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鄰國礦產資源分佈狀況

中國鄰國礦產資源分佈狀況

我國周邊鄰國北有俄羅斯、蒙古,西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南有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這些國家在地史上經歷過不同的地質演化,呈現不同的地質構造面貌,有較穩定的西伯利亞地臺、印度地盾和印支~南海地臺,也有較活動的烏拉爾~蒙古弧形造山帶、西太平洋島弧造山帶和特提斯~喜馬拉雅造山帶,從而造成多種成礦環境,形成較為豐富的礦藏。其中有被稱為“第二波斯灣”的裡海油氣田,有黃金之國的烏茲別克斯坦,有長達2500km的東南亞錫礦帶,有世界最大的鐵盆地~~俄羅斯庫爾斯克磁異常區,有馳名全球的東南亞寶玉石產區等等。周邊國家許多礦產資源的儲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16個周邊國家天然氣儲量佔世界總儲量42%,鐵佔33.9%,銅佔22.6%,鎳佔23.1%,鎢佔26.6%,錫佔35.4%,金佔17.5%,鉀鹽佔27.6%,在周邊國家中,產有眾多的世界級礦床。有俄羅斯西伯利亞油氣田、庫爾斯克磁異常區鐵盆地、諾里爾斯克銅鎳礦、烏多坎銅礦、上卡姆鉀盆地、涅帕鉀鹽盆地;蒙古額爾登特銅鉬礦、庫蘇泊盆地磷礦;中亞濱裡海和裡海盆地油氣田;哈薩克斯坦科翁臘德和阿克鬥卡銅鉬礦、肯皮爾賽鉻鐵礦、孜良諾夫和捷克利鉛鋅礦;吉爾吉斯斯坦庫姆托爾金礦、薩雷賈茲錫礦、海達爾坎銻礦;烏茲別克斯坦穆龍套金礦、阿爾瑪累克銅鉬礦、瓊科伊汞礦;阿富汗艾納克銅礦;印度伯拉傑姆鐵礦、馬蘭傑坎德銅礦、蘇金達~瑙薩希鉻鐵礦、科拉爾金礦;緬甸抹谷寶玉石礦、海因達錫礦;泰國呵叻高原鉀鹽礦、拉廊~普吉砂錫礦;越南南部海區油氣田、西原高原鋁土礦;印度尼西亞格拉斯貝格銅金礦和邦加島錫礦等。


周邊國家中最豐富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鈾、鐵、鎳、鎢、錫、銅、鉛、鋅、鋁、鎂、釩、鈦、金、鉑族金屬、稀土、鉀鹽、硫、磷、重晶石和寶玉石等。

(1)鐵礦。周邊國家鐵礦資源也較豐富,已探明儲量約513億t,佔世界總儲量的34%左右。主要分佈在俄羅斯(礦石儲量343億t)、哈薩克斯坦(80億t)、印度(54億t)和越南(13億t)。

最大的礦區為俄羅斯庫爾斯克磁異常區,總面積15萬km2,為早元古代含鐵石英岩礦床,平均含鐵32%~36%,也有富鐵礦石,含鐵52%~66%,其中富鐵礦石探明及預測儲量估計有820億t,600m深度以內的資源量估計有2900億t,潛力極大。哈薩克斯坦鐵礦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土爾蓋地區,為矽卡巖型礦床,儲量33億t,含鐵45%~47%。印度鐵礦分佈在比哈爾邦-奧里薩邦的伯拉傑姆達地區,為含鐵石英岩型礦床,有礦石儲量26.83億t,品位高達60%~64%,遠景儲量37億t,潛在資源約有81億t;印度的中央邦也有巨大鐵礦,分佈在達利~拉傑哈爾~拜拉迪拉地區,為含鐵石英岩型,而且已經淋濾富集形成塊狀赤鐵礦礦石,富礦品位為60%~69%,儲量在12億t以上,有探測儲量30億t,也有相當潛力。越南已探明大型鐵礦4處,主要分佈在越北和越中地區,其中河靜省的石溪鐵礦儲量最大,證實儲量5.44億t,平均鐵含量在61%以上,產在矽卡巖中。另一鐵礦為黃連山省的貴鄉礦床,探明儲量1.18億t,平均含鐵56%~57%,系分化淋濾型。還有兩個大型鐵礦為保和勒村及老街博薩,儲量均在1億t以上,為火山沉積變質型。

