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加工資才能救中國經濟!

只有加工資才能救中國經濟!

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在經濟領域一直致力於把蛋糕(收入規模)做大。客觀的說,蛋糕做的的確夠大,GDP總量如今位居世界第二就是明證。

蛋糕做大了,但是在對利益蛋糕的分配上似乎還稍顯不足。

近四十年來,我們的GDP總量不斷擴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卻常年跑不贏經濟增速;也就是說,我們在收入分配上的增長速度,是明顯落後於GDP的。跑不贏GDP就算了,就連象徵通貨膨脹指數的CPI也跑不過。

在物價飛漲的殘酷現實下,不夠看的收入水平急需增加;故而,在完善分配、劃分利益蛋糕上,大力“加工資”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要大力號召“加工資”,歸根結底還是是因為當前中國的國情很骨感。

當下的中國,已經來到了經濟轉型的重要關口。

從宏觀上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經濟,隨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開始面臨市場天花板;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出口經濟在未來增長有限,我們急需從出口轉向內需。

內需的核心是消費,但對於我們來說,消費是需要可支配收入來做壓艙石的;就說在當下普遍低收入的現狀下,其帶來必定是低級消費,對龐大內需需求是遠遠不夠的。

內需不足、外向受挫,給整個中國經濟帶來的無疑是經濟產能過剩,中國低端產業轉型升級困難,對企業來說,企業競爭和生存壓力巨大、利潤微薄、企業及經濟發展脆弱。

這並非是駭人聽聞的無稽假設,而是極有可能發生甚至說這是已經在發生的事實;換而言之,收入的大幅度上漲是大大有利於中國經濟乃至中國社會的再平衡的。

拋開宏觀層面因素,回到民生上。

國人們為什麼老是怨聲載道,歸根結底就是錢少物貴,導致生存壓力大。如果口袋裡真的叮噹響,誰願意每天怨聲載道呢?

很多人一說到加工資,立馬就跳起來反對,說這會加大企業的人力成本,會令無法承受高生產成本的企業加速滅亡。事實上,這些話並非是信口雌黃,但他們還是錯了,因為自始自終這些人似乎混淆了增加我們工資收入的主體。

在解局君看來,給我們增加工資收入的主體並非應該是企業,而應該是國家!

正如解局君前面所言,加工資的主體之所以要是國家,是因為一旦主體是企業,底層群眾與企業的拔河博弈是不會停止的,一方永遠要加,一方永遠不肯;但只要國家出手,結果則不同。

畢竟,國家的手裡掌握著最為關鍵的——稅收。

國家在稅收上,徵收過多,個人收入明顯會降低;但如果國家肯讓利於民,那麼情況則不相同。就拿與我們收入息息相關的個稅來說,3500的起徵點明顯過低,另外,我們每增加9000元,就要上交555給國家,而這個範圍內所覆蓋的人群範圍也恰恰是低收入者最為集中的人群範圍。

而且,國家對個稅的依賴程度也並非是想象中那麼嚴重,就拿去年財政部統計的數據來說,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67億元,其中個稅收入為11966億,甚至還不如出口退稅多。

換而言之,個稅門檻只要提高一點,實際上財政收入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會利好相當大一部分人。2005年個稅調整後,當年徵稅人群減少到26%;2011年,納稅人群降低到7.7%的數據就已經說明了一切嘛。

其實要解局君說,所謂稅收的藝術,其實就是拔更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反之亦然。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已經成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接下來,如何讓更多的人一起富起來,這才是我們應該大力去探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