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坑医案例!为所有医生敲响警钟

在临床上,一个成功的医疗团队离不开掌控全局的灵魂人物,当然也离不开让人放心的各级成员。不过,对于手术团队来说,我们却很容易忽视助手所扮演的角色。其实,一个不称职的助手,在诊疗工作中,能活活把主刀坑死!不信?我们一起去看看四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不会复发

主刀医生在与该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拿出了很多临床数据,告诉患者:此种手术是存在复发的可能性的,主刀从来没有承诺患者,在既往生活习惯不改变的情况下,痔疮不会复发。

可是,患者马上反唇相讥:你是没有说过,可是跟我签字那个医生很明确的告诉我“不会复发”,这样我才做手术的!

主刀医生马上叫来自己的助手,进行核实。助手对于五年前的情况确实已经印象不深了。这个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患者竟然拿出了一段录音,这段录音是在助手与其签字的时候,被患者偷偷录下来的,只听:

患者问:这个手术做完之后会复发吗?

主刀助手回答: 我们教授做这个手术从来没有复发过……

主刀无语。


案例二:泌感事件

一位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莫名其妙的体温波动, 血象高,PCT及CRP指数都提示是一个细菌性感染。主刀医生首先考虑的是不是颈部术野的感染?经过仔细检查,基本可以排除。接下来,患者出现了感染性休克,甚至一度转到重症监护科进行观察、处理。

在进行病例讨论之前,主刀仔细翻阅了该患者的病历,尿组合结果提示:术前患者就已经存在泌尿系感染的情况了,术前,助手没有发现,也没有及时处理。

于是,主刀找到主管该患者的助手,质询病人出现感染性休克的原因,此时,这位助手才恍然大悟。

主刀教授在科室交班的时候,在众人面前严肃批评了这名年轻医生,并暂时停止了他管床的资格。

庆幸的是,该名患者最后康复出院了。


案例三:剪掉的管

一位做完了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整个围手术期都还是挺顺利的,患者非常开心,因为第二天就要出院了。出院前一天,管床的医生过来换药并拔了腹腔引流管。凡是行内的粉丝,对换药拔管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操作,日后竟然埋下了祸根。

患者如期出院了,从出院那天起,他的噩梦也就开始了:他经常感觉腹部胀痛不适,有时还有恶心和呕吐。一开始复诊的时候,主刀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胃癌术后常见的消化不良,门诊开了药进行了对症处理,可是他的症状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主刀:当时拔管子的时候,不顺利吗?

助手:是啊,拔了半天,拔不动。

主刀:最后怎么拔出来的呢?

助手:最后,我用剪刀把外面的管子剪断了。

这四个坑医案例!为所有医生敲响警钟

当时的主刀表情↑↑↑


案例四:死亡肠瘘

这个案例的结局是患者失去了生命,不可谓不悲惨,值得所有医护人员警醒。

面对一台复杂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主刀医生做的得心应手,术后病人却出现了凶险的小肠瘘,并最终导致了其死亡。主刀百思不得其解,团队总结时,发现在暴露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场景时,高度怀疑助手手术器械不慎损伤到了空肠。

腹腔镜手术中,团队的所有注意力几乎都在主刀视野那里,此时的助手很容易成为不被重视的“漏网之鱼”,经验不足的助手所犯的错误一旦被忽视,造成的损伤几乎无法被第一时间发觉到。

所以,手术中,我们真的不怕神一样的手术病灶,就怕没被留意,但却犯了错误的助手。

补充→ “离屏效应”:为了满足主刀术中的需要,扶镜手必须要使腹腔镜镜头始终保持与主刀医生器械同进退,从而不能全面观察助手器械在体腔内准确的方位和操作,容易导助手致器械盲目移动,甚至造成对组织器官的损伤。

【教训总结】

永远不要太过自信和“他信”

发挥团队的整体力量是正解

放手不放眼,小心才能使得万年船


24小时医学频道不仅可以观看现场网络直播,还可以下载“24小时医学”app同步观看哦,过后还可无限看回播,足不出户掌握最新专业医学资讯。

这四个坑医案例!为所有医生敲响警钟

让医学更有趣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