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對教師來說,教學案例是對教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敘述的是這個教學教學故事的產生、發展的歷程,是對教學現象的動態性的把握,所以學習優秀的教學案例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汲取他人經驗,查漏補缺提升自身水平。

因此,本期播種閱讀為大家分享一篇優秀的教學案例,儘管老師們執教的學段與案例中的老師不盡相同,但其中的教學思路方法以及專家點評會對大家有很大借鑑意義的。

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教學設計

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教材分析

Pickles' New Home 是選自《領先閱讀·X計劃》學生包2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的是:主人公 Cat 和 Ant 為他們的寵物小倉鼠 Pickles 準備了一個新家,然後他們利用魔錶變小,和小倉鼠一起在新家中玩耍,最後小倉鼠入睡了,Cat和 Ant 怕打擾小倉鼠而悄然離去。故事的結局讓人感到很溫暖,主人公的悄然離去既體現了人和動物之間的平等,又體現了關愛動物的人文價值。故事當中的句式比較簡單,語言結構有重複,雖然有一些生詞,如 spin, dizzy等,但是由於有大的語言情境作為支持,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動作讓學生體會,因此總體學習難度不大。

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為小學二年級學生,從認知特點來說,低年級學生心智發展不成熟,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是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模仿、表演。從知識儲備來說,經過一年來的閱讀教學,學生能夠正確指認封面中的題目、作者、繪圖者,並能夠在教師和錄音的幫助下朗讀故事,同時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故事進行簡單的預測。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在本節課當中,我才用了體驗式教學法,帶領學生跟隨主人公一起到 Pickles 的新家去玩耍,讓學生通過體驗參與到故事當中。同時,通過對故事的預測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學生在本課結束時,能夠:

  • 在圖片、實物的幫助下理解故事大意。

  • 正確地朗讀故事。

  • 與同伴合作,複述故事。

  • 藉助人物手偶,運用Sb.can...的句型,描述在倉鼠的新家可以進行的活動。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大意並複述故事

教學難點

  • 對 spin,dizzy的語義理解。

  • 能夠藉助人物手偶,運用Sb.can...的句型,描述在倉鼠的新家可以進行的活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實物圖片,單詞卡片,人物手偶

教學過程

Stage1 Pre-reading

1.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

幻燈片呈現各種動作的圖片,學生邊看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描述,如:swim, swim, I can swim.(相關動詞涉及:swim, play, run, eat, jump, sleep, drink)

【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激活學生已有語言,為最後的拓展輸出作準備。

2.引入主題,創設情境,鞏固文本概念。

黑板上教師事先畫好倉鼠的新家,並用一大張彩紙蓋住,引導學生猜一猜黑板上的東西是什麼。

T: Can you guess what's on the blackboard? whose home is it?

T: It's the hamster's home. It's name is Pickles. Today, we will learn a story called Pickles' New Home.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標題)

T:Who is the writer? Who's in the story?

學生一邊猜測,教師一邊把主線人物 Cat 和 Andy 貼到黑板上。

Stage2- While-reading (圖片環遊)

1.觀察圖片,關注人物表情。

T: Why does Cat say wow? Guess what Pickles will say.

2.設置懸念,調動經驗,引發想象與思考。

T: Pickles gets into the cage. Do Cat and Ant want to go inside? How can they go? Can you guess how Cat, Ant and Pickles play in the cage?

教師把 Pickles, Cat, Ant 幾個角色的圖片放到黑板上的籠子裡,並讓學生到前面來擺一擺,說一說他們幾個在籠子裡是如何玩耍的。

【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活動,引導學生對古樹的發展進行大膽預測。

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3.繼續圖片環遊,激發學生的預測和聯想。

T: Look, Ant can go up. What about Cat/Pickles? What can Cat/Pickles do? What will Cat/Pickles say?

教師一邊說,一邊把圖片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圖片本身雖然沒有語言,但教師通過猜一猜的活動,可以鼓勵學生推測故事中人物可能會說的話,開啟學生思維,激活學生舊知,引發學生思考。

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4.在語境中感知詞意,啟發觀察,開發想象。

T: What happened to Cat and Ant? How do they feel? Why do they feel dizzy?

