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楷书里为什么有很多异体字?

立之26254422

当时,我就恨不得给这主席两个耳光!

忒没书法常识是不是?书法里面,真的不要简化字吗?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说。

一个是现行的国家规范字标准。

我们现行书法规范字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并全面推广的。六十年代,中国所有出版物,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化字方案的规范字使用汉字。

但是,当时的老一辈人还是实际在使用繁体字。

从繁体字到简化字过度,只有才新一代人开始。

所以,从六十年代开始进入学习和正在学校读书的青年,面对的都是简化字图书读物,这样,简化字很快就得到推广。

简化字是我们今天的国家规范字。

但是,在私人写作、书信中并没有规定必须要写成简化字。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老一辈的书法、题词,基本保持了繁体字。

还有一个是书法艺术领域的实践和包容。

八十年代兴起了书法热,一直持续到我们今天。

书法就是学习古代的繁体字。所以形成一个惯性思维,以为,书法必须是繁体字,简体字不是书法的错误认识。

其实,书法就是写字的技术规范。与简化字繁体字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我们把简化字写成隶书或者楷书,书法的规范是不会改变的。

不能说,你写一个简化字隶书,就不是隶书了,只有繁体字的隶书才是隶书是不是?

当然,简化字与繁体字的书法关系是复杂的。

古代也有在书法作品中用简化字的。这是因为出于字画的安排。

比如一个对联,上联一个字笔画很多,下联一个字笔画太少,如果整体看起来不是艺术上很协调,那么,书法家就会想办法调节一下艺术效果。如果有可以选择的“异体字”,那么,就会所以一个“异体字”调节一下疏密章法,没有特别的意思。

简化字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些“异体字”,这些异体字,没有普遍使用,所以,也不论方便还是不方便,大家使用的几率高,就成为“正体字”了,而那个使用几率不高的字,就成“异体字”了。

比如,一万的“万”字,最早就是这个字。但是后来把繁体的“萬”字,作为正体字了,而简化字“万”却是一个异体字。

虽然这国家规定使用规范字的情况下,书法的字体尽管还是以繁体字为主流。

但是,也不要排斥简化字。

目前,在学习书法的热潮中,翻出来大量繁体字。有些繁体字都不是明清以来通行的字。这就有些泥古不化了。

尽管如此,书法实践上,还是包容不同程度异体字的。并没有把艺术爱好和书法创作与国家汉字规范看成一个标准,所以,艺术作品中的繁体字基本是主流。

书法主要还是以文字为媒介的艺术信息。如果阅读障碍多,就会对艺术传播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个人认为书法家应该尽量把书法中的异体字降低到最低水平。

同时,书法作品不应该以有没有简化字为排斥其书法艺术的理由。

特别是一般行书、楷书、隶书,篆书和草书是例外的。我的意见你会同意吗?欢迎批评指正。





千千千里马

我们知道这以百寿图为代表,还有“为”字等,有许多写法!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异体字,把人考住了!按理,古人做事非常严谨,为什么在书写汉字上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分析是五种情况:一是地方因素。秦统一文字之前,各国(不止七国)文字基本成熟各自定型。但书写传统都没有丢,各自继承的同时,又相互交流学习。二是,书法家在书写作品时,总有一个求变化心理。


三,当书法作品成为一种文化体征(文化产品一词太俗气)时,文字的表意功能退居其次,人们更多地关注书法的成就和书法家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包括赠予与接受间的感情),不免有展示知识之嫌而写写异体字。

四,当然689年武则天的18个新字除“曌”字外,在她被推翻后有的也作为异体字保留下来。地,年,臣等。佛经里也多异体字。仏为佛字。

五,可能与书体变化有关。例如篆书、隶书的灵动以直划(横撇捺)为妙,而唐楷的点最为生动。这也可能有些关系。

作为书法教育家和文物系统的书画鉴定专家,即使不写,也应该对异体字有深入了解、认知和积累。作为一般书法家,有一定了解即可。

现在的一些简化字在古代的书法行草书里已经出现,例如真,书,为……不属于异体字。

书法里有的字本身又是两种以上写法。煮,下边即可以是四点也可以是火字,琹,下也可以是今;翻,右边可以是羽,也可是古体飞。遍,左边为写为双立人。潘字在古代书法里,往往没有上边一撇。但这些应不属于异体字。



不写异体字,并不代表书法水平不行,特别是以现代人为表达主要对象时,为学校、公司阅览室等学习场所和正规地方书写,还最好别用异体字误导年轻人!


绿茶清香梁子

这个问题很复杂。可分开说明。

一般书法作品要求。要么全繁写,要么全简写。繁简混合是忌。然而,几乎所有书家都在用繁体,很多人不理解,事实上很易理解,他们写繁时间要远远超过写简,从习惯上与对古帖形式传承上都能解释通。然而启功自称用简体,其实他作品几乎都为繁简混用。如果是一般人,肯定是不行的,犯了忌。但他是启功。

二,即使是繁写,古代里也有多种写法,因书家自己自然书写,有时笔误,后代普通学习者也要分清。如兰亭序中领,少个山字头。杜牧张好好诗中炉写的是简写,唐寅落花诗册简体写法太多了,可以看作那个时代的异写。但学习中创作也这样写肯定是错的。你可以这样临,但不能同样用于创作。若说为什么,因为你不是王羲之,杜牧,唐寅。名家的瑕不掩瑜是被理解的,而我们都是瑕,就不要犯错了。

三,生僻的异写,尽量不用。写普通书家都知的,是可以的。故意用不常见帖或抄经等等上异写,所师范本不够神级,参赛评委都不知,那就麻烦了。


王羲那个之

书法崇尚取意之美。有笔意的意,也有字意的意。这个意字是意向和意味。

汉字结构,由音符、意符、记号三部分组成。意符就是引导人去会意的符号。

书法中,部分书法家延伸了意符的应用意义,按自己的所见经历审美观,让正体规范字少一笔或多一画,使字的意态神合字义、文章主题、章法等,就继承了许多异体字乃至发明少数异体字了。



比如“流字”常少上面那垂点。书法取意——长横之下川流不息!这样你是不是觉得更有水流意态?

