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深度分析:我们应该期待沃柑有怎么样的未来?

关于沃柑的事情,真的一直想写一篇文章。

去年的春天,我的一位同学从四川的眉县给我寄来了一箱沃柑,让我有了对沃柑这个柑橘品种的直观认识,今年我从武呜买了二次。

我认为这个在春天采摘桔子超出了我的预期,这种柑橘芬芳的香味和可口的甜度,配合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显得更加的好吃。

关于沃柑,在业内最出名的恐怕要数八十亩地收六百万的神话。还有五年内武呜沃柑种了30万亩的奇迹,也包括沃柑的产量可达万斤,产值几万元这样的神话。

我曾经问我的同学,在这样的利润的刺激下,沃柑必然会引发价格崩盘,这个只是时间的问题,我说你是如何考虑的。

他的回答说,当你看看到一个县的农民因为沃柑而生活富裕,因为沃柑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你应该去和他们共同享受沃柑带来的这种快乐。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我悲观的认为沃柑没有前途,而正好相反,正是因为我认为沃柑作为我国柑桔产业中非常好地迎合了消费升级这个历史机遇,也很好表现出了一个优质柑橘品种的基本特性,因此我还是很乐观地认为沃柑很有前景。

但如何保持好这个前景,少付出代价,却是在当前这个沃柑疯狂扩种的时期,作为从业者,参与者和所在地方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

在2016年10月,舟山市水果技术培训班中,时任象山县林特中心主任杨荣曦说的:“二十一世纪是杂柑的时代”,因此象山柑桔在红美人这个杂柑的基础上,重点也是关注杂柑。

当然沃柑也是。我在这里把沃柑当作一个划时代的品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其一从消费的角度看,沃柑的上市成熟期在2月-4月,一般来说正月以后,另一个表述可以说早春及春天。

春天的水果很少,特别是新鲜的水果,除了草莓(有人会说还有热带水果,只不过热带水果到了北方市场时,往往都是采得成熟度不高,从而也就无法体现品质优势)。

而沃柑正值这个时候上市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消费需求,真的至少我和周边的朋友认为不错,我的同事用沃柑成功的充当了红美人,让一个认准了红美人的小吃货吃得津津有味;其次是沃柑所表现出来的优良的商品性。

在大部分的柑桔大宗产品中,能达到沃柑这样的糖度的真的不多,随便拿一个来就有13%可固,好的14-15%。我还问我同学,这沃柑能不能达到18%啊。

对于柑橘来说,有12%已经是很不错了,而沃柑基本上都能达到,这样的可固必然带来良好的口感,甜而化渣,形成了良好的品质基础。

重磅、深度分析:我们应该期待沃柑有怎么样的未来?

正是由于普遍的品质基础,使得在消费市场对沃柑的好感明显要好过其它柑桔。

这种可预期的品质加上不错的外观,虽然紧皮却剥皮容易,汁液丰富却不湿手特性满足了市场推广商品性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很具有商品价值的果品。

第三是沃柑自身的紧皮带来的耐贮运性能,这个特点为销售带来了价值,货架期长,损耗少,而且很容易做线上销售,所以在网上,有大量地沃柑电商在参与,这种参与其实也说明了这个品种在专业化分工和价值扩展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利于形成品牌产业链条。

第四当然是其生产栽培上的表现,丰产加稳产。作为一名浙江的水果技术推广人员,我还是有点了解我所在温州蜜柑的生产性能和产量表现。

但相对于沃柑的种植方式和生产能力,确实出乎意料。在这样良好肥培的基础上,利用保果、攻梢和促花等标准化的操作下,沃柑园如同一家工厂一样,生产出大量的果实,在市场上惊艳的亮相。

于是我们看到,农民因为沃柑而实实在在地增收,一些地方因为它而快速发展。我认为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能够创造出如此的成绩,沃柑无愧于划时代品种这样一个称号。

重磅、深度分析:我们应该期待沃柑有怎么样的未来?

现在我们还能拥抱沃柑吗?

