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做出好吃的饅頭?

閔寶媽

做出好吃的饅頭,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好吃”。

就個人感覺而言,饅頭好吃大概有這樣幾個標準:一是要煊騰,就是面要發酵好;二是有嚼勁,就是面要揉好;三是型漂亮,中餐講色香味俱全也有此意。

下面就介紹一下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選面

做饅頭,選面很重要。一要選小麥粉,純玉米麵、大米麵是做不成饅頭的。二要選中、高筋小麥粉,小麥粉面筋高低不是看品牌(如河套、金龍魚、香雪等)、品種(雪花粉、特精粉、一號粉等)、包裝(高筋粉、餃子粉、砂子粉等),而是看包裝袋上印製的營養成分含量表,其中蛋白質含量高於9(一般在10-12之間),即為中筋粉,高於12(一般在13以上)為高筋粉。三是儘量選擇精製麵粉,饅頭觀感及口感好與差與麵粉品種關係較大,按價格高低及精製程度排序為雪花粉、特精粉、一號粉、精粉、標準粉、全麥粉等。

二、發麵

麵粉1000g,安琪酵母5g,面與水的容量比例在1:0.4-0.5之間。我這裡講容量比,原因是各家不一定有衡器(也就是“秤”),但肯定有碗、杯、盆等。重量比的話,一般在1:0.5-0.55之間。這個比例要看麵粉的含水量以及室內潮溼度、季節、天氣等來調整,原則是水寧多勿少,因為和好的麵糰揉進去面容易,揉進去水比較難。具體方法是先將適量的水放入盆中,加入酵母將其溶解在水中,再將事先稱好分量的麵粉加到盆中,先用筷子攪拌一會兒,盆中面呈絮片狀後,即可上手揉麵了,面揉好的標準就是所謂的“三光”(面光、盆光、手光),將麵糰置大些容器中加蓋餳發,餳發時間隨室溫而定,冬長夏短,也可以晚上睡覺前發麵,第二天早上做饅頭。

三、揉麵

面餳發好後(一般至原麵糰2-3倍大即可),倒在面板上,加浮面揉,至少揉500下,邊加浮面邊揉,一是要將發麵團完全排氣,也就是見不到發酵時出現的孔洞。二是把比較軟的麵糰揉的硬一些,加進浮面本身也是饅頭有嚼勁的關鍵因素之一。

四、成型

將揉好的面分成大小均勻面劑子,本人習慣1000g面分成16-24個劑子,每個劑子都要揉50下後再滾成圓球,製作成饅頭坯子,置面板上。

五、二餳

饅頭坯子全部做好後,需要二次餳發,饅頭坯子置於面板、蓋簾上均可,無需加蓋。二次餳發至少30分鐘,最好也別超過50分鐘。

六、蒸制

二次餳發時間到後,就可上屜蒸饅頭了。此時餳發好的饅頭坯子因二次發酵會“攤”下去一些,因此上屜前可用雙手圍繞饅頭坯子輕輕轉幾下,使“攤”下去的饅頭坯子長高一些。開水上屜,蓋上鍋蓋上汽後大火蒸25-30分鐘。很多教程都說饅頭蒸18-20分鐘即可,但實踐表明,教程的數據是在實驗室或餐館取得的,家庭爐灶沒有那麼大的火力,蒸鍋也沒有那麼多的蒸汽量,同時也與饅頭大小有關,因此,建議最好蒸25分鐘以上。閉火後,饅頭應該在鍋內再靜置5分鐘左右。饅頭出鍋後,最好放置在不會存水的容器中,如在盆中墊一個蒸簾,可防止饅頭熱氣遇冷凝成水滴,破壞饅頭的外觀和口感。

以上六點經過本人多年實踐,可確保成功!