(2)鉻鐵礦。周邊國家鉻鐵礦資源不算很多,僅哈薩克斯坦(礦石儲量3.2億t)、印度(0.27億t)、巴基斯坦(0.06億t)和俄羅斯(0.04億t)有些儲量,總計3.57億t,佔世界總儲量的9.6%。主要集中在哈薩克斯坦阿克利賓斯克州肯皮爾賽超基性岩體中,產在烏拉爾造山帶的板塊碰撞帶的烏拉爾蛇綠岩帶中,該帶延伸達3000km,含礦巖體長65km,平均寬10km,屬豆莢狀鉻鐵礦礦床,礦石含Cr2O320~59%,儲量3.2億t。印度地盾東南部元古代的超基性岩帶中賦存有重要的鉻鐵礦礦床,其中奧里薩邦的蘇金達~瑙薩希礦床在250m以上已求得各級儲量1.3億t,屬層狀鉻鐵礦礦床,礦石含Cr2O348%~61%,礦體往深處尚未尖滅,可能延伸至500m,估計儲量可達2.5億t,因此,深部仍有一定找礦潛力。巴基斯坦境內有三條蛇綠岩帶,這些巖帶向東與我國西藏蛇綠岩帶相連,同屬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蛇綠岩帶。三條蛇綠岩帶為北部山區蛇綠岩帶、俾路支蛇綠岩帶和查蓋蛇綠岩帶。其中俾路支蛇綠岩帶規模最大,含礦性最好,長1000km,寬50km,巖帶中部的穆斯林巴格鉻鐵礦礦床其礦石儲量有400萬t,含Cr2O345%~59%,屬豆莢狀鉻鐵礦礦床。俄羅斯鉻鐵礦礦床分佈在烏拉爾山脈的薩拉諾夫、克柳切夫以及極地烏拉爾和東里雅賓斯克地區,規模不大。因此,俄羅斯現在正迫切需要尋找富鉻鐵礦。

其實,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鉻鐵礦礦床同屬於烏拉爾鉻鐵礦帶,是歐洲板塊與哈薩克斯坦板塊和西伯利亞板塊碰撞縫合線位置,具有一定的成礦潛力。

(3)鋁土礦。周邊國家鋁土礦只集中在少數國家,資源量有80億t左右,分佈在印度(礦石儲量10億t)、越南(67.5億t),另外,印度尼西亞(0.35億t)和俄羅斯(2億t)也有部分儲量。

印度鋁土礦多集中在東海岸的奧里薩邦和安德拉邦,屬風化殘積而形成的。礦帶總面積達2.5萬km2,主要為三水型鋁土礦礦石,Al2O3含量多在45~55%之間,已知各級儲量16億t左右。越南優質鋁土礦分佈在南方西部山區的西原高原帶,賦存於新第三級~早第四記拉斑玄武岩紅土風化殼中,面積超過2萬km2,風化帶深達60km,原礦平均品位Al2O336%~39%,已探明儲量40.5億t,主要礦床有多東省的達農,林同省的保祿和新瀨礦床等,區域成礦條件良好,找礦潛力較大。印度尼西亞也有紅土型鋁土礦成礦的良好條件,已知在寥內群島、賓坦島、蘇拉威西和加里曼丹島均有優質鋁土礦的分佈,礦石含Al2O345%~55%,探明儲量3500萬t,資源量達10億t。俄羅斯鋁土礦分佈在俄羅斯地臺和烏拉爾山脈,多為沉積型,礦床規模較小,礦石質量也欠佳。

(4)銅礦。周邊國家銅礦資源較豐富,分佈也較廣泛,總計有7410萬t,佔世界總儲量的22.6%,儲量較多的有俄羅斯(含銅2000萬t)、哈薩克斯坦(1400萬t)、印度尼西亞(1100萬t)、蒙古(382萬t)、烏茲別克斯坦(800萬t)、印度(580萬t)、巴基斯坦(138萬t)和阿富汗(500萬t)等國。

