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品佔餐廳總利潤30%!“餐+飲”的運營新模式,你學到了嗎?

餐廳正在成為飲品店最大競爭對手。

1“餐+飲”的模式成主流

餐飲,從前一直都是餐在前飲在後,但現在,隨著飲品風潮的掀起,餐和飲早已是平分秋色。在北上廣深等熱門商圈裡,茶飲店三步一哨五步一崗密集分佈。茶飲如此紅火,餐廳當然也想來分一杯羹。

越來越多的餐廳把飲品單獨為了一個重要的品類,這也督促了各大餐廳的經營者進行飲品的升級換代。這次更新,並不是簡單的把瓶裝可樂換為檸檬可樂,而是在飲品上花大工夫研發設計。

飲品佔餐廳總利潤30%!“餐+飲”的運營新模式,你學到了嗎?

“餐+飲模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湊湊火鍋了,在火鍋市場飽和的今天,湊湊將臺式麻辣火鍋和臺灣奶茶結合在一起,僅用半年的時間就從北京拓展到了上海、深圳等地,深受年輕人的喜愛,甚至有很多女孩子為了奶茶去吃火鍋,或者會單獨點湊湊火鍋的奶茶外賣。

據湊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緯透露,湊湊之所以打造奶茶專門檔口,目標始終都是將茶飲產品變成品牌,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有想法並且也很成功的商業模式。

飲品佔餐廳總利潤30%!“餐+飲”的運營新模式,你學到了嗎?

除了湊湊火鍋,上海的一個麵食品牌金伢居也是餐+飲的典型代表,這個以面為主打的品牌,我們竟然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金伢居飲品測評」,足以看出,飲品是當下年輕消費者最為關注的點之一。

Mintel公司出具的消費者外出就餐報告指出,15%-20%的飲品銷售額能為整個餐廳貢獻50%的利潤。業內餐飲人也透露過,一些餐飲店的店內飲品綜合利潤將近可以佔到餐廳總利潤的30%。 利潤的驅使,一定會使更多的餐飲老闆採納這樣的餐飲模式。

飲品佔餐廳總利潤30%!“餐+飲”的運營新模式,你學到了嗎?

麥咖啡也是一個典型案例

另外,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驅動下,消費者追求的是消費體驗的多元化,這其中包括複合式消費、吃喝玩樂一體消費,所以“餐+飲”肯定是未來餐飲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這樣的現象也會更加普遍。

2 為什麼餐+飲的模式會受到餐飲人及顧客的歡迎?

飲品利潤空間大,並且能帶動品牌效應

飲品的毛利潤一直都是餐飲行業裡較高的,飲品的銷售提高了,那餐廳的利潤也會隨之水漲船高。隨著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始重視飲品檔口,這個模塊的競爭也會日益激烈,甚至有人說餐廳正在成為飲品店的最大競爭對手。

飲品毛利的確很高,但是如果沒有銷量,那對餐廳利潤也是沒有多大貢獻的。如何讓餐和飲品達到1+1>2的效果呢,這是一門大學問。

上文提到的湊湊火鍋,因為主打的是臺灣火鍋,所以在飲品的種類上,就選擇了最能代表臺灣的珍珠奶茶,恰巧符合當下的消費趨勢,不僅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還能在顧客面前強化品牌印象。

飲品佔餐廳總利潤30%!“餐+飲”的運營新模式,你學到了嗎?

當然,餐廳飲品的選擇不僅僅是奶茶,有特色的飲品都能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個飲品最好與餐廳所提供的品類有關聯,這樣才能讓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比如西貝筱面村的沙棘汁、港式茶餐廳的鴛鴦奶茶、四川火鍋店的酸梅汁等等,這些飲品都算得上是顧客的品牌記憶。

現在已經是處於餐飲行業的下半場競爭,菜品的味道好不好早已不是爭奪的重點,重點早就已經轉移到品牌塑造、差異化定位、供應鏈整合等內容上了。 在這其中,品牌塑造就是餐飲人所必須學會的。要想消費者認可、接受品牌,那用飲品“打動”消費者的心就是一個不錯的法子。

增加消費體驗

飲品的利潤相較於正餐來說是比較高的,哪怕是買最簡單的罐裝飲品。所以,早在幾年前,飲品已經是餐廳必備的產品線之一,擁有飲品的店也許不會有太大的利潤增長,但沒有飲品的店肯定是會對顧客消費體驗有所影響的。

消費者尋求複合式體驗,擁有餐+飲的店恰恰就給到了這種全面又有特色的體驗感。 比如,在湊湊火鍋既能吃火鍋又能喝奶茶,而且奶茶還擁有鮮明的特色,那當然是要加入必選list啦!

彌補了經營時段的空白期

對於某些運用了餐+飲模式的店鋪來說,推出茶飲不僅能夠增加品牌效應和消費者體驗,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經營時段的空白期。

飲品佔餐廳總利潤30%!“餐+飲”的運營新模式,你學到了嗎?

湊湊火鍋的奶茶檔口,能夠在外賣平臺上單獨點單,下午茶時段也能盈利,填補了休息時段的利潤點。

當然,一家餐廳如果要選擇“餐+飲”的模式來操作,“餐”肯定是發展的重點,只有把餐做好,才能在“飲”上花功夫。否則,只會顧此失彼,兩邊不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