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一、开发缘起

为了能够摧毁坚固要塞(如法国马其诺防线),德国人设想发展一种在当时技术水平允许下的重型武器。1935年末,莱茵金属开始研制超重型迫击炮。1936年3月,莱茵金属给武器局报告了初步设计草案:火炮直径800mm,发射重4000kg的弹丸初速为100m/s,射程1000m。发射重2000kg的弹丸时初速为140m/s,射程2000m。行走部分有3种设想:

1、采用全履带底盘。

2、底部安装滚轮。

3、拆分为数个部分用小型履带车辆运输。

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经过最初的论证,军方提出如下规格要求:

a最大射程3000米。

b限制重量,使其在野战条件下能够在6个小时内投入战斗。

c弹药应包括追求最大爆炸威力和追求最大穿透力的弹种。弹丸重量2000kg。

d武器采用拆分运输方案,由带有升降装置的特种车辆进行拆卸工作。

e为了得到更大的射击仰角,火炮设计为前膛装填。

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经过一系列的论证和会议,1937年1月莱茵金属提出初步方案:火炮口径缩减为600mm,发射重2000kg的弹丸时初速为200m/s,射程3000m。火线高1.6m,仰角125°,方向射界120°。迫击炮重55吨。计划以7-8辆车辆搭载各个部分运输。在现有的设计下,该武器的射击准备时间远远超过军方要求的6个小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莱茵金属提议将迫击炮安装在履带底盘上实现自行化。

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军方考虑到火炮自行化可以大大缩短准备时间,并省去了拆卸专用车辆,同意了莱茵金属的提案。

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莱茵金属正式开始研制工作,项目代号“Projekt 4”。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射击精度,废弃了前膛装填方案,同时射程提高到4000m。该车行走方向与开火方向相反,这有利于快速转移发射阵地以免遭到敌人火力反制。

“Projekt 4”的基本数据:火炮口径600mm,弹重2000kg,炮弹装药350kg,初速243m/s,火线高3.2m,俯仰角-10~75°,射击角度为55~75°。火炮重64.5t,车体重32.5t,总重97t。

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1938年3月9日的会议上,卡尔·贝克将军(陆军武器装备局武器开发和测试部第四处的头,也正是因为他,这种武器被称为卡尔炮)仔细审查了开发工作的进度,对设计表示认同,整个武器被称为040工程。军方要求先制造一辆试制车,再追加6辆生产型。

整个武器系统完成后,于1939年6月25日-26日进行了武器测试,根据测试数据制订了射表。

1939年10月,莱茵金属设计的弹药输送车通过了军方的审核。弹药输送车使用四号坦克底盘,车体上安装一个电动起重机,车体后部的弹药箱容纳4发炮弹。补充弹药的时候,弹舱盖打开,以特制夹具夹住炮弹。

在完成的弹药输送车的同时,莱茵金属又开始设计040工程配套的铁路输送车。由于自行迫击炮的长度过长,重量太大,铁路输送车设计由两个五轴轨道车组成,中间的吊臂由两个巨大的液压筒支撑,运输时吊臂将自行迫击炮悬吊在两个轨道车之间。

在Leeb将军的要求下,莱茵金属又为040工程设计一种独立运输车辆,自行迫击炮可以拆解后运输。运输时分解为4个部分。

二、生产情况

1941年1月时莱茵金属报告了制造进度:1号车已完成,2号车将于2月完成,3号3月15日完工,4号4月10日、5号5月15日、6号7月1日。根据希特勒的命令,7号车采用更小口径的火炮。7号车采用540mm迫击炮,被称为“041工程”,完成日期不详,

1940年11月~1941年8月间,6辆自行迫击炮都进行了数发炮弹射击试验,通过武器局验收。

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三、底盘

很奇怪的是,这区区7辆自行迫击炮上居然使两种发动机、两种变速箱和两种不同的悬挂系统。

两种发动机均出自奔驰公司,第一种为MB 503A型12缸汽油发动机,用在1、2、6、7号车上,发动机排量44.5L,最大功率580马力。第二种为MB 507C型12缸柴油发动机,排量和功率与MB 503A型相同。汽油机油耗为每小时175L,柴油机为每小时120L。

