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huangcaiting

姚菁,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心理諮詢師。


這位朋友您好!您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也促使了我去了解一下身邊朋友的感受。我很有興趣試試看來和你聊一聊這個話題。


作為一位心理諮詢師,我身邊有很多諮詢師,和他們在一起,我總能感到更多積極正面的能量。


首先

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需要學習非常多的心理學知識,並且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地學習,所以心理諮詢師一般都是積極進取熱愛學習的人。

其次

通過心理學的學習,諮詢師們會非常理解經歷對個體成長的影響,如果遇到令人不開心的人或事,心理諮詢師們更傾向於試著去理解背後的原委,而不是由著情緒的爆發。


第三

身邊有一位心理諮詢師,可能在你情緒不好的時候給你一些幫助。


第四

心理諮詢師都比較善於傾聽,你跟他們會有比較好的交流體驗。

對有些朋友而言,身邊有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可能會害怕他把你的心思都看穿,或者整天叨叨著分析。從心理諮詢的職業素養來說,這些是不應該發生的。

首先,開展心理諮詢的首要原則是自願。

只有諮詢對象自願進行心理諮詢,我們才開始工作,對方沒有需求我們就不應該進行任何工作,除非危機干預。


第二,心理諮詢師必須嚴格為來訪者保密。

如果一位諮詢師對著你對第三方進行評論,這不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應有的行為。


第三,心理諮詢的規則裡還包含了不為原本就認識的人進行諮詢。

所以,如果身邊的諮詢師是一名專業的諮詢師,能恪守職業的要求,我覺得應該是一個非常愉悅的體驗。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在最初學心理的時候,一些朋友知道了,總是會問我一個問題:那你能知道我心裡究竟怎麼想的嗎?其實不經過溝通,一個學心理的,對別人所知也是有限的。而且心理學下面有諸多分支,如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體育心理學、藝術心理學、犯罪心理學、消費心理學、行為金融學、工程心理學、職業健康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文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工智能……臨床心理學和諮詢心理學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但是隨著學習心理的日益加深,我發現心理學是一個瞭解自己和了解他人的有效工具。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就是人的知、情、意和行為。心理學的許多研究方法,比如訪談、測評、實驗、表情以及動作分析、心理諮詢等等,都是為了幫助人類更好地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如果你有一個學心理學學得很好的朋友,你真的要好好珍惜。

  舉個例子來說,我一個朋友喜歡找我做愛情參謀。她單身有一些年頭,通過婚戀網站遇到了一個所謂的金領男人。但是,對方是個工作狂,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她。她感到苦悶,來諮詢我,這男人究竟靠不靠譜,合不合適。我通過幾個問題,就瞭解到,這個男人和她的家庭背景並不登對,且前面一段感情受傷比較深,過度戀母,很重視母親的意見,和父親關係疏遠。年紀比較大了,還沒有固定女友,常出差……幾個信息,讓我開始搜索我自己諮詢過的諮客,以及身邊的朋友特徵,我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一個隱性的“媽寶男”,而在我的經驗中,媽寶男劈腿出軌的問題要比普通男人高。我就提醒她,這個男人不靠譜。

  但我的朋友一開始沒有看重這個意見,直到一年後,她告訴我,這個男人不珍惜她,老不接她電話,和她在交往的時候,還同時交往了另一個女孩。朋友因為這個男人的劈腿而和他分手了。後來,這個朋友在我的建議下,開始了新的生活……

  也許這個例子能告訴你,交往一個學心理的朋友,往往會可以得到中肯的建議,你常常不需要浪費時間在沒意義的事情上,而是瞭解到自己是誰,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直達核心,更高效地達成心願。

=================================================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那麼有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究竟是怎樣的體驗?

先說說好話,建立一下人氣。往大了講:

如果你有了個學心理學的朋友,首先他可能比你更理解你的行為。

這並非基於他懂讀心術,而是基於他對人類行為的理解。他知道人類感覺的個體差異,因而能夠理解這種差異;他知道期待與既有知識對知覺的影響,因而能夠理解誤會。至於他有多瞭解你?呵呵噠,這得看你們的關係有多深了。

如果你有了個學心理學的朋友,他可能會改變你的世界觀。

這個世界的原本是沒有分類的,它是連續與流動的。分類只有在人類社會中才存在。理性的人都喜歡講因果,因為不吃飯,所以餓了;因為不喝水,所以口渴;但心理學家發現,自己在研究『人與社會』的時候,純粹的因果關係其實很少,更多的是複雜的相關關係。也就是說,一個結果,往往是在不同因素影響下發生的。我們不能觀察到,月亮圓了,犯罪率高了,就認為犯罪率的提高是月亮圓的原因,更有可能的版本是:月亮圓了,黑夜變得不那麼黑了,壞蛋犯罪更容易被發現了。