对于这样一个好的品种,2018年春季是最大面积扩种的一年,正如股市一样,对于未来沃柑消费市场的乐观和十九大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期,绝大部分的种植者或投资者认为,至少当下仍然是上沃柑这趟车的时机,因为沃柑总的种植面积还不大。

在这中间,有很多的地方政府,比如武呜30万亩,估计会扩大到50万亩,这个其实连武呜自己都控制不了,就算武呜能控制住,周边的县市,乡村也不会放过发展的时机。

那么同处广西桂林的其它县市,还有四川的一些主产县,还有云南和广东,甚至浙江和福建,都在抢沃柑上车的时间。

估计2018年出圃的沃柑苗超过亿株,大约新种植了100万亩,而2019年可以出圃的苗估计比2018年还要多。

其实我没去关注过沃柑真正种植了多少亩。我认为到今天这个时段,数字的统计没有多大的意义。价格的指数和市场的反应才是最为重要的。

2018年的沃柑赚钱效应依然强劲。在今年3月下旬的一个会议上我碰到一位做超市生鲜水果的朋友,私下问了下沃柑在浙江嘉兴市场的批发价格,他告诉我说统货要7元,以毛重计算。

从这个价格可以推算,沃柑的产地收购价格基本在5元左右,在少货的情况下,种植者获得了最大的利润,这也是天价沃柑园存在的原因。

在零售平台,沃柑的价格基本维持在12-15元之间,因为去年沃柑的价格较高,因此今年也并没有掉多少价格,某种程度上说,嘉兴批发市场批7元,还是5元,在销售平台,特别是品牌水果超市上,主流的价格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如果说会有变化的话,可能会把沃柑加入到特价促销的品种。

我在天猫的南方果仓店里买过二次的沃柑,其中他的精品果礼合的价格在128元/箱,有9-10斤,第一次非常好,但第二次物流出现了问题,这个价格包含了运费。

对于吃过沃柑的同事或朋友对其品质还是比较肯定,这样的价格也能接受,于是有几个人可能到天猫上去下单购买了。

重磅、深度分析:我们应该期待沃柑有怎么样的未来?

之所以说价格的事情,我的观点是种植者和消费者的关注点并不一至,种植者对价格敏感,而消费者对果品的质量敏感,比如我会在意收到的沃柑的质量。

沃柑在经济较好的城市,消费者对这样的果品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价格判定,一般来说,好的沃柑能卖上10元一斤的是没多在难度(我所在地基本在12-14元)。

它在最适合消费的2-4月,原则上食用的品质要好于一般的卖10元以上的其它水果。这种价格预期并不大会改变,消费者不会期望一个好的水果只卖3-5元。

甚至在一些细分市场,高品质的沃柑这类的产品可以卖到15元甚至更高,大家依然觉得很合算,而这样的人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柑橘好产品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大。

那么现在来回答我自己的问题,现在还能不能种?

同样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没有其它优势,如果你要种,我认为你可以种植在如武呜这种大的主产县区范围内,以自有劳动力为主,接受规模产区配套销售及第三方服务及知名度的辐射;

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规模,地方又偏远,人文环境并不怎么理想,交通配套较差,政府服务跟不上的地方,我建议你最好不要种了,这样的地方现在种沃柑已经来不及了,你已经错过了先发优势,明年种下去的沃柑不会给你带来财富,也许是伤心。

因为这样的地区,当沃柑收不到时,收购商会进来,也许几年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当沃柑的量一旦上来后,在交通发达的便利的地方也能很方便又便宜地收到沃柑后,被抛弃的首先就是这样偏远的新发展地区甚至是老产区。

因为本身在各方面都不具有优势,特别是距离和运费将很大程度降低竞争力。我们看到很多老区为什么水果卖不掉,特别是在丰收的时候,这是区位劣势所形成的必然,除了扶贫果爱心果,但这个能帮到几时呢?

沃柑的价格踩踏何时出现?

