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思用英文如何表達?

張一鳴


原文演義

舜(shùn)發於畎(quǎn)畝之中,傅說(yuè)舉於版築之間,膠鬲 (gé)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áo)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舜未發跡前,在歷山耕田有道,當地人都願意靠近他居住,不爭田界,互相謙讓,因此被四嶽一致舉薦給當時年事已高的部落聯盟領袖堯做繼承人。

傅說本為囚犯,在傅巖勞改築城期間,因與商王武丁的“求賢夢”中的聖人形象相像而被舉薦為相。

膠鬲是泰州祭祀“鹽宗”的廟裡供奉的三位鹽宗之一,曾被周文王舉薦給商紂王,同時深受文王、紂王(以至武王)的器重,最終協助周文王作內應完成伐紂大業。

管夷吾即管仲,曾親率三十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趕路繼位的齊桓公,後被好友鮑叔牙成功舉薦給賢達大度的齊桓公為相。

孫叔敖河南省淮濱人,曾傾盡家資,主持淮河治水,修築了很多利民至今的

水利工程,據說是從海濱隱居之地被舉用進朝廷的。

百里奚曾被晉獻公用做陪嫁的奴隸,一度逃離秦國,但最終還是被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市井之中換回,成為一代名相。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fú)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註定要安排重大的任務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讓他的心峰糾結,筋骨疲乏,無心進食而消瘦,內困外寡,做事南轅北轍。只有如此,才能讓他斷魔歸本,修心煉性,從而為其真正才能的日後施展打下打下堅實的閱歷和品性基礎,實現內聖外王。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知錯就改是難能可貴的。費盡心力,經過艱難的權衡,才能果斷取捨和繼續作為;在之後長期實踐的反饋和挫折中不斷調整,拓展各種溝通協調的方式方法,求索前行,從而逐漸讓自己和天下人都曉喻真理,同心合力共同發展。

例如,一個國家或單位也如是,如果內部不重視人才的發掘和合理的調整,外部又對其他國家或單位的關係處理不積極或不當,那麼國家和單位就會衰亡。

然後,我們就會明白,內憂外患的狀態和意識是要時刻保持的,這正是國家、單位或個人生存發展的正能量姿態;不願去積極發現、面對、思考和處理各種內外新舊問題並及時對應性調整自己,是不可取的。知難而退或不思進取的怠惰確實可以換得一時安樂,但已如行屍走肉,家敗業衰國亡只是遲早的事。

主旨淺探

△文如其人。

文章的作者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稱為"亞聖",與孔子齊名,其思想和著作更是經典,傳揚至今。從個人發展角度講,孟子可謂是功成名就,堪稱古代偉人。

但是,其一生也像此文所述一樣,是歷遍坎坷和糾結的,但從未怠惰,總能積極嘗試實踐,並在一生的挫折中不斷

微調和充實自己的認識和學說。他以一個書生的身份開始,用盡半生去遊說齊宋、奔魏赴魯,周遊列國,嘗試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雖受到高規格的禮遇,但卻不被接受。晚年仍未放棄,夜以繼日的整理和著書。最終,孟子和他的思想逐漸得到古近代社會各階層的普遍認可、追崇或繼承發揚。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三句是遞進關係,而非並列關係。

△原文以舉賢為首、以修心修身立業治國平天下為軀、以國家為例、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簡明結論為尾,重心明顯在嘗試論證一個讓人振奮的發展觀,用以安慰和鼓舞飽受天時、地利與人和條件困擾的國家、單位或個體的那顆脆弱、怠惰和憂懼的心。即:內憂外患或各種挫折都是成功的催化劑!

小結

綜上所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英文表達應是: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ity.

逆境成就輝煌,或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明生筆記


發現很多人還沒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什麼意思呢,就開始翻譯了。這樣不好,我以嚴肅的態度回答這個問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正確理解方式是:

憂患使人生,安樂使人死

也就是: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

所以,孟子這句話,其實和歐陽修在《伶官傳序》裡寫的“憂勞可以興國 逸豫可以亡身”是一個意思。

知道了本意,翻譯便容易了:

直譯:Anxiety and labor can cause people (or countries) to survive and develop, while comfort and enjoyment can lead people (or countries) to perish.

