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大内侍卫”武功到底有多高?

凯风思雨

说北宋大内侍卫武力值前,先说那个在陈桥假装莫名其妙就被部下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赵匡胤生就勇武强健体魄,21岁就辞别娇妻游侠天下,在早年可谓是访遍名师,博采武术众家之长,青出于蓝,自创了长拳与棍术,在当时有点像是李小龙道法自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意思。

赵匡胤投身军伍,以武力著称,以拳打天下,当了皇帝后,自己亲自从军中万里挑一,选了一批士兵,亲自调教作为其贴身侍卫,颇得其真传。

赵匡胤在当时就相当于武林高手,他的左臂右膀,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据说一次西北军阀张继迁为向太祖示好表示自己虽山高皇帝远,但绝无反叛之意,专门派了使臣带着珍宝进贡太祖,太祖为了表示礼尚往来,赏赐给张继迁一张一石六(一石约为110公斤,共176公斤,也就是说你需要用提起176公斤的东西的力气才能拉开)的重弓,虽然张继迁派过来的随从,都是西北军佼佼者,但个个无不摇头叹息,窃窃私语。一时之间,反倒显得赵匡胤有点不够意思,故意找人难堪羞辱人的意思了,这样重的弓谁能拉开啊?

太祖不干了,不慌不忙地命令随身侍卫逐一去拉弓示范洗白自己,侍卫个个均拉满弓而气定神闲有余力尚存,顿时使者无不愕然佩服。


这时候赵匡胤再故意拿一下说“你看,我的侍卫都是能拉开的,我以为张将军勇武十倍、乃至数十倍于我侍卫,拉此弓,轻而易举,不在话下,莫非使者是嫌弃此弓太轻?

使者一听,吓得一身冷汗,连连谢赏。

赵匡胤此举,可谓是一石二鸟,既打了张继迁的脸,又以实力威慑得张不敢轻举妄动。

约等于176公斤重物的弓拉的轻而易举,可见北宋侍卫的勇武,虽不敢说以一敌百,但是以一敌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不书三少

“大内侍卫的武功到底有多高?是飞檐走壁以一敌百,还是混吃等死专打酱油?”这个问题困扰了所有从小看武侠剧长大的同志们。笔者小时候和小伙伴看《天龙八部》,剧中西夏一品堂的高手可谓是存在感十足,相比之下北宋的大内高手貌似都没有出场机会……因此,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北宋的大内侍卫都在领盒饭”的种子,整整影响了笔者整个青少年时期。
长大后才知道,有些年幼的种子是发不了芽的。北宋的大内侍卫,是一群可能不会套马,但绝对威武雄壮的汉子。


据宋杨亿所著《杨文公谈苑》中说,宋太祖身边的侍卫都是自己亲自培养的(赵匡胤自己的武力值就奇高),个个都是以一敌数人的武林高手。曾经有人献上猛虎,太祖挺高兴,“令以全羊臂与之”。老虎不知道受了什么虐待,饿得狠了,吃的太凶残,让骨头给卡住了。刚得的宠物被骨头卡死了,太祖丢不起这个人。在这个尴尬的时刻,侍卫李承训(不要和李建成的儿子搞混)挺身而出,为太祖分忧,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就伸老虎嘴里把骨头取出来了,毫发无损。这胆识,这手速,分分钟把武松秒成渣。

不仅胆识过人,大内侍卫们的轻功也是一等一的棒。一次,太祖去五凤楼散心看风景,看见有鸟雀飞到了东南角楼的鸦尾上。这位太祖皇帝顿时灵光一闪,问左右随侍的侍卫:“有能取之否?”侍卫们估计在想:飞檐走壁小意思,必须给您长长脸。就有一不知道姓名的侍卫出来了,“摄衣攀屋桷以登缘,历危险,取之以献,观者胆落,盖试其趫捷也”片瓦不落就把鸟给捉住了,倒把围观群众吓了个够呛。大概古墓派的天罗地网功就是从这学的。
如果到现在,还有人受到《天龙八部》的影响觉得西夏的一品堂的高手更厉害的话,笔者必须拿出这个事实来为宋宫的大内高手正名了。


