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传统建筑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凤凰寺的前世今生

凤凰寺也叫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正教寺等, 位于今杭州城中山中路。据史书载,在宋、元时期,这一带是阿拉伯富商的聚居区,当地人叫它洋坝头,顾名思义,是洋人居住的地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称这里是“阿拉伯世界”,穆斯林擅长经商,拥有雄厚的资财,多以经营珠宝为名,凤凰寺附近的珠宝巷即以此得名。

中阿传统建筑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凤凰寺的前世今生

凤凰寺

凤凰寺因其建筑布局形似凤凰,一般以为,原雄伟高耸的望月楼和方砖结构的穹形大门为凤凰之首;进门一条长廊如凤凰颈部;二门门口有两个大抱鼓石分置两侧,犹如两只凤爪;左右参天的松柏恰如凤毛;南北两所屋舍正如凤翼;大殿为凤身;殿前两边各有水井一眼,犹如凤眼;殿后有长方形竹园郁郁葱葱犹如凤尾。凤首、凤身、凤翼、凤尾栩栩如生,雄伟壮丽,所以在清道光十八年(1838)改称“凤凰寺”至今。凤凰寺与广州的狮子寺(怀圣寺)、泉州的麒麟寺(清净寺)、扬州的仙鹤寺并称为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四大清真寺。

中阿传统建筑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凤凰寺的前世今生

凤凰寺全景

中阿传统建筑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凤凰寺的前世今生

凤凰寺内景

中阿传统建筑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凤凰寺的前世今生

凤眼井

关于该寺的始建年代说法不一,据北宋苑祖述在南宋初年所撰《杭俗遗风》曰:“回回堂在南大街文锦坊地方,系回回教民聚众礼拜之所,故一名礼拜寺。其堂四方壁立,高五六仞,迎面彩画,有回教寺匾额,中间圆门,上造鸡笼顶。”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载:“真教寺在文锦坊南,元延祐间,回回大师阿老丁所建”。清康熙九年(1670)重修真教寺碑记载:“寺创自唐、毁于季宋,元代辛巳年有大师阿老丁者,来自西域,息足于杭,瞻遗址而慨然捐金,为鼎新之举,表以崇闳,缭以修庑,焕然盛矣”。

据上述记载,该寺可能始建于唐、宋时期,元延祐年间由波斯人阿老丁重建,明清时重修。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凤凰寺始建于南宋时期。因为凤凰寺原前殿镶嵌有南宋雕砖六块,方形,尺寸为42.5×42.5×4.7厘米,上凸雕阿拉伯文字,组成《古兰经》中“赞主赞圣人”词,调砖侧面印有“京砖”、“制造”等汉字。经考证,该砖石为宋代所制京砖。

中阿传统建筑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凤凰寺的前世今生

砖雕

1929年因改建马路,拆除原5层塔式大门及门前照壁,使寺院面积缩小。现存大殿中三个并排的后窑殿是全寺的重点建筑,也是精华所在,据中国建筑学家鉴别,居中的后窑殿最大,为宋时所建,其余两个为元代增建,后由明代依原型重修。

后窑殿是完全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全用砖石砌成,四壁上端转角处砌菱角牙子叠涩收缩,上覆半球形拱顶,不用梁架,故称“无梁殿”,体现了建筑物高纵向上的空间感,契合伊斯兰教的高洁,神圣的教意。三殿中通面阔约30米,以拱券门分隔成三大间,每间有半球形穹窿顶,饰有三组不同的彩色花卉、鸟雀图案;穹顶外面建有三座中国式攒尖顶,应该是明代重修所为。中间殿顶为八角重檐,其余两间殿顶为六角单檐,筒瓦板垅,翼角起翘,覆盖彩色琉璃瓦,间置风铃,顶端各安装一只铜葫芦。这种殿内外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使得阿拉伯特有的建筑形式和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手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三个后窑殿的后墙处都设有读经台,中窑殿两座,侧窑殿各一座,用青石雕造,朴素无华,经文物部门鉴定为宋代遗物。中殿后墙正中砌有米哈拉布,壁面装有精湛的明代木雕,镌刻有书法精美的《古兰经》文,朱漆贴金,四周配有石榴花、方胜合罗和回纹万字等繁密图案,制作精美,富丽堂皇。是明景泰二年(1451)的木雕艺术精品。

中阿传统建筑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凤凰寺的前世今生

内景

中阿传统建筑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凤凰寺的前世今生

大殿内景

紧挨后窑殿的木构大殿是近代所建。寺北墙内建有碑廊,存有阿拉伯文,波斯文碑石24块,还存有明永乐,弘治敕谕碑以及清顺治、康熙年间重修寺碑记等文物。该寺建筑具有伊斯兰教与中国建筑风格相结合的特点,是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中阿传统建筑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凤凰寺的前世今生

石碑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凤凰寺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阿传统建筑艺术手法珠联璧合——凤凰寺的前世今生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