教師帶領學生起立,快速轉圈以感受dizzy。

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5.帶著懸念,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只呈現圖片的局部圖Cat, 引導學生猜一猜為什麼 Cat 做了一個不要出聲這樣一個手勢,並把書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到書中找答案。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猜一猜 Ant 會說些什麼。

Stage 3 Post-reading

1.聽讀故事,認讀詞句,自主朗讀。

T: Listen to the whole story. Listen and point to the sentences. Listen and repeat. Choose your favourite part to read.

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2.學生講故事。

Tell the story in groups.

3.聯繫生活,遷移運用。

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他們還會玩些什麼,並把教師準備的一些用具的圖片,如球、水、食物等粘到黑板上。然後小組合作,用Sb.can... 的句型對他們可能進行的活動進行描述。

T: In the story, Cat, Ant, and Pickles can go up, go down and spin. What else can they do? What else can they play?

【設計意圖】此環節主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發揮想象力,學會將所學語言遷移運用到新的情境中。

4.佈置作業。

Try to tell the story using the picture to your parents.

板書設計

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小學英語閱讀課優秀教學案例&案例點評(建議英語老師收藏學習)

案例點評

這個小故事選自於《領先閱讀·X計劃》2級,適合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學習。內容和情節雖然都比較簡單,但是卻反映了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以及主人公對動物的喜愛和保護。教師在對教材的分析中都關注到了這一點,為教學設計奠定了非常清晰的主線內容。這個故事也與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和生活經驗比較接近,孩子不僅可以基於個人經驗開展充分的想象和表達,還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知識,瞭解小倉鼠的生活習性。

本課的設計很好地利用了圖片環遊的教學方式,它特別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開始上課時,先以TPR的方式激活學生已經學過的行為動詞,一方面復現詞彙,為最後講好故事做鋪墊;另一方面也通過TPR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開始讀故事之前,教師還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封面,認識作者和繪圖者,發展學生的文本概念意識。

進入故事閱讀環節,教師按照情節發展的順序,以圖片為引導,分四個環節與學生分享故事內容。在每個環節中,教師都設計了巧妙的提問,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想象,以及表達的願望。

首先,教師揭開黑板蓋著的圖片,引出小倉鼠的新家,為學生讀故事創設了主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然後,教師讓學生觀察第一幅圖,並在故事圖片中 Cat 和 Ant 可能會說的話留出空白,啟發學生觀察圖片中 Cat 和 Ant 的表情,猜測他們的交流內容,為語言表達創設了情境,也為課堂生成提供了空間。

接著,教師通過再次提問,引導學生猜出 Cat 和 Ant 要和小倉鼠玩,就要通過魔錶將他們變小後在進入到小倉鼠的新家和它一起玩。學生欣喜地發現小倉鼠玩轉輪時頭一點都不暈,但 Cat 和 Ant 玩起來卻頭暈。對於陌生詞彙,教師並沒有單挑出來教,而是在語境中讓學生感知詞意,並通過動作理解詞意,如 spin,dizzy 等詞彙,教師巧妙地把新詞的習得融入故事學習中。

在故事的結尾處,教師通過提問設置懸念,而且不再和學生一起讀故事,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去發現故事的結尾。這樣課堂就不會總是按照一個節奏進行,避免小學生產生注意力疲憊。

學生帶著疑問和期待進行自主閱讀,為他們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提供了直接體驗。在讀後環節,教師主要為學生提供了朗讀、默讀和遷移創造的機會,最後讓學生聯繫生活,想象在倉鼠的新家,朋友們還可以玩什麼遊戲。

整體教學設計從文本分析出發,設計思路清晰,層層設問,恰到好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聽故事、讀故事、學語言、學文化、講故事、編故事的願望。在這樣一節課中,孩子們既發展了閱讀素養、業發展了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和推理判斷的能力,從始至終融入了師生對小動物的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