至道初年,西北党项首领李继迁派遣他的大校张浦来宋进贡。宋太宗赐给李继迁一张一石六的弓。党项人不干了,觉得这是宋廷有意示威。很明显,这弓没人拉得开啊!太宗觉得这个锅他不能背,就很诚恳的说,我的禁卫都能拉开的(所以我以为你们应该也能)。并且现场召集数百侍卫演示一下。“至是,卫士皆引满平射,有余力”。侍卫们轻松引满弓,还有余力。这就很尴尬了……

北宋皇宫宿卫禁军,直接关乎皇帝及其家属的人身安全,也体现着天子的崇高地位与皇家的神圣威严,因此都是从军队几十万人中精挑细选出的佼佼者。再加上北宋一朝的帝王对于皇宫宿卫都非常重视,对于皇宫宿卫禁军的素质状况更非常关注。我们都知道,让皇帝重点关注的事情,弄不好都有点难。因此,北宋大内侍卫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参考文献

《北宋弓箭手若干问题讨论》
《北宋皇宫宿卫禁军诸问题研究》
《北宋东京治安研究》

历史研习社

其实大内侍卫一说,并不准确,以前是没有这个称呼的。

不过字面上的意思一说,大家都懂,所以也就这样叫下来了。本文也姑且这样称呼吧。

那么,大内侍卫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呢?记得著名功夫影响李连杰曾经演过一部电影叫做《中南海保镖》。中南海保镖就是大内侍卫,所以大家都觉得,大内侍卫武功一定非常厉害。

其实这是被影视剧误导了。历史剧加上功夫剧,导致人们对大内侍卫的认识偏差。

大内侍卫的职责,大家都清楚,是为了保护皇宫内院的。以帝皇之尊,当然会把自身的安危当成头等大事了。

所以,大内侍卫的武功,明显要高出一般的士兵。武功不精,勇力不足者,难以入选。

但是,仅仅是武功出众,是不行的。

大内侍卫,最重要的是可靠!

身在大内,关系国本安全,无论哪个朝代,政治可靠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可以从大内侍卫的选拔上看出来。

通常大内侍卫,都是贵勋子弟担任,很多大内侍卫本身即有武爵或者承荫。有时候大内侍卫甚至是代表一种荣誉。

他们和皇家,本来就是利益共同体,当然希望皇宫保持安定和谐的局面了!

而保卫皇宫,真正靠的并不是个人武力的高低,而是科学合理的值守巡逻、对重点要害部位的防范、精密的哨位安排、日夜不休的防卫体系和严格的追责问责。

古今同理!

哪个班次出了事,轻则打屁屁,重则流放、下狱,流放,甚至是抄斩!军令约束之下,上官也难逃其咎!谁敢疏忽大意?

所以说,个人武功再牛逼,也看不过这偌大的皇宫啊!

不过,不排除有个别武艺过人的,但是就绝大多数来说,与大家所想象的可能有一定差距。


脂肪故事

大内侍卫只是从一些特殊群体中挑选出来的,并不比别人高很多,后期加强锻炼,其实就是给个荣誉,就是个人肉盾牌


草原上含泪回首的woif


桃源居士45

同比相当于现在武警的内卫部队,当然北宋东京汴梁城里的“大内侍卫”,武功战力应该至少等同于现在的“中南海保镖”,也就是中央警卫团。


萧十一澜

回答下这个问题吧,首先概念型的错误,历史上没有大内侍卫一词。。有个比较接近的也是出现在明朝,叫大内四卫。。。。。其中包括,御林军,锦衣卫,东厂,西厂。因为明朝普遍都是卫所制,所以别再让电视剧欺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