醜”和“不便”。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就能理解,它就像好好的一個對開門,中間卻多出了一個門框那樣,既彆扭又不方便。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這也是人們一直想把B柱幹掉的原因。

其實小濤一直認為,MPV車型最適合採用無B柱設計。這樣它的車門開口就可以一直延伸到後排,上下車的空間非常充裕。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豐田 Isis

而且,B柱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加強車身底盤和車頂的剛性強度來實現。對於普通車輛來說,ABC柱以及前後門檻、前後門防撞杆組成的區域,能夠有效保護乘客的安全。而無B柱車型則會有針對性的增強車身底盤和車頂框架的強度,增粗A柱來保證安全。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簡單來說,A柱、C柱如同房屋的承重牆,是拆不得的,而B柱則更像是輕體牆,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砸掉。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不過,這面“輕體牆”砸掉後,車輛真的就不受影響嗎?

寶馬i3的碰撞成績讓人們再次忐忑不安起來。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在E-NCAP碰撞中,這款沒有B柱的電動車,側面柱碰撞的成績僅獲6.6分,拿到了四星評價。

看起來,似乎B柱對安全的影響還能大。但是,同樣沒有B柱的大眾高爾夫敞篷版,其側面柱碰撞成績則達到了7.8分,獲得了五星。所以,並非B柱太重要,而是i3做的還不夠好。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而有B柱車型的碰撞成績其實也差不太多。車圖騰查閱相關資料瞭解到,奔馳C級的側面柱碰撞成績為6.7分,福特翼虎7.3分,奧迪A6L 7分。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公佈的車禍死亡率最高車型排名中,並沒有無B柱車型的身影。

那既然無B柱車型又方便實用,安全方面也沒有損失,為什麼卻並沒有普及呢?

說到底,還是成本問題。

雖然減少了B柱材料,但要達到有B柱車型的安全性,其在車頂、底盤加強等方面所要付出的代價卻要多的多。

也因此,採用無B柱設計的車型,大都集中在售價相對較高的敞篷和轎跑車型上。這對於喜愛兩廂車和旅行車的歐洲人來說不是主流,對於熱衷SUV的寬敞、大氣與高承載的中國人來說,也是小眾消費。

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強度既高成本又低廉的新型材料也必將出現。屆時,汽車的整體長相可能會變成另一番模樣。

這從體現各大品牌未來趨勢的概念車就能看出端倪。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同樣是柱,為什麼B柱就那麼不受待見?就因為它名字不好聽嗎?

此外,無B柱車型之所以沒有普及,還在於人們覺得這種車不安全。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此類車型的日漸普及,這種觀念一定也會發生改變,就跟國人之前並不接受兩廂車,但後來卻完全接受那樣。

下載嘻哈學車APP,更多科目題庫、視頻等著你,嘻哈學車、讓學車更輕鬆、更便捷!線上預約、線下“機器人電子教練”智慧駕培開拓者-安徽嘻哈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安徽國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