又如田英章的“德”字。

既称品德,内心无复杂心计,外简其威,更合德的感觉。

上图那“厚”字,上添一横显下面之厚。

所以书法中“观书”能力具备后,阅读别人的书法作品根本就一下知道是什么字,那时在你面前没有异体字可言了。这就是真正的观书能力,价值在实际动手书写之上!

以前我的书法问答中,被人狂喷过。对方说他(她)写字不怕我,但不像我“乱评书法”。我直接:你的观书能力尚浅,不能理解我文中意义,勿自贻笑大方。

话虽厉,一点不过份。异体字有益于书法取意,读者当深入了解。


天法如训

楷书里的异体字也叫别体字,有些是在文字演变过程当中形成的,有的是历代书法家因为写着顺手而约定俗成的,就像通假字一样,不算错。

作为书法人,你可以不写异体字,但是应该认识和了解。

大书法家吴玉如甚至认为,应该多记住几种异体字,在一篇书法中遇到多个重复字时,可以用异体字来丰富一下。


书法日课

所谓异体字是指字音字义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类字。

-1-

楷书书法里有异体字有以下原因

001.一幅作品里重复字太多,书写着为了避免重复,借用异体字来替换。一来避免了作品的单调,二来增加了作品的美感。

002.一副作品没有重复的字,书写者通篇章法布局考虑,借用异体字效果比较好。

-2-

借用异体字的意义。

异体字不是错别字,是书写者单纯为了增加艺术效果借用的字。

离开了书法艺术创作的意图,异体字就不能出现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还是要写规范的汉字。

当然认识一些异体字也没错。如果看到书法作品,我们可以借用我们认识的异体字增加对书法作品的认识。

品味历史,解读书法,我是堯堯1978。


堯堯1978

不光是楷书里面有异体字,其他书体都有异体字。中国人为了使汉字美观可谓是绞尽脑汁,在篇章组合中,为了使字型更加丰富,书家的处理就要用到异体字了。


异体字也称碑别字,在古代碑帖里面处处可见。学习书法的朋友异体字要花点功夫学学了,因为这个异体字是你所临的帖的一部分,要整体把握某个碑帖就必须一字不差的认真研究。如果跳过异体字,那么对整体的把握就不是很全面。这一点,那是针对学习书法的朋友而言的。

现在呢,国家出台了规范的汉字,普通人学好了规范汉字就可以了,对于书法不是特别感兴趣的朋友了,对异体字不要特别的过于追究。异体字首先是为了美而生,间架结构具有建筑美,所以写起来是相当繁琐的,普通人平常书写没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异体字。



最后一点,能写异体字的人,也不要以能写异体字为能。不要在平时书写当中,时不时写出了某个异体字以彰显自己的文字水平,这是没必要的,因为异体字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失去了实用性。


香溢风弥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从甲骨文到现在的规范文字,都蕴含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毛笔书法传承了几千年,经历了多少年代,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毛笔字更加美观可爱。多少年来,湧现出许多书法名人,展现了许多令人赞不绝口的优美佳作。说到书法异体字,从古至今,层出不绝。每位书法名家的字体风格各异,他们创造了自己喜欢的文字字体。多少年来,毛笔字作者各有各体,从无规范,也不可能规范。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统一中国文字,中央政府统一规范了文字,取消了一些异体字和生癖字,使全国人民都认识自己国家的文字,这应该是中国人民的大好事。不知什么原因,一些现代书法大家(专家)在写作品时,不光学了古人作品里的笔划笔法、间架结构,更善于展现古人作品里的生癖字、异体字。这就使人纳闷了:中国字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增加一些呢?而且这些生癖字异体字很少有人认得,是不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试问一副作品里有许多不认识的字,念不成句,你还愿意继续看下去吗?就算愿意欣赏其作品的字体,其内容已大打折扣了吧!然而,一副作品,其内容搞不明白,那这作品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为了传承历史文化,又要与时俱进。奉劝现在正在学习书法的爱好者,应学习古人的笔划笔法,间架结构,而不学原书法大家自创的生癖字异体字,只有这样,传统的中国文字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发扬光大!

如有异议及不妥之处,请名师专家批评指正!


立之26254422

秦统一时间毕竟不长,六国复古意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存在(比如刘邦、项羽都以“楚人”自居)。在民间还是以先秦各自文字书写习惯为之。也就是说即便文字统一后,先秦六国文字不同写法(一个汉字多种写法)一直存在。

随着文字的进化,一些字逐渐被“淘汰”了。这些“被淘汰的字”也是中国文字进化的见证,蕴涵着许多文化,也为书法家进行书法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如清人书法作品中就经常出现用异体字,而且不乏经典作品。

以上也只是异体字出现在书法作品中的原因之一。其他诸如“避讳”、“创意”等也是有的,由于篇幅原因,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异体字的存在是中国书法的一个文化现象。


11982181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