这里的价格踩踏是指沃柑的产地收购价或产地批发价。2018年的初,砂糖桔出现了一波价格踩踏现场令柑橘种植者印象深刻。

当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时,一个重要转折就是会出现价格踩踏现象。这种现象从某种角度上讲,跟消费平台的销售没有太大的联系,也就是说,批发市场正常,零售市场也正常,但产地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砂糖桔的这一波是由于冻害、下雪及果品质量的下降诱发的,但大部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产能过剩。

当沃柑的投产面积大幅增长时,产量的增加是以倍数的形式出现,这样的速度让市场的开发的培育没办法跟上,于是产量多于销售,必然出现部分卖不掉,在现在的利润分配机制下(丛林法则),卖方主动降价,批发商坐等降价,平台销售商乐享其成。

价格下到成本以下,从而形成一次沃柑产业自然淘汰,砍树的砍树,失管的失管,正如柑桔界有人研究过一样,十年兴,十年败,十年过后再一回。

虽然沃柑是一个划时代的品种,并且赶上了中国消费升级最美好的时光,但在每年新增100万亩的情况下,必然会有人成为这波疯狂扩张代价的承受者。

有时跟同行聊天时,大家也说到预测那一年会是沃柑价格的滑铁卢起始之年?有些说还有3年,有些说估计也就再过1年。

而我的观点可能中间点,我认为沃柑的正常的卖方市场估计还有一年,而在2020年,沃柑会出现价格踩踏,部分产地价格可能就直接到了成本价,而这个价格会在2元以下。

到2021年,我认为沃柑的普通果价格不少地方可能就会到1元左右。

一些地方会出现卖不掉的风险。而这个时候,平台商将成为沃柑产业最大的话语者,百果园、农夫果园等线下连锁和电商平台的那些生鲜巨头,会在这个盛大的产业利润盛会赚得满满的。

原因在于前面,就是消费者的关注点不在价格上,因此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平台渠道商议价能力的提升,其利润率就大幅增长,原因一亩地5万的产值,现在只剩下1万了,而4万转到了平台商手中,卖的价格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就是我国水果产业的现状。

2017年下半年阿克苏的苹果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在10月在北京时碰到农一师的几位朋友,他们说今年的苹果价格已经到一块多点一斤,没法种了,而我们市场的苹果也并不见得便宜多少。

许多朋友在种植沃柑时可能这样在预测,想投产时卖5块一斤估计不大可能,就算卖2块一斤,我还能赚多少多少的。

这种想法我认为是非常天真的,因为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不可能会出现这种所谓的合理利润。

原因很简单,产出多,收的少,必然有一些果农会卖不掉,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自然的降价,你2元,别人1.8元就会卖了,当认为有可能无法买掉时,再低的价格也能出手。

因为在价格下降的通道里,利润会被挤压掉,出售者会自然的进行踩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价格踩踏,在这种市场下,除非你有自身的销售渠道或合作伙伴,如果你只能靠收购商来收购,你就无法避免。

所以,对于未来来说,虽然沃柑的品种很好,但市场风险不容忽视。

从上面的预测中,如果2年后出现价格大幅下降,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今年种植的100多万亩进入投产期,我想这100多万亩近250万吨的产能的投入估计就是造成天平倾斜的最重要的原因。

沃柑的明天要下雨,该怎么补屋顶?

正如前面所说,每一个种植沃柑的朋友都清楚,沃柑的天空下雨是迟早的事情。

对于一些主产县区来说,更应该是政府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虽然很多地方还在积极发展沃柑,把沃柑作为重要的生态或扶贫产业来发展。

虽然下雨是肯定的,但我认为在下雨之前还是有不少的时间,睛天才是补屋顶的最好时候。

重磅、深度分析:我们应该期待沃柑有怎么样的未来?

对于沃柑产业如何发展,自然有不少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十三五”广西柑橘产业要实现提质增效,建议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柑橘产业发展规划。

(2)加大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力度,优化品种结构。

(3)加强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控,确保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4)加强柑橘标准园建设的示范与推广,促进柑橘规范化生产。

(5)加强现代柑橘生产技术的应用与示范,提升柑橘生产效率。

(6)是加强柑橘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柑橘生产组织化程度。

(7)加强采后冷链物流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销售和物流体系。

(8)组建区域性果业集团,促进柑橘流通贸易。

(9)加强柑橘品牌文化建设,提升柑橘竞争力。

这个是不是很眼熟,因为这些措施你把柑橘改成苹果,然后看看,或改成什么桃、梨之类,也能用。在十几年前,估计也有人这样写。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建议是应付而矣,放之四海兼准,但是没啥用,因为缺乏操作的基础和太理想化。