類似意思的名人名言

  • Comfort kills ambition. Get uncomfortable and get used to it in your pursuit of your goals and dreams. 安逸會消磨雄心壯志。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要讓自己不安逸,並且習慣這種狀態——富爸爸窮爸爸

  • The lust for comfort kills the passions of the soul. 對安逸的慾望會消滅心中對生活的熱情——紀伯倫

  • Comfort zone may be nice places, but they are waste lands where nothing grows. 呆在舒適區裡或許很爽,但是那裡是一事無成的荒蕪之地。


  • Obstables do not block the path, they are the path. 艱難險阻不會擋你的路,它們本身就是路。


英語學人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思用英文如何表達?

知道了意思,我們才能理解:

本句話的意思是:

如果我們生活在憂患之中,我們就能夠避免無妄之災

如果我們生活在安逸之中,我們就隨時有傾巢之危險

根據這個意思,我們有不同的翻譯方式:

小學水平單詞的翻譯:

If we know we may be in trouble, we can live a good life

If we only enjoy living in a good life, we may be in trouble

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困境重重,我們過得輕輕鬆鬆

如果我們只是過得輕輕鬆鬆,我們將會困境重重

高級以一些的翻譯

Knowing our dangerous situation can bring us safety

While staying at ease can lead to our complete ruin【完全毀滅】

知道我們的危險處境可以帶給我們安全保障

養尊處優巍然不動很可以導致我們寸草不生


上面有貓!


逃出許願城英漢教學群


【我是頭條號作者、國際問題專家高尚濤,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謝謝您的閱讀和評論】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英文表達,應該是這樣的:

Surviving on proaction, Dying out of ease.

為什麼這樣翻譯呢,原因如下:

一,原文是生於憂患,意思是,如果你出於艱苦的充滿危險的環境中,如果你能未雨綢繆,積極有效應對,克服艱難險阻,你就能夠一直倖存下來。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生活的環境越艱苦越能活下去,很多人在艱苦的環境中被淘汰了,只有善於克服困難,積極應對的人才能夠生存下來。所以,這句話強調的是,艱苦環境激發一些人的憂患意識和應對渴望,在這種情況下積極應對,就能倖存下來。所以,這句話的核心含義應該是,未雨綢繆的人才能夠生存,所以翻譯成:Surviving on proaction。

二,第二句話死於安樂,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的生存環境過於的和平安定,他就會喪失警惕心,就會失去鬥爭的動力,從而慢慢的失去克服困難和應對複雜環境的能力,使自己最終被淘汰。很多王朝的滅亡都是遵循這樣一個規律。所以這句話的核心意思是,人不能生活的太安逸,否則,早晚會被淘汰。所以英文應該翻譯成:Dying out of ease。

以上看法是拋磚引玉,請大家批評。


高尚濤


前言:其實我跟大多數人一樣,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在想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問題過於簡單,千篇一律的回答恐怕難入“法眼”姑且坐在電腦面前深思了許久,打算做出以下回答供君參考

做一條沙丁魚群中的“鯰魚”

這幾年不得不說頭部企業、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成為後期之秀挑戰的對象。想要跨過這些鴻溝就必須要“超車”,速度快到對手跟不上你的節奏你就贏了。聽聞今日頭條的宗旨是“字節的跳動”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比如:後起之秀如何成功超車、還有面對“原創”被“抄襲”打敗的大環境下做到無法取代,我個人最後的答案:

未來總是年輕人的,“改變年輕人使用習慣”就成為未來5到10年的最大競爭出口。快遞改變了實體、滴滴改變了出行、外賣改變了做菜。都是一種習慣的改變。

而現在年輕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大,獵奇心態也強、只要玩法多元我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可,畢竟“藏經閣”就像話題一樣給每個字節都貼上標籤,隨意存取。


廈門日記簿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就是:憂慮禍患能是人或者國家生存發展,安於享樂則會使人或者國家步入滅亡之地。這句話是在告誡我們要有憂患意識,也就是要有長遠的眼光。

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各國諸侯稱王稱霸,所以各國都集中力量發展軍隊實力,也就有了後來“戰國七雄”的存在,正因為有東方六國的阻礙,秦國為了實現歷代君主一統天下的霸業,不得不厲兵秣馬,發奮圖強,最終一步步兼併六國,建立了史無前例的大秦帝國。可是,沒了對手的大秦帝國,也就沒了拼下去的動力。始皇帝本想傳位到千世萬世,沒曾想卻二世而亡~~這應該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最好的例證了吧~~

就像頭條一樣,雖然現在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但是不能沉浸於此,必須著眼於未來長遠的發展,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要比對手跑的更快更穩,方能立於不敗之地。互聯網江湖就是這樣,真正的危機往往來自於自身內部,要想持續活出強大,必須時刻做好戰鬥準備。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正好和蘋果喬幫主的話不謀而合:“Stay hungry.”可以再加一句。“Never stop!”

