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臺灣後白崇禧與閻錫山的待遇為何不同?

Hybrid_B

二人去臺灣後都得不到蔣介石的充分信任,都被剝離出權利的中央。蔣介石表面上對二人客客氣氣,委任以官職,實則對二人極不放心。然而敗退臺灣的蔣介石在明面上不敢對二人怎麼樣,但暗地裡可沒少下功夫。

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過節及赴臺後待遇

白崇禧被林彪評價為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位,也是最狡猾的一個。在國民黨內部,白崇禧素有“小諸葛”,“當代張良”的稱號。然而以白崇禧、李宗仁組成的“李白”組合,其所代表的桂系向來不受蔣介石待見,而且是從北伐時期就開始積怨。

△各時期的閻錫山

北伐戰爭期間,桂系軍作戰得力,控制了兩湖地區,將蔣介石的親信湖南省主席魯滌平給排擠了,這讓蔣介石的個人獨裁受到了嚴重威脅。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以夥同桂系反黨謀國的罪名將李濟深軟禁 ,這使“李白”大為惱火,發動了對蔣介石的反擊戰。而蔣介石則將“李白”開除黨籍,撤銷職務,這極大地加深了蔣介石與桂系之間的矛盾。

1930年,“李白”聯合閻錫山、馮玉祥發動了對蔣介石的中原大戰,雙方投入近百萬兵力作戰,最終以蔣介石的勝利而終結。隨後“李白”退守廣西,標榜“自治、自衛、自給”,控制廣西以自保。淮海戰役之後,蔣介石在軍政上進退維谷,搖搖欲墜,“李白”趁機對蔣介石發難,蔣介石被迫宣佈下野,李宗仁擔任“代總統”。

△“李白”和蔣合影

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白崇禧也去了臺灣,而李宗仁則遠走美國。白崇禧作為職業的反蔣派,內有桂系勢力支持,外有李宗仁的呼應,蔣介石一時不敢把白崇禧怎麼樣,但也不想讓其手握大權,於是委任其為國民黨改造委員會中央評議委員,這是一個沒有職權的虛職。蔣介石還命令保密局(其前身是軍統)在白崇禧家對面設立了一個派出所,暗地裡見識白崇禧的一舉一動。

1965年,李宗仁迴歸大陸,受到了毛主席的熱情接待,白崇禧也是去了被蔣介石用來牽制李宗仁的作用。僅僅一年多之後,白崇禧被人發現猝死在臥室,死時全身發綠,時年74歲。國民黨當局給出的說法是心臟病復發而死,而坊間多有傳言白是被蔣介石毒死的。至於真相如何,這至今還是個謎。

△白崇禧在臺灣

閻錫山與蔣介石的過節及赴臺後的待遇。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並不算是個有野心和雄才大略的人,但他對於山西確實是一個有功的人。從辛亥革命開始,閻錫山就秉承著誰動他山西這一畝三分地,他就跟誰急的政策,牢牢把控著山西的軍政大權。

閻錫山與蔣介石的恩怨相對簡單,他雖然參與了中原大戰,聯合桂系和馮玉祥倒蔣,但畢竟最終是蔣介石獲勝。“九一八事變”之後,閻錫山逐漸開始轉向蔣介石這邊,支持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支持蔣介石“反共”政策,去了臺灣之後也是積極支持“反攻大陸”。

1949年3月解放軍佔領山西,閻錫山自此失去控制了40多年的山西。12月8日,閻錫山飛往臺灣,擔任行政院長的職務。閻錫山到達臺灣之後,積極鼓吹反攻大陸,還批評國民黨不團結,這讓蔣介石有些不悅。

蔣介石向來只相信自己的親信和嫡系部隊的,對於閻錫山這些非中央軍和非黃埔系的人來說,蔣介石可以利用,但絕不交心。1950年,蔣介石將行政院屬員多數都更換成了黃埔系和嫡系,閻錫山很生氣,決定以退為進, 向蔣提交了辭呈。

△閻錫山晚年

可是閻錫山打錯了算盤,在大陸的時候他有幾十萬軍隊做資本,如今全部打沒了,到了臺灣他就只能算是做冷板凳,沒有太多的利用價值。蔣介石將計就計,批准了閻錫山的請辭。這下好了,閻錫山欲哭無淚,不得不默默接受。蔣介石委任他以總統府資政和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這兩個虛職,不讓他接觸權利。閻錫山也看穿了蔣,不想再多反抗,於是搬到臺北菁山之麓居住,專注於著書立傳,宣傳反共。1960年閻錫山病逝於臺北,終年77歲。

