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下派幹部手記:埋下夢想種子 靜待生根萌芽

(記者 王旭)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全市壯大村集體經濟、振興鄉鎮經濟、發展縣域經濟,我市再次選派200多名幹部到鄉鎮和村工作,自己能成為其中一員,備感振奮。

到鎮裡工作的第一天,我派駐的鄉鎮——新賓滿族自治縣上夾河鎮黨委書記程佩林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在機關工作時,親手擬定了一些規章制度,可到了基層才發現,有些規章制度在基層根本不適用。他說,自己是農村出身的幹部,對鄉村、對農民充滿了感情,如此接地氣的幹部尚且如此,我們這些不甚瞭解農村情況的幹部更應當保持警醒——幫忙要幫到“點兒”上。

得知上夾河鎮將於今年10月舉辦根雕奇石節,到鎮裡的第二天我便到根雕市場調研。據稱這裡是北方最大的根雕市場,年產值在1000萬元左右,佔全省根雕市場份額的85%。進入市場看到,這裡共有30餘家商鋪,無論規模還是產品都與早年見到的樣子大有不同。早期的產品只是對原料的粗加工,如今的產品已升級換代,根藝作品的觀賞性更強,根雕作品的雕工更精細,產品的類別更加多樣化。既有巨型的根藝裝飾物,如大型餐檯、茶几,也有小型的花架、擺件;既有實用的衣櫃、儲物櫃、首飾盒、餐具、水杯,也有可供玩賞的手串、把件,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各家商鋪經營的商品在價格和品種上已向差異化方向發展,有些經營者的經營理念也很新銳。

印象最深的是最早進入根雕市場的大山根藝船木傢俱的寧日環和東方根藝的劉漢卿,他們最早做的都是最樸素的原生態根雕。如今,寧日環的事業不斷拓寬,開始做起裝飾裝修市場剛剛興起的船木傢俱和船木裝修。寧日環說,根藝和船木裝飾裝修市場的需求量很大,上夾河在東北做得最好,但宣傳力度還不夠,地區和企業的知名度都不大,未來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劉漢卿的根藝越做越精深,作品的觀賞性越來越強,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感悟,他自己的藝術造詣越來越深厚,他盡力保護原料本身的惟一性。他說,樹木的根本身就是自然的傑作,神奇深邃,不可複製,充滿動感,有很強的觀賞性。原料本身不夠完美,才需要更多地雕琢和深加工,但加工和雕琢要與原料的性狀非常契合,才能算作上乘之作……他們還就根雕市場與旅遊市場的結合談了一些各自的看法,與他們交流,讓人可以感受到這個產業的勃勃生機。

到鎮上工作短短几天,已感受到鎮裡的班子是幹事、務實的,其他派駐到村裡的幾名幹部也是帶著感情來做事的。

市職業技術學院的選派幹部聶林山進村工作的第一天晚上,就與村幹部一起撲滅了一起垃圾堆大火。他還聽到一個關於“風雲洞”的傳說——當地的蓮花山上有一個“風雲洞”,在洞口能聽到呼嘯聲,當地只有一位已經去世的老人可以找到洞口,老人去世,洞口也不知所蹤。故事如此引人入勝,簡直就是現代版的桃花源記。

上夾河鎮環境優美,交通方便,是古驛路上的重要一站。

在這樣的環境中,與這樣一群人一起工作,是令人愉快的,讓人充滿了力量。夢想的種子已經種下,靜待它生根萌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