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岁宝宝而言,严父慈母的教养方式适合吗?更好的教养建议是什么?

Joanna3182234416

不知道妈妈是怎么跟孩子说理的呢?刚1岁的孩子,其实妈妈只要多陪伴,多支持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多半会认同妈妈的,很乖很听话。

而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妈妈平时还要注意,对孩子的情绪要敏感。比如孩子哭了,不要说不许哭,或者半天才回应。要第一时间给孩子共情,抱抱、拍拍孩子的背等。比如孩子想吃糖,妈妈不许,孩子哭闹的时候,妈妈就可以抱住孩子,告诉他,我知道你因为不能吃糖,很难过,可是吃糖嘴巴里长出小虫子,会咬人的,诸如此类。所以,要注意下说理的方式。

而爸爸的方式显然不好,尤其孩子现在正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此时期的孩子,主要就是饿了不舒服了哭了,想探索没被满足闹了。他们没任何错,特别单纯。所以,没必要对孩子太严厉。

而且,1岁前孩子主要怕自然现象;1岁后的孩子,对事物性的东西,会开始想象、相互关联了,一个狰狞的表情,都会让孩子害怕。爸爸严厉的表情,肯定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的情绪。那样只能破坏亲子关系,让孩子离爸爸很远,这反倒不利于以后的亲子关系和合理引导。

爸爸应该对孩子起到保护的功能,而不是让孩子害怕。一个简单的做爸爸的技巧,就是努力去像孩子一样跟自己孩子说话,玩儿,做孩子的小伙伴。甚至可以在孩子面前示弱。在这种和谐的亲子游戏中,孩子会吸收到快乐、自信、规则意识等许多好的心理品质。

所以妈妈还需要静下心来,和爸爸好好聊一聊。


积木育儿

我家的宝宝现在2周岁。平日里陪伴宝宝的就是我和宝宝的外公外婆。之前,我也尝试对宝宝按照说理的方式来教育,然后家里的外公外婆对于宝宝的好动则是批评呵斥,有时候会拿鸡毛掸子吓唬宝宝。

后来,我发现这些方式都不管用。

随后,我去读了孩子心理学、正面管教和鼓励咨询方面的书籍,才发现自己在育儿方面之前就是一片盲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同时,也要努力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可以尝试这几点:

1 不溺爱,但绝对要避免粗暴管教。

现在,我也和宝宝的外公和外婆分享这些理念了。

2 设定界限,温柔而坚定地执行。

和宝宝商量约定好21:00睡觉,19:00看半小时海绵宝宝,随后可以玩积木,睡前读半小时绘本。如果她拒绝入睡,那就直接关灯。按照商定的仪式举行。

3.对于很多事情,只要这件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孩子可以尝试。

对于家里玩具撒了一地,可以和宝宝一起想办法,不用要求过细就好。

4. 尊重孩子,把孩子当自己的朋友,不能居高临下,不用命令口吻。

只有从小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平等的个体,孩子在未来才会更加自信。

5. 当孩子产生生气或妒忌等负面情绪的时候,要及时疏导,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共情。

比如说,爸爸妈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如果是我,我也会很难过。但宝宝长大了,我们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将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