總結一下。白崇禧和閻錫山去臺灣的待遇其實是可以預見的,以蔣介石的為人和心機,白閻二人可能也早有預料。只是他們更害怕留在大陸,至於原因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


圍爐煮酒話春秋

白崇禧和閻錫山在前往臺灣後的待遇其實是一樣的,二人之間的待遇相比其實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在臺灣白崇禧和閻錫山都被蔣介石剝奪了權力,都從權力的中心上被席捲了下來,二人在臺灣雖然都被蔣介石委任著官職,都是一些看起來名頭還不錯,但實際上沒有一點權力的虛職。


白崇禧被蔣介石害死的傳聞真假

這個時候有人可能會說白崇禧被蔣介石派一名年輕女護士耗幹身體或者毒死在病床上的傳聞。

(白崇禧之子)

白崇禧死亡的時候已經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了,當時他也有著73歲的高齡,對於很多男性來說,70多歲就入土的人比比皆是,這個年齡段自然死亡或者病死其實是並不奇怪的。

就比如我們這裡要說到的閻錫山就在77歲那年離開了人世,相比於白崇禧他也只多活了四年而已,所以白崇禧自然病死的說法是很可靠,因為這畢竟是經他兒子之口說出來的話,而白先勇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蔣介石也早已離開了人間,所以不可能會有受脅迫而說假話的原故。

白崇禧和蔣介石之間的恩怨

不僅如此,白崇禧在臺灣也不是完全失去自由的。

在臺灣的白崇禧仍舊好吃好睡的生活著,可以任意的去他想去的地方,可以正常的會友、可以出去遊玩,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要受到蔣介石的監控,白崇禧的身旁是時刻有著一名蔣介石派出的警衛盯著的。

有著這名警衛的存在,蔣介石才能放心白崇禧任意的出行,因為白崇禧畢竟是蔣介石在大陸積怨深遠的政敵,二人爆發過數次重大的矛盾,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白崇禧就是桂系軍閥除了李宗仁之外最大的眼中釘肉中刺。


白崇禧號稱小諸葛,有著非常過人的軍事謀略,李宗仁就是在白崇禧的策劃幫助下才能在針對蔣介石的時候有過數次重大的收穫。

蔣介石的第一次下野就是李宗仁通過白崇禧和何應欽的關係迫使他下臺的,在這個過程中,白崇禧的計劃策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往後的很多次桂系軍閥和蔣介石國民政府的鬥爭中,白崇禧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雖然後來白崇禧到國民政府的國防部裡就任了很高的官職,名義上受到了蔣介石的管轄,但在他的內心中真正佔據著主要地位的還是他的老大哥李宗仁。

白崇禧和李宗仁關係出現裂縫

所以蔣介石在當時對白崇禧可謂是頭痛萬分,最後在蔣介石敗退大陸前,李宗仁也正是在白崇禧的幫助下衝破了蔣介石的壓制,成為了國民政府的副總統。

後來在蔣介石再度被迫下野的時候,也是在白崇禧的幫助下李宗仁才成為了國民政府的代總統。

不過因為國民政府中的官員、將領有將近百分之九十幾都是蔣介石的門生故舊以及親手培養出來的手下,所以李宗仁在代總統的位置上其實是寸步難行的,在這個危急的關頭間,因為李宗仁和蔣介石的相互間的牽制導致了國民黨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蔣介石不甘心李宗仁坐在總統寶座上,他在李宗仁的名聲受到了重創後就想找機會再度迴歸自己的總統寶座,但李宗仁好不容易得到的位置怎麼可能輕易這樣還給蔣介石?所以蔣介石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大麻煩。

沒有辦法的他只能求助到了白崇禧的身上,白崇禧這個時候也看清了形勢,他也知道李宗仁根本無法掌控國民政府,所以他和蔣介石和好了,開始轉頭勸說起了李宗仁放棄代總統之位。

