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利用春节期间,回到了我童年时代住过的小山村----外公的老家镇沅县回约村,行前在网上查询了镇沅的有关资料,做足了行前的准备工作,咨询儿时的伙伴王强同志,由他帮我们预订了各个地方的酒店、行程,、。幸运的是这次春节王强刚好也带母亲回镇沅过年,有他引导和介绍,使我们的镇沅之旅顺利成行。镇沅之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乡情、乡音、亲情溢满我心,家乡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感动不已。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回约村,那是父亲的老家,我和姐姐在那里渡过了快乐的儿童时光。听我母亲讲,当年有了弟弟后实在没有精力又上班又带三个孩子,于是将我和姐姐送回到了镇沅老家,姐姐待了一年多就回思茅上学了,我一直待到妹妹出生,母亲利用产假的机会才到镇沅将我接回思茅,一年后我在思茅开始上小学。如此推算,我们应该是在1970年前后到镇沅,姐姐应该是在1971年回思茅的,而我是1972年4月回思茅的(这个有比较清晰的记忆)。1976年暑假时父亲曾带着我和姐姐、弟弟回过一次老家,距今天算来已经40多年了。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记忆中当年在回约村的生活是很美好的,无忧无虑,我们和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称呼为阿公、阿奶)住在一起,还有一个宝凤姐好像是哪个小学的老师,姐夫老是喜欢喝酒……我们家的房子就盖在一个山坡上平出来的台阶平地,和我们平行的还有一户人家,那就是王强的家,王强是我们童年时代最好的小伙伴,我们有很多一起玩耍的童年记忆。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在我们家的周围都是梯田(现在的叫法啦),记得屋前是水田,我爷爷他们每天在田里劳动,犁地、耙地、插秧、收获……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耙地:在水田里,牛走在前面拉着一个四方形的耙子往前走,人站在耙子上拉着缰绳,我最喜欢和阿公一起站在耙子上,享受着轻风拂面,好不惬意。还有晚上和阿公他们一起去稻田里捉黄鳝,举着松明火把,发现水田里缩卷成一团的黄鳝,立刻用竹制的夹子快速捉住黄鳝,我的任务就是背着一个小竹篓去装黄鳝啦……阿公家有两幢房子,都是两层的结构,正屋底层住人,二层放粮食,院子里种了桃子树、象牙芒果树,记得1976年暑假回去时,我和姐姐每天都拿根木棍将树上的桃子打下来享用,又大又甜又新鲜的桃子让人记忆深刻。房子后面是一片自留地,勤劳的阿奶种了很多蔬菜,还有一棵挂满果实的、高大的李子树。我常常跟着阿奶去菜地里玩耍、摘菜,记得有很香、很好吃的宽边韭菜……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在老家的时光中记忆最美好的一部分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了,记得那时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但除了王强,我几乎记不起其他人的模样和名字了……儿童时代真是无忧无虑,大人们出工干活去了,我们就在山野里疯跑、玩耍,记得要走过很远的路从家所在的山坡走到一条河边,走过河上的一座小吊桥,有一个草席厂,我记得曾经跟着阿奶带着自己上山采的席子草到那里编织草席,就像最古老的纺织机一样。水边还有一座大水车不停地转动,带动着碾米房中的石磨,吱吱呀呀的声音,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记得那时回约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基本靠走,印象中当年母亲来接我时是走到平掌,在她一个同学家住了一夜,才搭上了回思茅的车。1976年父亲带我和姐姐、弟弟到回约,是从回约徒步走到当时的县城按板镇的。从那以后,我们就再没有回去过,回约村就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话说我们从昆明出发,下午到达镇沅县城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出发到勐大。从镇沅县城到勐大镇大约有60多公里,都是柏油路,路面很好,只是弯道较多,行驶在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满目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心旷神怡。王强开一辆越野车在勐大镇接应我们,我和母亲坐上他的越野车领头带领其他三车前往回约村。出了勐大,道路的等级就在下降,大概又走了10多公里,就转入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延着一条小河蜿蜒曲折地延伸,车子走过,扬起一阵阵灰尘,车窗外却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一片片农田、翠绿的竹子,还有一群群白色的鹭鸶,世外桃源大概也不过如此了……一路上,王强不断地给我们介绍着,勐通河、大井、平掌……每行驶到一个漂亮的地方,他总是善解人意的停下车让我拍照或是录一段影像。走过平掌村时,才发现记忆中很大的地方如今看来却只是一个很小的集镇啊。又前行一段路,河面变得更加宽阔,王强将车停下,指挥其他三辆车停好,又打电话让他侄子开着另外一辆越野车来接我们,要过了河去才能到达,我们的轿车是不能涉水啦。看到了记忆中的那座桥,现已改造为一座结实的水泥桥了,当年我们就是从这里走出大山的,很有意思啊,哈哈。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窗外的风景,记忆中的小桥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过了河,又走过一段弯弯的田间小路,走到了王强的家,除了他们,旁边还有另一户人家,房屋的格局和安排与我记忆中童年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只是他们说房屋整体向上移了一个平台,原来我们家和王强家的房屋所在地都已变成了两个水塘,站在王强家的“观景台” 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家曾经的地方,边上还有一院房子,但这一切都已属于另外的人家,据说是早年前经父亲、母亲同意后小宝凤将阿公、阿奶的房子连同宅基地一起卖掉了,今天看来出售的价格低得惊人……睹物思情,让人产生很多的联想和回忆,童年时代的快乐时光仿佛就在眼前,乡土、乡情、乡音,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左边远处的水塘就是我们老家的旧址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白色屋顶是王强家的房子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见到了王强的家人,他的大哥、大嫂、母亲,还有他夫人、女儿等等,当年在回约村时年纪太小,我对王强大哥的印象都不深了,可他对我们还有很深的印象呢,一见面他就说“记得你和小萍在这里的时候呢,小萍不爱讲话,你要活跃一些……后来你妈来了,把你领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怎么他们都这样说呢,难道我小时候就那么张扬吗,哈哈……我们还去了隔壁的康家,也就是阿公家原来的地址,这是一户年轻人的家,小孩子在平掌上学,只留下夫妻俩在做农活,在地里主要种烟叶,一年光烟叶的收入就有6万元左右,日子过得还很不错呢。在他家房梁上看到两个燕子的鸟巢,他说这里的风水比较好,在他原来住的地方从来未有燕子筑窝呢。从他家菜地里摘了两大袋绿油油的牛皮菜,成为我们晚餐桌上最受欢迎的美味……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真是感谢老朋友王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前一天他因主持村里的团拜活动、过分劳累而嗓子干哑,却仍为我们精心安排、对我们悉心照顾,让我们在回约村体验到了暖暖的乡情。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人的感觉有时真是莫名奇妙,在山里的人总是向往着走出去见识外面精彩的世界,在城市待久的人又总是希望能找到一片清静的世外桃源,人们总在这两个方面纠结着。重回故地,欣喜、兴奋、好奇、惆怅、开心、亲切、感动……多种情绪交织,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突然想起有人说过的一段话:“或许我们走那么远,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去天地的尽头会一会自己,因为只有在那样遥远的地方,你才能把喧嚣的人世抛在身后” ……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随走札记|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