留鬍子的帥老頭

  • 提到蒸饅頭,又勾起了我對家鄉饅頭最美好的記憶。一晃,來到南方已十餘載,從沒吃到過家鄉味的手工饅頭。自己也嘗試在家裡蒸,但都以失敗告終,因為,在南方找不到媽媽藏在麵粉裡的那種酵頭(媽媽說這是蒸饅頭的關鍵,主要是用它來發面,印象中,媽媽每次蒸饅頭,都會留下來一塊,放在麵粉裡藏著,下次再拿出來用),我也曾用發酵粉進行發酵,但是南方又找不到北方老家的那種蜂窩煤爐子,找不到適宜的溫度,面也沒發出來,後來乾脆就做成了烙餅😅。
  • 想念媽媽做的饅頭,很開心在去年回了一趟北方老家,到家就嚷著和媽媽一起一頓饅頭吃。熟悉的場景歷歷在目,只是媽媽的頭上已經佈滿銀絲,臉上皺紋也逐漸爬滿,但依然嫻熟地像我傳授著、叨唸著饅頭的製作步驟:
  1. 發酵:酵頭還是記憶中的酵頭,我把它從麵粉裡挖出來,撕成小塊,泡在水裡,泡軟後,捏成糊狀,加入麵粉,慢慢把面和好,揉捏均勻,蓋上籠布,盆子上再蓋上竹篦,放在蜂窩煤爐旁,靜待發酵(雖然現在都使用煤氣灶了,但是家裡的這個爐子還依然保留著,現在看來,有個蜂窩煤爐,居然也成了一種奢侈)。
  2. 和麵:約兩個小時左右,視面發酵的程度,發好的面比原來增大了約兩倍左右,面裡呈蜂窩狀,捏一下,很疏鬆,聞一下,有著一股發酵的麵粉香,非常好聞。將發好的面充分揉均勻,如果太軟,可以摻一些麵粉進去,再揉均勻,加入一些食用鹼粉,鹼粉和發酵過的面充分混合後,那種特別的味道,很能勾起人的食慾,加入鹼粉的目的是讓蒸好的饅頭更加宣軟,饅頭不酸。記得,一定要把鹼粉揉搓均勻,否則蒸出的饅頭會有黃點。
  3. 成型:把麵糰揉搓成長條狀,切成均勻大小,再逐個揉搓成圓形或方形的饅頭形狀,隨自己喜好。我喜歡圓圓的大白饅頭,感覺很親切。每個都揉搓好後,放在案板上排排坐,用籠布蓋上醒10分鐘左右。
  4. 蒸:醒好的饅頭就可以上鍋蒸了,冷水上鍋,蒸屜鋪上籠布,將饅頭逐個放在蒸屜上,要留一些間隔,因為蒸的過程,饅頭還會繼續長大,留一些空隙,防止粘連,氣上來後,蒸15-20分鐘,用手按一下,饅頭表面光澤Q彈,即可出鍋了。端起蒸屜,一下倒在竹篦上,揭開籠布,把饅頭逐個分開,一個個又白又胖又香的大饅頭就大功告成。
  • 饅頭就鹹菜吃的有沒有?吃完的菜剩下的湯,還要用饅頭蘸乾淨的有木有?饅頭就大蔥的有沒有?

乙木小

想做出好吃的饅頭,首選特精麵粉,



10斤麵粉5斤水,加1斤老肥



揉勻,放在30度左右地方,發酵至兩倍大時加100克鹼(加少許熱水溶化)



揉勻,下劑子,每個劑子100克,揉成饅頭狀,放在30度左右的地方醒30分鐘,漲至0.5倍大,鍋燒開大火蒸17分鐘。這種方法蒸出饅頭有面香味,有嚼勁。這也是東北純鹼饅頭的做法。


句句都是大實話

我認為首先要選好麵粉,選擇中筋麵粉,其次是發酵,選擇好乾酵母,發麵饅頭好吃,當然也有人愛吃死麵饅頭,發酵這點很重要,我有的時候,面就發不起來,原來可能是加的水太熱,燙死酵母了,或者溫度不夠,時間不夠。再次饅頭做好後,要進行二次醒發,剛開始面揉成麵糰後,要首次醒發。最後就是蒸饅頭了,要冷水上鍋,開鍋以後不要馬上揭蓋,再等上5分鐘,就〇K了。


老蘇雜談

最好吃的饅頭,我覺得應該屬北方的老面饅頭,有嚼勁,吃起來口感細膩一層一層的,非常結實,有令人回味的麥香味,做出這麼好吃的饅頭最關鍵就是要選擇好的麵粉,天然的小麥精麵粉,不要添加增白粉和添加劑。

還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發酵,少放酵母,拉長髮酵時間,這樣做出來的饅頭沒有酸味,和麵時揉搓麵糰時間越長就越好,做出來的饅頭就越瓷實,蒸出來的饅頭雪白的,就像美女那白皙的皮膚很漂亮,吃在嘴裡有濃濃的麥香,酵母菌可是麵糰的澱粉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糖,醇和酸等,並釋放二氧化碳氣,如果在做饅頭時加一些純牛奶或奶粉更香,更好吃,即使饅頭涼了後也不會變硬,這種饅頭可以稱之為美味饅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