李白二人的關係也是在這個時候發生微妙變化的,在李宗仁拒絕白崇禧的勸說之後,二人間堅不可摧的情感出現了微小的裂縫,與此同時蔣介石也竭力地跟白崇禧修復了關係,用他的“真誠”打動了白崇禧,正是因此,蔣介石才能在後來勸說白崇禧與他一同去了臺灣。

白崇禧與閻錫山來到臺灣的待遇

李宗仁在離開大陸,前往美國時曾勸說白崇禧跟他一同走,因為他知道以自己和蔣介石之間關係,去了臺灣之後絕對是吃不了好果子的,所以他在走前就勸說起了自己多年的老兄弟,不過白崇禧沒有聽李宗仁的勸說,跟蔣介石來到了臺灣,也開始坐上了冷板凳。

雖說白崇禧在臺灣坐上了冷板凳,但並不意味著他和閻錫山有什麼不同,因為閻錫山也在這個時候坐上了冷板凳,閻錫山在臺灣同樣被蔣介石委任了一個沒有權力的官職,也保持著自己的自由,也有著警衛的監視。


在這個時候閻錫山因為看清了時勢,所以他也徹底的遠離了權力,開始在一座山中小居中靠寫書度過了晚年。

不僅是他們二人,在臺灣除了如陳誠這樣的真正親信之外,很多人都坐上了冷板凳甚至被軟禁了起來無法出行,遭遇比閻錫山和白崇禧慘了很多。

閻錫山雖然和白崇禧的遭遇差不多,但是他卻沒有白崇禧和蔣介石之間那麼深的仇怨,他和蔣介石之間唯一的仇怨就是在蔣介石想滲透山西的時候被他阻在了門外。

還有就是當年中原大戰時他和李宗仁、馮玉祥聯手跟蔣介石打過一場仗,除此之外他和蔣介石其實是不曾撕破面子的,跟蔣介石之間的仇怨自然就少了很多。

所以說白崇禧在來到臺灣後待遇其實和閻錫山是差不多的,在臺灣白崇禧和閻錫山一樣都被蔣介石架空了起來,但也一樣沒有受到太過於慘烈的針對,我們只要看一下那些真正被蔣介石軟禁起來的人就可以得知,真正被軟禁起來的人對蔣介石來說往往是有著重大威脅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張學良和孫立人,張學良被軟禁是因為西安事變的威脅,而孫立人則是因為和美國人走得太近給蔣介石帶來了很大的危機感,除了少數人外,其他更多的人還是和白崇禧一樣的待遇。


孤客生

其實二者之間的遭遇幾乎都一樣,兩個人跑到臺灣以後都是遭到了蔣介石派出相應的警衛進行監視,而且都不給他們相應的實際權利,但是二者之間唯一不同的是,閻錫山有一個正兒八經的職位,但白崇禧卻沒有,所以一直流傳著白崇禧死在了蔣介石的手上。

其實縱觀蔣介石對待他手底下那些比較令他頭疼的將領,比如說張學良,比如說孫立人,白崇禧,閻錫山,蔣介石不會下死手,尤其到了臺灣以後,蔣介石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有所收斂,至少不會像抗日戰爭那樣出現一個韓復渠,然後一槍把他給斃了,這一點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是在同一根線上的螞蚱,如果說蔣介石這時候不收斂,把哪個人隨隨便便給斃了,那麼誰替蔣介石打仗,誰替蔣介石守護臺灣,誰替蔣介石在國際上說話?因此從道理上來講。

閻錫山,白崇禧兩個人作為曾經的軍閥。現在失去了所有的權利,蔣介石是不會為難他們兩個,二人所接受的待遇應該是差不多的。至於說蔣介石害死白崇禧這個說法很顯然,通過白崇禧先生的兒子出來進行闢謠之後,大家都知道了,完全假的。現在國民黨整個在臺灣的佈局可以說是風雨飄搖,蔣介石甚至在前幾年面臨著自己的銅像被人斬首的命運。此時此刻,白崇禧的兒子不至於冒著大不違的風險去替蔣介石編這樣的謊話,可以看來,白崇禧兒子說的這句話是實話,也是真相。

那麼所謂的閻錫山和白崇禧跑到臺灣被蔣介石區分對待,這個說法是怎麼造成的呢?