如果你有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他恰好還是考究帝。他可能會頻繁糾正你的措詞,好讓你知道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

相信我,這真的很煩,但對理解世界的真相卻很有益處。

往小了講:

如果你有個學心理學的朋友,你可能變成行為上的學霸。

最近英國與加拿大的聯合研究表明,我們大腦裡存在好學基因,也就是說你愛不愛學習,可能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你基因的問題。那麼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拿什麼來拯救一個在基因上就不喜歡學習的你呢?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如果你的朋友是像斯金納或華生一樣的行為主義學派,他可能會用獎勵的方法讓你愛上學習,瘋狂的,愛上學習。

如果你有個學心理學的朋友,你會很有錢。

你可能會賺很多錢。

面對過山車一般的股市行情。已有研究表明,在預測未來這件事上,人們有多失準頭。曾有心理研究表明,讓黑猩猩與股市專家去買股票,結果專家對股票的預測結果與黑猩猩差不多。但最近面對股市的“天台見”行情,有研究稱心理學家比經濟學家更能在股市中賺到錢。影響因素之一大概就是心理學家比經濟學家更能在壓力情景中控制好自己,較少從眾,更明白自己行為中可能隱藏的陷阱。

這個物品,華而不實,買來何用?”

“因為我喜歡!”

有需要才想購買,喜歡就是購買的理由。但為何有時候我們會買得如此“傷心病狂”?如果你有一個心理學的朋友,他恰好喜歡人類的決策行為,他也許可以從更深的層面幫你發現自己奇怪的消費行為模式,你真的是有需要才去購買嗎?有時候,你購買只是想證明自己並沒有失去重要的東西。

如果你有個學心理學的朋友,你會有人愛。

你可能變得更加自信。


紅杏一顆

你對他寄予厚望,他可能總還你以失望,但依然不離不棄,在你的朋友名單裡安然無恙。

睡不著跟他請教被催眠,他不是讓你放點舒緩音樂就是讓你數羊。

又幫他做了回被試,填了份量表,激動的問他,怎麼樣測出我有什麼特別之處嗎,他一臉平靜告訴你,數據都在正常區間。

你聊天說哎呀不能多說,你肯定能知道我心裡想什麼,他一頭黑線說你剛才說的我還沒明白呢。你打算讓他他幫忙分析女朋友最近反常的行為什麼原因,發現他都還沒女朋友。

考試了你指望他教你個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法子,發現他除了告訴你多背多複習,就是抱著自己需要厚厚的書在狂背到不能自拔。

有時候他比你還抑鬱,有時候他比你還幼稚,想到他的專業,你更加好奇,你們心理學都學啥啊?然後他巴拉巴拉一堆你沒聽過的名詞和理論。你說好吧,聽起來挺高大上哦,咱們換個話題吧。


微微光



阿鼎AD

喜歡題主的這個問題。我的本科專業是物理學,身邊是一群就像美劇《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裡一樣的朋友。而我的研究生期間則是心理學專業,身邊又被一群搞心理學的人包圍著,何其有幸。現在我作為一個從事心理學研究的人,我的身邊依然活躍著一群搞心理學的人。因為本科時候並不是這個專業,有了對比,這讓我對搞心理學的朋友的體驗更加敏銳。應該說,身邊有學心理學的朋友——無論他們是臨床心理學還是認知心理學還是社會心理學——都太酸爽了!

讓我隨便舉兩個例子吧。

研究生期間我們的學生宿舍離主校區有一定距離,在實驗室搬了一天磚,大家會在傍晚乘坐校車回宿舍。偶爾在實驗室忙晚了,就會結伴騎車回宿舍。每次能約到的騎車小夥伴都不同,路上大家一般也說說笑笑,談些好玩的事情。一次有幸和隔壁臨床心理學實驗室的同學一起騎車回去。當時又是搬了一天磚,身心俱疲卻沒做出來什麼東西,有些鬱悶。初春的夜晚冷風習習,路上也沒什麼人了,我連闖了好幾個紅燈只想趕緊騎回溫暖的宿舍。就在闖過第三個紅燈時,騎在旁邊的臨床心理學同學悠悠地來了一句:

“你最近這個反社會傾向好像有點兒增加哦~~~” 說完意味深長地看著我,讓我心中不由得一驚。如此的例子其實數不勝數,身邊有學心理學的朋友,能夠不時地從你自己都想不到的層面向你的靈魂深處發問,促使你反思與內省,哈哈。