俄羅斯銅儲量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地臺西北緣的諾里爾斯克銅鎳礦區、後貝加爾地區烏多坎砂岩銅礦以及烏拉爾山脈的一些黃鐵礦型銅礦。諾里爾斯克銅鎳礦床與三疊紀侵入岩雜巖有關,全區原有銅儲量超過500萬t,品位3%。尚未開發的後貝加爾地區烏多坎砂岩銅礦,有銅儲量1050萬t,品位1.5%。哈薩克斯坦的銅儲量集中在一些大型的斑岩銅礦、砂岩銅礦、矽卡巖型銅礦及黃鐵礦型銅礦中。有巴爾喀什地區的科翁臘德(原銅儲量790萬t,品位0.9%)、阿克計卡(500萬t,0.5%)、薩亞克大型斑岩銅礦和矽卡巖~斑岩銅礦,有北部的博謝庫利(216萬t)和南部的科克賽大型斑岩銅礦,有中部的傑茲卡茲甘(350萬t)砂岩銅礦以及東北部阿爾泰成礦帶上的許許多多黃鐵礦型銅鉛鋅礦等。烏茲別克斯坦銅儲量主要集中在東部的阿爾馬累克巨大斑岩銅礦中(800萬t)。蒙古境內有三條近東西向的斑岩銅鉬礦帶,稱為北、中、南蒙古帶,其中北帶有蒙古最大的額爾登特斑岩銅礦(原有儲量1000萬t),南帶有尚未開發的察干蘇布爾斑岩銅礦(118萬t)等。阿富汗有亞洲最大的銅礦床~~位於盧格爾省的艾納克銅礦,銅儲量超過1120萬t,平均銅品位2.36%,賦存在沉積岩層中。巴基斯坦銅礦出現在特提斯斑岩銅礦帶的查蓋巖株帶內,已知有俾路支省西部的賽恩德克斑岩銅礦(165萬t)。查蓋巖株帶為一鈣鹼性岩株帶,長約480km,最大寬度136km,延伸到伊朗境內,在伊朗已發現有巨大的薩爾切什梅斑岩銅礦(原有904萬t)。在巴基斯坦境內除賽恩德克外還發現有7、8處新的礦化地,有一定的資源潛力。印度尼西亞銅儲量極為豐富,已知礦床主要分佈在西伊利安中部和蘇拉威西,以及蘇門答臘、爪哇和加里曼丹,以斑岩型為主。主要礦床有伊利安查亞的坎茲貝格、格拉斯貝格(資源量2142萬t),松巴哇島的巴圖希賈烏(資源量500萬t)等斑岩銅、金礦,而且許多礦床都是在90年代新發現和擴大的,該區銅、金資源潛力極大,是西南太平洋島弧銅金集中區。印度也有較重要的銅礦,目前最大的是位於中央邦的馬蘭傑坎德銅礦(原有655萬t),被認為是元古代的斑岩銅礦床。另外在辛格布姆剪切帶內有多個熱液型礦床,現保有銅儲量225萬t。

所以,周邊國家的銅礦潛力是大的。從成礦集中區來看,有?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組成的西南太平洋島弧新生代斑岩銅、金礦帶;伊朗~巴基斯坦~緬甸等組成的特提斯~喜馬拉雅中生代斑岩銅礦帶;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蒙古等組成的中亞~蒙古古生代斑岩銅鉬礦帶;俄羅斯烏拉爾和哈薩克斯坦阿爾泰等組成的古生代黃鐵礦型銅多金屬礦帶;俄羅斯西伯利亞地臺中生代銅鎳硫化物集中區和元古代砂頁岩銅礦集中區;印度地盾元古代熱液銅礦集中區;阿富汗艾納克砂頁岩銅礦集中區。

(5)鎳礦。周邊國家有鎳礦儲量1084萬t,只分布在少數國家,包括俄羅斯(660萬t)、印度尼西亞(320萬t)、緬甸(92萬t)和越南(12萬t),但佔世界總儲量比例較大,約佔23%。