其實這一點得說到當時解放戰爭後期,閻錫山和白崇禧或者說白崇禧的老大哥李宗仁對蔣介石做的事情態度上的不一樣。

閻錫山失去山西以後,當然他也知道自己跟共產黨之間雖然不像西北的馬家軍一樣是血海深仇,但是自己是絕對不可能投靠共產黨的,因此跑到南京去抱蔣介石的大腿,這個時候正好遇見這什麼事兒呢?李宗仁聯合美國等一系列勢力推翻蔣介石的地位開始執掌國民政府,閻錫山當時表示對於你們做的事情,我表示不參與,也不說任何東西,但是當李宗仁上臺以後,無論是處理各種乾的事情,閻錫山第一反應就是跟蔣介石父子進行商量,因此,蔣介石表示是十分感激閻錫山的。

而且閻錫山和蔣介石雖然說之間發生了一次中原大戰,這樣的不愉快,但是在他們人生大多數時間內,二者的人生的目標是相同的,或者說兩個人曾經擁有著共同的理想,也一起合作過,於情於理,蔣介石對於自己這個曾經的老戰友表示出了很大的寬容,不然如果蔣介石恨死閻錫山,甭管閻錫山在山西多麼鞏固,蔣介石派出自己中央軍駐紮山西,閻錫山就算是再怎麼有能耐也不可能翻盤,也不可能重新執掌山西,從道理上來講,閻錫山之所以能夠再次掌握山西的主動權,這一點跟蔣介石在山西這個方向上的放水有著不小的關係。

所以我們看到,等蔣介石剛到了臺灣以後,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一旦出現了問題以後,第一反應是詢問蔣介石,第二反應就是詢問閻錫山,可見此時此刻,閻錫山在蔣介石父子心裡的地位。

只不過後來估計是由於思鄉心切,還是急於激流勇退,閻錫山選擇自我作死,在某次演講上面大批痛批蔣介石政府的國民黨不團結,為此,蔣介石跟閻錫山之間甚至還吵過一架。閻錫山選擇我啥都不幹了。職位往那一扔,自己跑到某個深山老林裡面去,當起隱士,一直活到了1960年,蔣介石表示你我兩個心照不宣,你洗累了,想歇了好,給個理由,我也幫你幫到底。

相比較而言,蔣介石跟白崇禧之間的恩怨,那可就複雜得多了,一切還得回到李宗仁這個人頭上,李宗仁有野心,而且野心很大,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宗仁在解放戰爭末期會選擇推翻蔣介石,執掌國民政府,當然,完成這一切,光靠他在桂軍之中的影響力是不行的,恰巧這個時候自己的鐵桿兒小弟白崇禧在國防部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李宗仁選擇跟白崇禧一起聯合推翻蔣介石。

也正是因為這次事情的不愉快,在李宗仁離開大陸的時候,曾經告訴白崇禧千萬別去臺灣,去臺灣呢,等於自己去送死,所以大家認為白崇禧這個人一旦逃到臺灣,東西肯定是要受到蔣介石的擠兌,或者說蔣介石不會給他好臉色看。

但是事實上,在白崇禧幫助李宗仁奪得國民政府總統位置以後。白崇禧就沒再幫過李宗仁,當然,我們這裡說的幫助是私人在政治上給李宗仁幫助,原因是什麼呢?我想說一件事情,他就很明白了,就是有一個人跟你談合作,整天規劃自己的事業有多麼美好,(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於悟空問答首發)多麼壯觀,但是等你真正幫助他做成自己的事情之後,你會發現他所做的事情狗屁不如原先規劃的那個大餅根本就不存在。

白崇禧實際上從這個時候開始,從李宗仁掌管國民政府開始,就開始對李宗仁產生了懷疑,我幫你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你掌管國民政府之後,我們的勢力能夠得到拓展,現在你把蔣介石弄下臺了哦,共產黨的軍隊已經打過長江了,你什麼辦法都沒有,我只能看著我自己的勢力一點點被蠶食,現在這個情況,還不如一開始跟蔣介石合作的時候那個情況。

當然這個時候蔣介石也看透了白崇禧跟李宗仁那點小九九。跟李忠仁合作,蔣介石不可能,將介石打死都不會原諒李宗仁,因此,蔣介石選擇在這個時候跟李宗仁互相表露誠意,就說你看,一開始咱們合作有多麼好,但是現在你看到了這麼一檔子事,我被趕下臺了,共產黨打過長江了,咱們得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得到,雖然咱們兩個之間出現了某種意義上的不愉快,但是我還是會支持你繼續在中國大陸上進行作戰。

