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人生最好的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佛學善信

佛為心

佛學的基礎就是:善!上善若水,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樣。這很關鍵,一個人只有善良了,才會善待自己、善待父母(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才會善待老婆孩子、才會善待朋友同事以及一切社會人。

善良是一種修養,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別人的愛,首先要學會愛別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定是溫暖的人,樂於助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不會因為因為小事而斤斤計較,也不會因為得失而過喜過悲,做事肯為他人考慮,小到幫助一個人,大到心裡裝著芸芸眾生。

所以說“佛為心”講的就是“善良是基礎、是根本”。

人生最好的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道家無為

道為骨

道家思想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核心思想,基本理論就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

記得《幽窗小記》裡有這樣一副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意思是:為人處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名利如雲捲雲舒般變換才能無意。

人生最好的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儒家風采

儒為表

眾所周知,儒家思想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這裡的“儒”並非指的人應該“迂腐”,也不單指要有儒者的外表,而是人要以儒家的禮儀、標準來塑造自身的形象,要有修養、中正平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君子個人修養和處理人際關係的道德準則之一,是君子美德的一個重要方面。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自省是理性的智慧,是自己真正主宰自己。君子要通過時時內省不疚,逐步完善修養以成就高尚德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開明德性,以達至善。

人生最好的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