我认为对于沃柑产业相对稳定地渡过这个暴利后遗症时期,需要发挥政府在宏观上调控引导能力及第三方培育上,也更需要加强与市场平台商的战略协作,更要发挥果农组织及规模种植大户对于市场规律的认识。

我之所以认为在一些主要产区能够有机会平稳地渡过,首先是因为沃柑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优良的产品属性,消费者有愿意消费的动力及价格支撑能力。

当沃柑的品质不是下降而是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保持价格稳定并随之扩大销售,助推广品牌形成是可以实现的。

其次在政府的强力介入下,平台、流通与生产之间是能够有机会达成利益共享机制并进行复制。

随着无损检测和果品分级成本的下降,建立第三方分级并助推沃柑的电商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因此正如我在前面所说,当一个主产区集聚了优势服务能力和强大的配套体系后,在这场产能与市场大战中会具有很强的优势。

在地方政府的介入下,生产方通过自身努力,依靠品牌及产后分级等基础设施的助力,依然能够获得与平台渠道商强大的议价能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提升品质,降低产量。

其实价格下降最主要是产能因素。我们时常看到那个蔬菜卖不掉了,只有几毛几分钱一斤,如果所在地能够扔掉一半的产量,我认为卖的钱会跟只卖几毛钱一样多甚至更多。

当苹果只有一块钱一斤时,你只卖一半的苹果,苹果价格可以恢复到2块甚至更高。

同样,当沃柑产量已经不能带来更多收益时,就应该从品质上做文章,努力把现在13度糖度提升到15度糖度甚至更高,把果实个头更大更均匀,外观更漂亮。

因此在这里我提些技术上的想法,不对的请批评,原因是我没有种过,只说思路。

当沃柑的价格下到2元以下时,甚至1元时,如上面所说,追求产量来提升产值不是好方法,因此这会进一步造成产能过剩。

减产并提升质量才是出路。沃柑现在采用的是秋季攻梢,从而第二年继续大量生产,亩产近万斤。

如果采用不攻梢,减少氮肥施用,秋梢量少是否可行(这里可能还要考虑叶果比下降对品质的影响),实行隔年结果。

当然这里留下来的果实是否会提早成熟,在品质上是否会更好或更差,如果是那么就做到了二点,第一从整体产量上减少了一半,另外从品质上可能出现15度、甚至18度的沃柑,并提早供应从而实现拉长供应期,这对于一个种植规模巨大的地方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在浙江的温州蜜柑如临海柑桔上隔年结果技术正是临海蜜桔品质优异的最核心技术。

当然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技术上如何操作,我提心第三年会结得非常多,从而造成疏果等难度加大,或者一年不结果容易使树过大。

我曾经问过攻梢失败后沃柑的一些表现,当然我认为在秋季大量地施用氮肥和施用激素,会对沃柑果实的品质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不采取这种措施,是否可能进一步改进果实品质和风味,希望得到相关朋友的指正。

重磅、深度分析:我们应该期待沃柑有怎么样的未来?

其次是疏果。

在减少产量方面,疏果作用直观,在提高品质方面,疏果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日本在高品质温州蜜柑的种植中,常常在成熟前的1个半月左右,把上部或部分的桔子疏掉,疏掉量达产量的1/3,从而增加叶果比,进一步提升品质。

而这个时候疏果,既避免枝梢的抽生,同时也防止剩下的果实果型变大,因为快着色了,基本上长得差不多了。

我认为沃柑也是可以进行疏果的,通过疏果达到减少产量,提升果品质量,特别是减少小果的比例。

在11月或12月疏果,这些果实可以被用于加工果汁,以沃柑的品种特质,这个时候疏果后加工的果汁的品质不会差(希望有人要以试试)。

如在武呜这样拥有30万亩面积的主产区,如果20万亩疏果,每亩疏掉500公斤,也有近10万吨的原料量,能够支撑一个大型果汁原料加工企业。

重磅、深度分析:我们应该期待沃柑有怎么样的未来?

