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上去皇后宫中用膳,为什么皇上想多喝碗汤都不行,最后气得拂袖而去?

花亦生活

在雍正来皇后这里前,太后让雍正选秀,宫里需要些人气,雍正也答应了。太后临走前,又嘱托他,不要忘了皇后。



这不,周宁海又来请皇上去华妃那儿,但雍正还是去找皇后了。此时的他或许心情不错,鸭子汤连喝两碗,还称赞这汤好。皇后听后,那个心情啊……啧啧!

可是皇帝还想喝第三碗,皇后连忙说“老祖宗的规矩,食不过三。”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有人下毒,什么菜都不过三,你知道皇帝今天打算吃哪个菜吗?如果皇帝吃了三次,那这道菜半个月不在上桌。

行嘛,既然是老祖宗的规矩,也就不在吃第三碗了。但是偏偏这时,皇后说“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的话。

皇帝心里就有点不高兴了,难道我做错了吗?我做点什么事,还要你说吗?挨着面子,笑着说“饮食如此,人亦如此”。

可没想到,雍正起身离开……

原来,自己说错了话!

皇后的意思是饮食,但雍正把它过度到人身上,你说不偏爱方能长久,我就要偏爱华妃,跟刚才的食不过三类似,皇后估计半个月不受宠爱了。


非常茴香豆

作为皇上,想多喝碗汤都不行?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因为祖上定下了规矩。

某日晚膳,皇帝到皇后景仁宫用饭。皇后娘娘精心准备了晚餐,皇上吃得正好,还夸皇后手艺又精进了。有道鸭汤炖得入味,皇上喝着挺对口,正欢欢喜喜地想让剪秋再盛一碗,被皇后给制止了。

因为老祖宗有规矩,“食不过三”,皇后适时地提醒了皇帝,“这鸭汤虽好,若再动筷,恐怕十天半个月就不能再上桌了”。确实,清朝皇帝用膳有一套规矩,讲究颇多;也确实有“吃同一道菜不许过三匙”的规定。



对于皇后的提醒,皇帝虚心接受了。但紧接着,皇后又不缓不慢地补了一句“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暗示皇帝不要专宠华妃。这才是皇上不高兴的关键,皇上听出了皇后的话里有话,直接道出了皇后这话的意图,“饮食如此,人亦如此,你是想说这个吧”。


皇后见皇上似有不悦,赶紧补救,给皇帝夹了一筷子菜,还殷勤地要奉上新茶,可人皇帝已经怒了,“食不言,寝不语”,嫌弃皇后话太多了。就这样, 好好的一顿饭,搞得不欢而散。

皇后宜修表面上端庄得体,说话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的,但皇帝是天子,她这么明示暗示的,皇帝根本不吃这一套。可见皇后虽为中宫之主,但却不是一个好的爱人。 皇帝本来十天半个月才来一次,喝汤喝得也高兴,她却没有把握好时机,只能说“话不投机半句多“。


如果皇后知道,皇上这一趟,还是太后给皇帝送绿豆百合汤,顺带“说教”了一番才来的景仁宫,恐怕后悔得很。

皇上为何拂袖而去?因为吃饭总被太后、皇后碎碎念,天子怎么高兴得起来?太后是长辈,皇帝不能把气撒在她身上;皇后只是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皇上这气得出啊,自然甩下擦手布,转身去找华妃了。


兰台知事

“食不过三”这个事最早是通过一本名叫《宫女谈往录》(又叫老宫女回忆录)的书知道的。是书中伺候慈禧太后抽烟,名叫荣儿的老宫女给作者讲的宫中规律,食不过三是皇家祖上留下的规矩,为的是:

1,不让别人知道皇上或皇后、太后爱吃什么东西,免得有心人知道后从饮食上做文章动手脚。

2,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沉迷口腹之欲。

我估计甄嬛传的作者应该也看过这本书,并借鉴了其中好多内容。例如,皇后宫中不使香料,使用新鲜水果让宫中气味芬芳。这个桥段就是借鉴了老宫女一书中慈禧太后宫中的真实情况。


冷雨锁清秋80

这种表现在每次华妃做错事失宠后尤其明显,每次华妃做错事,皇帝会冷落她一段时间,但是有的时候,就会莫名其妙的开始宠爱她,并不是华妃改正了,或者皇帝不生气了,而是时机到了,又到了用人的时候,需要前朝年家为他平定江山。

在对待华妃的事情上,皇后和甄嬛的做法就不同,这倒鸭子汤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皇后的做风。皇后不喜欢华妃是肯定的,皇后表面上对华妃还比较客气,但是只要揪到华妃的错处,只要有证据,不会轻饶,比如当时火速发落了华妃远亲黄规全,华妃被皇帝处罚的时候一般也不会去求情,巴不得华妃失宠。

这次也是皇帝突然宠爱华妃,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天天陪着华妃。皇后就开始那菜说事,一碗菜根据祖宗规矩,不能吃超过三口,那么人也一样,要节制。指桑骂槐,皇帝不是听不出来。

其实皇后表面还是贤德的,皇帝有什么错处,她也会提醒,但是这种提醒是得顾全大局的,比如当时甄嬛没侍寝就封贵人,直接等颂芝为答应,这些都不符合规矩,皇后也没说什么。而这次,却借菜说人,暗示皇后过于宠爱华妃。可是皇帝对华妃,不得不宠。身为皇后,不懂皇帝的无奈,看不清大局,皇帝自然不高兴。

相比之下,甄嬛就懂大局,经常劝皇帝去看华妃啥的,也不会拦着皇帝,自己的宠爱也是在顾全大局以后才争的,所以甄嬛是皇帝的解语花。皇后是皇帝没有情趣,又不懂得丈夫的糟糠之妻。皇帝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川阁主

雍正说,老子好歹也是皇帝和三碗汤都不行!