俄羅斯的鎳資源分佈在西伯利亞地臺西北緣諾里爾斯克硫化銅鎳礦區。印度尼西亞鎳資源主要為基性、超基性岩體風化殼中的紅土鎳礦,分佈在群島的東部,礦帶從中蘇拉威西追蹤到哈爾馬赫拉、奧比、瓦伊格奧群島,以及伊利安查亞的鳥頭半島和塔納梅拉地區,其中中蘇拉威西島東南部的波馬拉鎳礦,含鎳2.3%~3.3%,有鎳資源量126萬t,索羅科鎳礦有鎳資源量224萬t。由於印度尼西亞超基性岩帶風化殼廣泛分佈,因此其紅土型鎳鈷礦有良好的找礦前景。緬甸鎳礦也是紅土型硅酸鎳礦,受印緬山脈超基性岩帶控制,分佈在中部盆地西緣,已知有太公當鎳礦(80萬t)和姆韋當鎳礦(12萬t)。越南鎳礦為銅鎳硫化物型,分佈在西北部,已知有山蘿省的班福礦床,賦存在黑水河列谷塔布蛇綠岩帶內,有探明儲量12萬t。

(6)鎢和錫礦。周邊國家鎢、錫資源極為豐富,分佈也很廣泛。約有鎢儲量56萬t,錫儲量248萬t,分別佔世界鎢、錫總儲量的27%和35%。儲量較多的有泰國(錫94萬t)、印度尼西亞(錫75萬t)、越南、老撾、緬甸以及俄羅斯(鎢25萬t,錫30萬t)和吉爾吉斯斯坦(鎢10萬t,錫20萬t)。錫資源集中在2500公里長的東南亞錫礦帶,以砂錫為主,其中泰國南部的拉廊~普吉和印度尼西亞的邦加島等地儲量最集中。俄羅斯錫礦主要分佈在遠東楚科奇半島,多為錫石~硫化物型的原生錫礦,90年代在布里亞特發現火山岩型大型錫礦,資源量在40萬t以上,也多為矽卡巖型原生礦。吉爾吉斯斯坦巨大錫礦位於其東部,有特大型的薩雷賈茲錫鎢礦區,成礦與海西期花崗岩有關,已探明錫儲量20萬t、鎢10萬t。

(7)金礦。周邊國家金礦分佈廣泛,儲量豐富。金資源量8049t。約佔世界總量的17.5%。主要分佈在俄羅斯(3100t)、烏茲別克斯坦(3000t)、哈薩克斯坦(資源量3000t)、吉爾吉斯斯坦(540t)、塔吉克斯坦(573t)、越南(596t)、印度(85t)、蒙古(140t)和印度尼西亞(資源量2329t)等國。

俄羅斯金礦主要產在烏拉爾山脈、葉尼塞山脈、東薩彥以及東北部和堪察加年輕的火山岩中,如別寥佐夫金礦、沃龍佐夫金礦、奧林匹亞德寧礦床、尊~霍爾賓金礦等。近來新查明的伊爾庫茨克州產在黑色葉巖中的蘇霍依洛克金鉑礦床具有巨大的金和鉑儲量,金和鉑各有1430t,品位也各有2.6g/t,特別引人注意。烏茲別克斯坦南天山巨大的穆龍套金礦資源量極大,據認為有5000t之多,而且周圍有10幾個大金礦。哈薩克斯坦大的金礦有其東北部產在含炭質陸緣沉積岩中的巴克爾契克礦田,有資源量1200t,北哈薩克斯坦產在花崗閃長巖中的瓦西里科夫斯科依礦床,有金資源量500~600t,南哈薩克斯坦產在火山~侵入岩中的阿可巴卡依礦田有金資源量600~700t。另外在阿爾泰黃鐵礦型銅多金屬礦床中有大量的伴生金。吉爾吉斯斯坦在南天山距我國新疆邊境僅60km處有產在黑色巖系中的庫姆托克金礦,有儲量360t。塔吉克斯坦在扎拉夫尚河谷帶有矽卡巖型塔羅爾大型金礦,探明儲量在150t以上,該區還有不少金礦,總資源量在933~1400t。越南西部有蓬苗、茶楠等重要金礦,金資源量分別為200t和100t。蓬苗金礦產在前寒武紀片麻岩和片麻狀花崗岩中,呈脈礦產出。查楠金礦為產在中新生代陸相火山-侵入岩中的含金石英~硫化物脈礦。印度南部太古代綠巖帶中產有著名的科拉爾脈狀金礦,已產金790t,但目前保有儲量僅33t,近年努力勘查還未有重大發現。蒙古已發現金產地多處,可劃分成16條金成礦帶,其中北肯特帶佔全國金儲量的94.6%。礦帶內有扎馬爾、依羅、博洛、柴達木、策倫等礦區,探明儲量133t,預測儲量352t。印度尼西亞金資源量極大,多為與第三紀火山岩有關的淺成熱液型金礦和矽卡巖-斑岩銅金礦床,中伊利安格拉斯貝格斑岩銅金礦中有金2227t,松巴哇島的巴圖希賈烏斑岩銅金礦中也含金455t,加里曼丹的凱里安金礦為淺成熱液型,含金114t。印度尼西亞幾乎所有島嶼都有金的分佈,勘查潛力極大。