白崇禧從某種意義上通過這次事情也被蔣介石給打動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白崇禧在中國大陸作戰失敗以後,沒有聽李宗仁的意見去美國,而是直接跑去臺灣,並不是無路可逃,或者說是被逼無奈,而是他自己心甘情願跑去向自己的蔣委員長去認錯。

當然,對於這麼一個可愛的部下,蔣介石也不至於痛下殺手,因為這個時候這個人是孤身一人逃到了臺灣,而且甚至負傷,因此,好吃好喝的供上,讓你在臺灣好好的活著,蔣介石也不至於犯眾怒去殺了你,不過如果你想拿回權利這一點,蔣介石明確的告訴他不可能。

從二人整個在臺灣待的經歷來看,兩者的待遇是相同的,不存在什麼差異,說實話,作為一個跨越了半個世紀的老人,此時此刻,蔣介石也覺得能夠有幾個說得上話的人也是挺好的,至於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吧。


漩渦鳴人yy

在臺灣,白崇禧和閻錫山的待遇有不同嗎?不都是被蔣介石打入冷宮,最多坐個閒職,要說最大的不同就是閻錫山是自己病死的,白崇禧有可能是被蔣介石下令毒死的。而且,除了他倆,在大陸叱吒風雲的那些大佬、軍閥們,當年都還能跟蔣介石掰一掰腕子,到了臺灣基本都被解除了權力,像何應欽、楊森、薛嶽等,馬步芳更是直接跑外國去了。

蔣介石去了臺灣之後,總結失敗的原因,深感派系眾多、人心不齊,還有就是紀律渙散,不得民心,需要建立自己的絕對專治地位。於是他把閻錫山、白崇禧這些人全部擱置一旁,全力重用黃埔系學生,如陳誠。

閻錫山剛到臺灣時任行政院長,還準備大展拳腳,到處發表演講,批評國民黨內的不團結。差點沒把老蔣氣死,1950年蔣介石改組行政院,把閻錫山的人全換掉了,氣的閻錫山打算以退為進,提出辭職,誰知蔣介石直接給批准了。

這下閻錫山只好真的辭職了,辭職第二天就把家搬到了臺北地處偏僻的麗水街,開始一心寫書,後來又搬到了陽明山邊的菁山居住,一邊著述,一邊除草種地,打發時間,直到1960年去世,享年77歲。

白崇禧和閻錫山不同,組開始沒去臺灣,而是跟著老大哥李宗仁去了香港,結果想來想去還是孤身去了臺灣。白崇禧跟著李宗仁,在大陸時就經常反蔣,抗戰之前就打過好幾仗,抗戰後還曾把他從總統的位置下弄下去了,李宗仁成了代總統。

白崇禧到了臺灣後,只擔任了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職務,保密局(以前的軍統)甚至在白崇禧公館對面建了個派出所,對她他行嚴密監視。

1966年白崇禧去世時屬於暴斃,而且屍身發綠,有傳聞是被蔣介石下令毒殺。


漁樵侃史

白崇禧和閻錫山在臺灣不同的待遇問題在我看來就是政治鬥爭的問題,他們的待遇不同是因為他們的政治資本不同,我們可以看看白,閻二人到了臺灣之後他們身後政治資本的變化。

閻錫山退到臺灣以後,其實已經就是虎落平陽了,閻錫山在大陸能和蔣介石爭雄是因為他掌握了山西,手上還有幾十萬的晉綏軍。可是解放戰爭打完以後,他的晉綏軍打光了,山西也丟了,這時候的閻錫山已經不具備和蔣介石爭雄的資本了,所以一到臺灣以後,閻錫山的行政院院長位置丟了,晉系的人也被抹了乾淨。



蔣介石作為一個老政治家,自然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招呼閻錫山,他沒有必要對閻錫山趕盡殺絕。閻錫山自己也很聰明,很自覺的終老山林,不和蔣介石對著幹了。

白崇禧則不一樣,白崇禧最大的問題在於他是桂系的人,而退到臺灣以後,桂系還是有些勢力的,再加上桂系是職業的反蔣派。蔣介石自然不能放任白崇禧自己發展,所以他不得不對白崇禧下手。