第三是第三方分级或合作社分级服务机构的建立。

今年买了二次沃柑的礼盒装,说实在这个分级水平和沃柑的商品化处理并不理想。

农户的种植组织只有把自己种的沃柑进行分级,特别是以糖度为核心指标的分级,才能真正建立起在收益分配上的优质优价,其实这个在日本合作社经营中被认可的。

分级不仅仅是分级,也是商品化处理,是对沃柑商品的信息的透明化,我认为这种一致性的商品化处理过程,是一个地方水果产业从初级走向高级的标志。

我觉得在沃柑的产业推进中,分级特别是第三方分级动作模式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合作社或果联其实代表的也是第三方分级,虽然他站在种植者一边,但不站在任何其中一个种植者一边,这就有了第三方的特性。

第三方分级最大的作用是将柑橘果品的信息透明化,从而可以链接终端消费者和销售平台,使中间的批发商变成了服务商,我认为这是质的区别。

在当前的水果产业中,大家都明白,分级能够产生价值,或者说是利润,举个例子,在橙子的鲜果市场上有一个产品叫17.5度橙,是来自于农夫果园,同时大家可能也喝到过一款饮料叫NFC橙汁,也来自农夫果园。

这果汁我喝过,这二款东西有联系吗?当然有,正常情况下,17.5度橙那来的,就是分级分出来的,用无损检测,把收购来的橙里面符合的橙全部挑出来,然后把符合鲜食商品标准的再挑出来,剩下的就是这NFC橙汁的原料。

大家应该了解17.5度橙的品质,确实不错,我买过一箱,当然价格也在那里。

从这里你应该明白分级带来了价值。

那么如果这个分级的设施在种植户手里,农夫果园是否还能以他原来的价格收到这样的橙呢?

第四是学习佳沛的组织模式,政府应加大投入和对种植的扶持。

特别是要扶持在品质提升方面开展减产提质的果园和组织,因为这批能认识到沃柑存在问题的果园,并致力于提升提高的果园,必将成为未来沃柑产品的引领者。

因此我认为政府联合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种植群体,是提升整个沃柑区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量,应该重视和支持。

我认为在农业这个行业中,一个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在优良品质基础上。

因此保护农户这种积极性,建立和引导有利于提升品质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政府在整个产业链利润分配中起到协调和保护作用。

当然在第三方服务上,可以打造产地品牌及自有的销售渠道,建立国资形式的批发窗口,在全国主要区域建立代发和再包装仓库等等。

而我认为政府在这方面是有非常大的资源。

然而现在很多时候,政府的资源的投入往往作秀的成分过多,过度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并不能很好保护本地农民的利益,政府往往高估了许多大的平台商的道德水平。

大家有看到一个大型水果商收到好的水果,多卖的钱会再重新分一些当初卖给他的农户吗?

许多时候水果商认为是他的收购人员的水平,这么好的水果便宜收购来了。

每一次风雨,总有一些地方是睛天,每一次下雨,总会让一部分植物长得更好,对于沃柑这个品种来说,在如此高额利润的引导下,调整无法避免。

我认为只要主产区能够经受住风雨,这样的洗礼则成为奠定未来产业的基础的机遇,沃柑也就成为造福一方的财富源泉。

至少我希望武呜的沃柑能够如此。

(对于价格大幅下降对部分产区会出现沃柑园的失管从而引发的类似于黄龙病和溃疡病的流行,这个教训广东有过,这方面专家很多,这里就不讨论了。)

一家之言,废话挺多,语句啰嗦,错别字难免,敬请将就,欢迎赐教。

后记:沃柑是一个划时代的品种,这是我的感受,因此这样的一个品种背后所涉及的产业我认为是在数百亿级的,甚至会达到千亿级别(全产业链)。

一方面是这样的千亿级的市场。一方面是可能来到的沃柑种植产能的大量过剩而形成的对产业的冲击。

沃柑的产地价格从7块下降到2块过程中所放出来的巨大的利润空间和沃柑本身品种所具有消费市场巨大的潜力,特别为沃柑的第三方服务及销售增值链参与者带来明显的利好和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