還有一次也比較經典,是工作之後,有一年的美國社會與人格心理學年會在賭城拉斯維加斯召開。去過賭城的人可能都知道,那裡大部分酒店的大堂實際上就是賭場。一個晚上我和北京來的一位研究風險決策心理學的教授以及臺北來的一位社會與人格心理學教授從外面吃飯回來,因為兩位前輩都沒玩過老虎機,我就自告奮勇在大堂裡找了個機器展示了一下。投了幾美金進去,有輸有贏,蠻有意思,不過一會兒就輸光了。正當我準備起身和他們一起上去時,其中一位教授遞過來了一張20美金,鼓勵我再玩一下。恭敬不如從命,於是我又繼續快樂地拍起了老虎機。拍了一會兒正開心,我忽然意識到身後觀看的兩位前輩學者,正在饒有興致地討論,研究我都是在什麼情況下改變賭博策略,什麼時候增加或者減小賭注。。。。所以

身邊有學心理學的朋友,他們有時候比你自己還能關注到你的行為以及背後隱藏的細微心理呢


鯨魚小星球

如果你有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首先會讓你感覺身邊多了個“垃圾桶”。我們每天在處理自己的生活事務中,經常會遇到挫折和其它不好的感受,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這就是我們精神上的垃圾,就像生活垃圾堆積在一起時間久了就會腐敗產生沼氣引發自焚一樣。這些負面情緒如果一直壓抑沒有宣洩的話,也會讓我們不堪重負,產生疾病。當然,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自淨功能,不過總有自己夠不到的地方。如果有心理學的朋友,你就管自己倒並且能得到及時的清理。他會用心理技巧讓你把“心房”裡的垃圾清理得乾乾淨淨,你還不用擔心他洩密。

其次,如果你有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你會感覺身邊有把“梳子”。面對情感生活和家長裡短,有時思緒萬千,卻千頭萬緒感覺一團糟,忍不住迷失自己,情緒爆發。如果這時你這個朋友在你身邊,他會耐心地來和你一起討論這些問題。有心理學背景的他,對於人的心理軌跡變化和相應反應較之常人多一份洞察力,他能讓你靜心下來,讓你在一旁看看你鳥巢般的思緒,然後陪著你一根一根,一層一層把它理順。

其三,如果你有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你會感覺自己多了一面清晰的“鏡子”。心理學的人通常會多一點理性,更善於剖析和洞察自我。面對這面“鏡子”,你更能清晰看到自己主觀意識中的所思所想,能夠知道自己在自我成長中的不足和值得改善的地方。

當然,如果你有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請你不要把他當成柺杖,他會告訴你每個人都要學會自己長大,他所做的是輔助性幫助你成長。


鵜鶘心理

我想應該是幸福加一點小驚恐的感覺吧。在跨入心理學大門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接觸共情這個詞,說的通俗點就是會換位思考,在經過幾年的反覆強化以後,學心理的同學大概都明白傾聽與理解的神奇功能。除了這些,學心理的朋友還知道一堆實用的情緒管理方法,壓力處理貼士,克服各種日常糾結的小訣竅。試想想,你受了天大的委屈,男友只會對你說多喝熱水,到學心理的朋友這裡呢,她會用溫柔平靜的眼神鼓勵你把委屈都一股腦都倒出來,然後適時的給你遞個紙巾,告訴你你確實受委屈了,哭可以理解,罵人也可以理解,她會一直陪著你。是不是就很貼心?很溫暖?最後重要的是如果你的認知方式存在偏頗,她還可以用產婆術,ABC情緒理論幫你慢慢意識到自己思維過程的偏差和煩惱的根源,這就是心理學區別於普通安慰的不同點之一,別人的安慰就好比是授人以魚,而學心理的朋友的安慰則好比是授人以漁,所以說有學心理的朋友可以說是幸福滿滿了。

當一個人聽到對方是學心理的第一反應應該就是怕被人看透的小驚恐,學心理學的朋友有可能會不自主的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人的情緒,行為聯繫到一起,尤其是其在研究微表情微動作時,時不時就會不動聲色的在腦中分析一波,當然這種情況雖然時有發生,但分析的結果先不說準不準,可能他轉眼就已經忘了ㄟ( ▔, ▔ )ㄏ。所以,這種驚恐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啦。

答者:暖心理的王文慧


暖心理

瀉藥。

我有個北大心理學研究生的朋友。

嗯,沒什麼特別的,總感覺他上了也白上。啥都不會,當然了我是這麼覺得的,畢竟這個東西我覺得有點虛無縹緲O__O"…

哦對了,除了感覺他是個學霸以外嘛。。。沒什麼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