但是剛到臺灣的時候,桂系的李宗仁遠在美國,所以一開始蔣介石還是想利用白崇禧牽制李宗仁,以免李宗仁迴歸大陸。到了1965年,李宗仁夫婦回到了大陸,白崇禧的作用就沒有那麼重要了,所以這個時候蔣介石選擇對白崇禧下手,白崇禧的死因至今還沒有定論


一樹梅花一放翁

白崇禧和閻錫山作為民國時代兩個重要的軍閥人物,從北伐戰役起頭,就與代表所謂國民黨正統中心的蔣介石在關係上扳纏不清,既有合作也有匹敵,蔣介石和白崇禧誓師北伐時,北方的閻錫山和馮玉祥積極相應,配合擊敗了盤踞北方的奉系張作霖部,這是幾人的蜜月期。


然而在那時,白崇禧和閻錫山並不服氣40歲的蔣介石可以作為翹楚率領全國,一方面蔣資歷較淺,對國民當局的掌控還不夠到位,一方面白和閻都是在本省幾經摸爬滾打才混上首級頭子的,政治和軍事經歷豐盛,怎甘屈人之下呢?

所以1930年爆發了蔣對馮閻李白的華夏大戰,這其實就是新軍閥之間的戰役,戰役成效蔣介石勝出,白崇禧兵敗流亡香港,閻錫山下野避往大連。但由於蔣介石力量有限,國民當局中心尚沒有餘力完全節制桂晉二省,只能接納代庖署理人軌制。廣西選中的俞作柏節制不住場合排場,很快被李白翻盤,而山西更是誰也不服誰,只好請閻錫山回來。

這些軍閥之間沒成心識形態的對立,就是誰當老邁的問題,閻錫山的純熟在於經由華夏大戰後,深知本身非蔣敵手,今後不敢不恭。並且閻錫山政治報負也沒那麼弘遠,茲要主政山西當個土皇帝即可,其它完全可以聽老蔣的,所往後面不息息事寧人。解放戰役太原失守後閻錫山南逃,被蔣介石推為制衡李宗仁的行政院長,即使這一時代,奸狡的閻錫山也從不真把代總統李宗仁當老邁,事必私聊老蔣,天然蔣到臺灣後也不會太難為他,給個虛職就好。

白崇禧則不合,桂系從來不是隻想運營廣西一省,而是要取蔣而代之。在華夏大戰之前白崇禧已經有前科,1927年尾桂系就連繫孫科等國民黨其它派系,第一次逼蔣下野。九一八事情後把持全國聲討蔣不抗日的言論,再次逼蔣下野,1948年尾三大戰役近尾聲,老蔣黃埔主力被殲,李宗仁白崇禧把持桂系尚有必定軍現實力,第三次逼蔣下野。所謂再幾回再三二不能再三,蔣介石對桂系早已胸中熊熊

猛火。

老蔣到臺灣後團體反思了丟掉大陸的緣故緣由,其中桂系的不合作被列為重要一條,認為恰是關頭時辰桂系的拆臺致使國民黨失山河,比如1936年圍剿陝北的關頭時辰,李宗仁白崇禧陳濟棠搞了個“兩廣事情”,後面才是西安事情;淮海戰役死活關頭,白崇禧拒不派兵援助,甚至扣下蔣介石本來可以變換的宋希鐮兵團,變成淮海慘敗。

跟白比力,閻錫山就沒這麼多黑帳了。

李宗仁看得就鬥勁清楚,桂系兵敗後,警告白崇禧去香港去美國均可就是別去臺灣,可惜白崇禧聽不進去,果真到臺灣就形同軟禁,死的也不明不白。

做為民國不倒翁的閻錫山,老謀深算,有極高明的處世哲學,既擅長皋牢部屬,又擅長趨利避害。華夏大戰後,他就曉得,憑一個山西之力,要想按捺蔣介石為首的中心當局是不成能的,只需歸順才可自保。解放戰役中,閻錫山也是死硬的反共分子,太原城是解放軍最難啃的釘子,閻的手下寧死不降,成為國民當局殺身成仁的榜樣。閻錫山赴臺後,潔身自好,不問政事,所以蔣介石不為難他。而白崇禧做為桂系三鉅子中惟逐一個在臺代表人物,剛到臺灣時,因代總統李宗仁在美國、香港等地尚有影響,蔣介石經由過程白崇禧還想感染打動李宗仁,至少不讓李宗仁走向極端,當李宗仁歸順大陸,白崇禧一會兒失了把持價值,勢必要為桂系與蔣數十年的內鬥,三次逼蔣下臺的所作所為擔任,甚至把淮海戰役失敗而導致長江以北全面失守的責任,也全數擱在白崇禧身上。不為難小諸葛白崇禧,蔣介石鬱積胸中幾十年的怒火 向誰出!