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1、3、6、7号车使用Ardelt公司生产的机械式变速箱,2、4、5号车使用Voith 504型液压变速箱。

1、2号车采用第一种悬挂设计,车体两侧各8个负重轮,通过2.5m长的扭杆连接,履带板间距170mm,时速10km。3-7号车采用第二种悬挂,车体两侧各11个负重轮,扭杆长2.115m,履带板间距240mm,时速6km。

测试表明,重达124吨的040工程无法在困难地形上行驶。如果必须要穿过困难路段,则要用厚木板、砾石等填平、加固路面,行进中要注意避开树桩等。

四、040工程火力性能

600mm重型迫击炮炮管长5.068m,射击角度55~70°,装弹时火炮必须放至水平。火炮方向射界为左右各4°,超过这个范围就要转动车体。

火炮发射工作需要19个成员,发射速度最快为10分钟1发。

040工程第一种弹药是长2.5m的重型混凝土破坏弹,弹重2170kg,装药280kg。使用1号装药射程2840m,使用4号装药时初速220m/s,射程4320m,在2840-4320m之间的目标,可以依靠改变装药和发射角度来射击。

为了提高迫击炮的射程,德国人又设计了一种轻型弹药,1942年开始制造。这种弹药重1700kg,装药220kg。其以5-9号装药发射时,射程为4260-6640m。在以高射角发射时,得益于重力作用,炮弹可以穿透2.5m厚的混凝土。

五、服役情况

因完成时间太晚,卡尔没赶上对马其诺防线的进攻。1941年1月3日,成立了833炮兵连,在4月2日又改为833重炮兵营。下有两个连,各有2辆卡尔600(1-4号车)。巴巴罗萨前夕配属给中央集团军群。战斗中卡尔600显示出极其强大的火力,其在坚硬地面上打出15米宽5米深的弹坑,爆炸的烟尘达170m高。第2连的两辆卡尔600发射数发炮弹后卡壳,只得退出战斗。

在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战斗中,833重炮兵营以三辆卡尔600参战,6月2日时巨炮开始射击,到6月13日时用光了弹药,一共发射72发重型弹药和50发轻型弹药。德军又运去50发重弹和29发轻弹,在6月30日和7月1日两天之内就打的只剩下4发。7月3日守备苏军投降。

华沙起义期间,638、428两个重炮兵连参加战斗,德军称其有极其成功的表现。

1945年3月的一份报告统计了卡尔的情况:5号车(540mm炮)3月10日到达前线,2号车(600mm炮)3月11日撤离前线。6号车(600mm炮)发动机损坏正运往Juterbog进行修理工作。1号车仍在Juterbog,正在做运输准备。4号车仍在Juterbog,即将完成540mm炮的换装。3号车射击试验期间炮管炸裂,修复工作进展缓慢。7号车因部件短缺,无法投入战斗。

1945年3月到4月期间,2号车和5号车在铁路运输途中被击毁,并被美军缴获。

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卡尔最后的记录是1945年4月11日,428连奉命在Juterbog迎击苏军。4月20日Juterbog被占领,剩下的卡尔也被苏军缴获。

元首的钢铁重锤—卡尔巨炮

基本参数:

040工程 041工程

火炮口径: 600mm 540mm

初速: 220m/s 378m/s

最大射程: 4000m 10000m

火炮长度: 5.068m 7.108m

火线高度: 3.05m 3.05m

俯仰角度: 0-70° 0-70°

高低角度: 55-70° 58-70

左右射界: 4° 4°

重量: 69t 72.35t

底盘全长: 11.15m 11.15m

底盘宽: 3.16m 3.16m

底盘高: 2.725m 2.725m

履带宽: 500mm 500mm

接地压力: 1.76kg/c㎡ 1.81kg/c㎡

最高速度: 6/10km/h 6/10km/h

底盘重量: 54t 54t

油箱容积: 1200L 1200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