總的看,周邊國家中金礦最有潛力的國家為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尤其是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中亞的南天山和印尼島弧帶。

(8)鉀鹽。周邊國家鉀鹽資源豐富,探明儲量約23億t,佔世界總儲量的28%。儲量和資源量較多的國家有俄羅斯(18億t)、哈薩克斯坦(3.8億t)、烏茲別克斯坦(0.94億t)、泰國(0.3億t)和老撾(0.2億t)等。

主要分佈在五大盆地:俄羅斯前烏拉爾坳陷中的上卡姆盆地,盆地內K2O地質儲量為279億t;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涅帕盆地,含K2O預測儲量137億t;中亞鉀盆地,其中最大的兩個礦床是:卡爾柳克礦床,有鉀鹽原礦儲量(K2O)5.76億t,烏茲別克斯坦的丘別加坦礦床,約有6.86億t鉀鹽儲量;濱裡海盆地,其中較大的礦床有哈薩克斯坦的日梁礦床,K2O儲量為3.8億t;泰國和老撾呵叻高原上的鉀鹽盆地,北部為沙空那空盆地,南部是呵叻盆地,總資源量100億t左右。

(9)寶玉石。周邊國家寶玉石資源極為豐富,是世界寶玉石重要產地。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阿富汗、印度和俄羅斯都是寶玉石重要生產國。泰國盛產紅、藍寶石,主要產地為莊他武裡府;緬甸以優質翡翠、紅寶石而聞名於世,世界上90%以上的翡翠來自緬甸,集中分佈在抹谷及道茂~烏龍河兩個地區;柬埔寨紅、藍寶石和鋯石主要分佈在西部柬泰邊界豆蔻山脈;越南優質紅、藍寶石產在北部安沛省的陸安和義安省的貴州以及南部林同省等地;印度克什米爾藍寶石是世界聞名的珍品,但已開採殆盡,還未找到新的礦床,但在地盾區的偉晶岩帶有尋找新寶玉石產地的潛力,在奧里薩邦已發現有含多種寶石的偉晶岩帶;阿富汗紅寶石、青金石、尖晶石、祖母綠均有豐富資源,青金石的質量和儲量居世界之首,規模最大的是巴達赫尚省的薩里桑礦床,最有名的紅寶石產地是賈格達萊礦床;俄羅斯金剛石和寶玉石也很多,繼雅庫特金剛石區之後,西北部阿爾漢格爾斯克金剛石區的發現,使俄羅斯成為世界領先的金剛石生產國之一,此外,俄羅斯也有大量的寶玉石,在烏拉爾山脈(碧玉、瑪瑙)、後貝加爾地區(黃玉、綠柱石)和阿爾泰(碧玉)等地均有分佈。

據上所述,從總體看,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是較豐富的,潛力也較大,但並非每個國家、每個礦種都是如此,其中的差別也是較大的。事實上,周邊的礦產也大多集中在少數國家和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