白崇禧和閻錫山這兩人跟老蔣都是不合的。

前幾年看過一個記實片,就是說白崇禧的。李宗仁不息勸白崇禧不要去臺灣,後來李宗仁回大陸後,老蔣想用白崇禧牽制李宗仁的價值消失,他在臺灣的形勢就加倍嚴峻了,還蒙受了暗害,幸運逃事後,終極仍是死在猛藥上。

比力之下,西北王閻錫山就良多若干好多了,到臺灣後仍是跟老蔣做對,不息被老蔣幹與干與的很兇猛,無法辭去“行政院長”,用心在家寫書,末了病逝。


王者唯王

李宗仁向來與蔣的關係不好,是國民黨內的最大實力派,多年來白崇禧和李宗仁合作無間,人稱〃李白·但是在渡江戰役前夕李逼蔣下野加之內部蔣桂矛盾,在退守臺灣前夕李宗仁曾被蔣列為刺殺人員行列,李要去臺灣很有可能被殺,如白崇僖死因非正常

1950年5月1日白崇禧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7月26日被聘為國民黨改造委員會中央評議委員,從此失去職權,受蔣控制擺佈,保密局在白崇禧公館對面設了個派出所,對白的一舉一動進行嚴密監視。


1966年12月2日,副官發現白崇禧死在臥室,屍身發綠,死因不明,時年七十四歲,傳言白崇禧為蔣介石派人毒死,官方聲稱白崇禧死於心臟病,蔣介石親往白府弔唁,並宣佈由國防部負責以軍禮治喪。

白崇禧是有野心的,但是閻錫山自從中原大戰後學老實了,主政山西,只想當一個土皇帝,自知不是蔣介石的對手,所以並沒有和蔣介石爭權奪位的想法。為人老謀深算,懂得韜光養晦,軍閥混戰時期就非常能說明問題。由於閻錫山唯蔣中正之命是從,不把李宗仁放在眼裡,李宗仁與閻的矛盾日趨尖銳。從這一點來說,他和蔣介石是一個戰線的。



退到臺灣的蔣介石,繼續盜用中華民國稱號,於1950年3月1日宣佈恢復偽總統職務。閻錫山辭去偽行政院長,獲得偽總統府資政和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兩個頭銜,居於臺北市菁山之麓。他無事可做,乃從事著述,先後寫了20多本小冊子,其中主要的是以反共和宣揚他的“物勞主張”和“中的哲學”為內容的《大同之路》。1960年5月23日病逝,終年77歲。

兩個人都是戎馬一生,但最後的結果卻截然相反,雖然蔣介石到了臺灣以後,整頓國民黨內部,大量重用黃埔系。導致各個地方實力派都失去了實權,但是造到蔣介石的清算卻是不一樣的。正是由於閻錫山的聰明和老道得以善終,而白崇禧雖然有軍事指揮才能,可他對於政治的把握卻差強人意,因為他過去對老蔣的所作所為,必然會招致報復。淪為政治權利的犧牲品。

我是安寺勁,歡迎大家討論。


文者行

兩個都是喪失了政治博弈資本的人,以光桿司令之身隨老蔣跑去臺灣,還想像以前一樣風光無限,做什麼春秋大夢。

這兩位當年能夠風光無限,靠的是手上的軍隊和地盤,正是憑藉手中不容小覷的實力,才讓他們能夠在民國政治風雲中兜得開玩得轉。然而作為蔣某人既要費心拉攏又要小心翼翼時時防止掣肘的實力派,自然是讓老蔣很不爽的存在。事實上他們也沒少給老蔣使絆子,雙方素有嫌隙。