没错,就是不行!

雍正听了太后的话,来慰问久旱未逢甘霖的皇后,没想到皇后做了很好吃的饭,尤其是这个汤,哎呦,那才真叫好喝呀,话说每个人遇到好吃的饭都想多吃几口,但是万万没想到的事,雍正虽然是皇上,想多喝两口汤都不行。

皇后说,食不过三是老祖宗的规矩。

为什么会有食不过三的规矩呢?

原因可能是为了皇上的健康着想,因为我们都知道,人体需要摄入各种各样的营养,才能保持健康。各种影视剧中也发现,很多美味的东西,长期吃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甚至产生毒性。

雍正说,好吧,食不过三是老祖宗的规矩,那咱听老祖宗的,咱就不喝了,就喝两碗。

万万没想到,皇后后面还有话——你吃饭是这样,睡女人也是这样。

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皇上不要一个劲宠幸华妃,也要重新一下其他妃子,尤其是要宠幸一下臣妾我。

雍正可不想做那拉氏的孝子贤孙,雍正是一个典型的直男,我想吃啥就吃啥,我想睡谁就睡谁!

被惹毛的雍正拂袖而去,留下宜修皇后凌乱在风中——皇上,臣妾做不到啊!


历史知事

说话是一门艺术,这艺术在《甄嬛传》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甄嬛还未入宫前,华妃宠贯了六宫,皇上听了太后的劝去了皇后那里用膳


原本皇后精心准备皇上爱喝的老鸭汤,可偏偏皇上贪喝不成,被气走了!这其中原因几点:

1.皇后总是接不上皇上的话,惹皇上不快

原本皇后煮的老鸭汤挺好的,皇上爱喝,得到皇上夸奖,原本这是好事,皇后这时就不知道说说皇上爱喝可以随时奉上邀邀功就行了,干嘛提自己是皇上的妻子?皇上心中的纯元才是唯一的妻子,惹皇上思念纯元,真是没事找事


2.皇后时时端着皇后的架子,让皇上感觉厌烦吧!吃个饭都不得安宁

原本好好吃顿饭,就不要讨论什么烦心事了,皇后虽然是后宫之主,却偏偏选在这时候干涉皇上的私事,还拿老祖宗的“事不过三”来提醒皇上别太宠着华妃了。






皇上是什么人,心里可是明白的很宠爱华妃的原因,一半自己喜爱华妃是皇后比不了,一半是了稳固自己的皇位。而在皇上看来皇后就是借菜打压华妃,心胸狭隘,完全不懂自己的心思。皇后你说那么多让人真是烦,皇上偏偏不听,拉着脸不吃了,就去见华妃!

哎,身为皇后本来就是劝诫皇上的责任,皇后也真是人难做,活难干。也是悲哀。

皇后借鸭汤说的那些话,看似是为了皇上长期宠华妃而说,但实则是为了压低华妃的地位。因为这嫔妃得宠太过的话,早晚有一天也会影响到皇后的地位,何况是自己死对头华妃。虽然皇后对嫔妃得宠不会太嫉妒,但总归会担心影响自己的地位。但皇上此时对华妃的“用心”,又怎会因为皇后的一句话,而转变心思?


马云6663

原因有二:

1、皇后不是皇上中意之人

皇后本来就不得皇上宠爱,这么多年厚待于她完全是看在纯元皇后和太后的面子上。食不过三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皇后劝的一点也没错,但是在皇上的角度来看,皇后有些多嘴了。朝堂上的事本来就烦心费力,连多吃一碗喜欢的食物自己这个皇帝都做不了主,在某种程度上说,皇后的话触动了皇上心里某根脆弱的神经。皇上本来就对皇后淡淡的,皇后再趁机借祖宗规矩说教自己,任谁都不会高兴。

2、皇后别有用心,借膳食隐喻华妃

皇后一直以贤妻自居,事事不敢忤逆皇上,事事都想投其所好,皇上曾经做了很多不合规矩的事她都没有直言,为何现在只不过想多喝一碗汤,皇后就要出言阻止呢?那是因为皇后是想借这碗汤比作华妃,劝解皇上不可过多宠爱。年羹尧军功显赫,华妃势头越来越大,皇上对她的宠爱与日俱增,皇后怕华妃权势过大,盖过她这个皇后,想要借这碗鸭子汤劝诫皇上不要对华妃过分宠爱。皇上不是傻子,一下就听出皇后的用意。

可皇上有他自己的考虑,第一,他确实喜欢华妃,喜爱之人情不自禁的就想多亲近;第二,朝廷还指着年羹尧镇守西北,所以绝对不能冷落华妃。在皇上看来,皇后身为一国之母,不能母仪天下,全面的看问题,反而和后宫嫔妃争风吃醋,一点也不能替自己担忧,所以,皇上才会给皇后皇后甩脸子,立马气呼呼的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