也就是翻譯成英文可以是:Stay hungry. Never stop!





啟名星


翻譯應該遵守兩條基本的原則或者步奏;即第一步吃透原文;第二步才是將原文翻譯成目的語,而且還要儘量符合目的語的規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對中國成年人來說,似乎顯得過於簡單,其實不然;從句法上分析,這應該是條件句,也就是“如果......就......”這樣的句型。

另外,漢語可以沒有主語,即不需要說出“誰”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為中國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句子對主語應該是“人”,而且也不是特指的“你我他”。

最後“憂患”是什麼意思?是憂慮和禍患。什麼是安樂呢?是安逸和快樂。大意應該是,如果(一個人)常懷憂患意識,他就可以自立而不倒(生存下去);

如果(一個人)總是貪圖享樂,不思進取,離並社會淘汰,被生活拋棄就不遠了。

然後翻譯成英文:

One prospers in worries and hardships while perishes in ease and comfort.

用one 來做主語,或者用he who...這樣的定語從句也可以。英語句子一般是不能省掉主語的。而prosper 和perish兩個詞剛好又押韻;兩個介詞短語 in ...,結構對等,也和漢語原文相呼應。

上面是比較正規,一板一眼的文字翻譯;當然,還有更加地道的英語口語翻譯,不過翻譯成英語後,就看不出它的原文是什麼樣子了:

比如,No pressure, no power.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Without hardships, without success. 沒有艱難時事,就不會成功。No thunderstorm, no rainbow.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這樣就和原文相差太遠了。


閒看秋風999


英語二級不用謝😚calamity, died of happiness

Mencius before Qin dynasty

Shun was raised in the mu, Fu Shuo was raised in the middle of the plate building, jiaoli was raised in the fish salt, Guan yi was raised in the scholar, Sun Shuao was raised in the sea, and bailixi was raised in the city. As a result, the heaven will send down the great duty and the people will first suffer their hearts, work their bones and muscles, starve their skin, empty their bodies, and do whatever they do. therefore, being tempted and patient has benefited what they cannot do.

People live forever, then they can change. they are trapped in their hearts, worry, and then act. the sign is color, sound, and then metaphor. If you enter, you will have no legalist stroke. if you leave, you will have no foreign patients. if you die, then you will know that you are born of hardship and die of happiness.


特效也瘋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個意思還是比較簡單的,那就是人在憂患意識下,他的生活就比較穩定可靠,死於安樂就是過於享受安樂的話,人的憂患意識就會比較弱,就會加速這個人的死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特別是對於執政當局非常有作用,他就是要有憂患意識,讓國家長治久安,不能對自己的不足作出妥協。那麼如果這個意思翻譯成外文的話,那就要讓外國人知道它的意思,那麼怎麼翻譯呢?其實也比較簡單,sheng yu you huan,si yu an le。就就這麼翻譯就好了,因為這樣的話你可以解釋給他聽,如果你用長篇大論的方式,那肯定不行了,他也聽不懂。


百樂魚


生就要轟轟烈烈,作為一個退出現役的軍人來說,不能在憂患中綻放,那必定在安樂中死去戰時是戰士,既然世上已無戰爭,安樂是可以但是不能鬆懈,因為現國家的形式嚴峻,時刻都在接受考驗,

1易經上老子的觀點:

無為而治,不去爭,不去搶做好自己,要有一個寬廣的帝王心。

2現在國家內憂外患,不能說古聖人說的沒有道理只是現在的形勢不容我們安於現狀,沒有國就沒有家,國家是大家個人是小家,只有有大家的思維才能保住小家,生不能轟轟烈烈出自己的一份力,心中無憂患,只圖安樂,死(去世)真的能安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