早在東北,白崇禧以國防部長之身親往東北督軍,和孫立人在四平打敗彪哥,雙方的第一次主力會戰旗開得勝。本來白崇禧要乘勝追擊,老蔣卻下達片面停戰令,堅決要把他調回南京另換他人。導致最後彪哥乘機反攻,東北戰局一敗塗地。白崇禧晚年每逢提起此事都是錐心之痛。


後來白崇禧改任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要求統一指揮權,蔣介石卻不給他統一指揮的權利,說白了還是因為派系鬥爭,老蔣不能對桂系的白崇禧給予絕對的信任。這一矛盾致使白崇禧拒絕接受任命指揮淮海戰役。最後何應欽、顧祝同的聯名請求和戰事所迫,老蔣才同意將整個戰局統一交給白崇禧指揮,只是這時頹勢已無法挽回。而白崇禧或許是出於戰略考量或許是為了保全自己桂系軍隊的實力,對淮海戰事按兵不動,僅調動黃埔嫡系的黃維兵團前往支援,最後還沒趕到就全軍覆沒。淮海戰役大敗,白崇禧公然發表“亥敬電”要求老蔣下野,擁護桂系老大李宗仁上臺,最後形勢所迫,老蔣不得不讓位李宗仁。如此種種,讓蔣介石對白崇禧怎能不恨。


再說李宗仁主持的和談,談又談不成,打又打不贏。最倒黴的是,你桂繫上臺自然就主要靠你的桂系軍隊打仗。如此一來,自己數十萬桂系軍隊也賠了進去,幾乎全部打光了。而蔣介石下野了卻因禍得福,手中依舊保有數十萬大軍。與此同時,老蔣手中還有上海的黃金、故宮的國寶。要兵有兵要錢有錢,最後退到灣灣,老蔣還是老大。

至於閻錫山,一貫保持著自己老謀深算的特徵。自知失去事業基礎的自己根本無法和老蔣抗衡,索性明則保身,主動辭去了行政院長的職務。上陽明山頂修了幾間茅草屋,從此不問政事,將晚年大部分時間用於寫書。不過山上生活條件簡陋,但為了讓老蔣放心,老蔣讓他下山居住他都不去,安安心心在山上住到去世,享年78歲。


王侯錄

不同之處有:

第二天,閻錫山帶著家人和現金,乘坐一架C一一46運輸機逃到臺灣。
白崇禧沒有老閻那麼多過場,廣西著名李白一同幾步就到了香港,二個老朋友就這樣在此了此殘生倒也可以。

白崇禧反悔了,堅持要到臺灣,杜月笙也無法阻止,只有李宗仁堅持不去臺灣。

(撤退的國軍一一下一站?)

白崇禧和閻錫山去了臺灣後,都只掛了個閒職,境遇差不多。

閻錫山以為自己擺拍了一張"不成功則成仁"的照片,是忠君遺臣,到處批評國民黨,四處批教某某戰略早知如此等等馬後炮,老
蔣聽到鬼火冒,本來人就是這樣,跘倒不痛爬起來痛,老蔣將前後三十年一想,這幫老傢伙在大陸就跟我打了幾架了,此一時也彼一時,再留這些人何用?

閻錫山想起1930年的蔣馮閻中原大戰,白崇僖思緒飛到兩廣事變中老蔣的窘態,算了,水過三秋,百歲己過半,閻錫山辭職到鄉下養老,1960年77歲去世。

白崇禧雖然擔任一個頭大腳輕的副職,卻整天被保密局監控。

1966年白崇禧暴斃而歿,全身發綠,還是李宗仁眼光老辣一一走為上。


良人執戟2

我想說沒有太大不同吧!

老蔣敗退到臺灣後,重用黃埔系,建立絕對專治,做一個偏安一隅的土皇帝!

白崇禧怎麼說從心眼裡不怎麼服老蔣,而且和老蔣幹了幾仗。白崇禧被稱為小諸葛,確實是國民黨難得少有的將才之一,連蔣介石都佩服白崇禧的用兵之道,但是敗退飯臺灣後一直處於閒職,最後暴斃身亡,估計是被毒死的!

閻錫山,山西的土皇帝土財主,曾幾何時信誓旦旦的宣誓要與太原共存亡,但是一旦打起來了自己卻飛到了臺灣。苦心經營多年的山西,唉。。。當然對老蔣是一萬個佩服,敗倒臺灣後雖身處閒職,但是卻落得個平平安安度晚年的比較好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